我不能为各位的自学成果打包票,但我能拿自己的例子跟各位说,通过自学,数学、化学、生物、英语都能够达到满分(近满分)的水平,语文甚至能达到135分、140分以上的水平。

不过物理学科,我比较大程度的依赖老师,因此无法提供案例。

自学能够帮助你什么?

——能帮助你最大程度地掌控自己的时间;

——能让你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知识水平、知识熟练程度、状态好坏等,安排你自己的事情;

——能让你摆脱(对于师资不好的学校而言)贫瘠的教学资源,效率低密度低没有提升作用的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大学,我发现这种自学能力很重要,而我在高中就培养了出来。

二、实操

实操的一切核心在于,如何将“自学”的优势和“学校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避免干扰。

Step1.明确自学科目和流程

即哪些科目是你有能力自学的,对于我来说是除了物理的所有科目。

这个科目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的几点因素:老师师资、对老师的喜爱程度、自己的分数情况。

在高中阶段,虽然这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老师的好恶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你的听课效率和听课意愿(但这并不值得推崇)。

而面对不同科目的老师,教授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有区别,即便是全省师资最好的班级,也一定会有相对水平不那么高的老师。

而对于你的优势科目和弱势科目而言,可能会出现:老师讲授的内容过于基础,无法满足你拔高的需求;老师教授的内容进度过快过深,无法满足你巩固基础的需求等等(以上原因也是自学的好处之一)。

因此需要针对自身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明确哪些科目你可以继续跟着老师走,哪些科目你可以开始自己入手。

而学习的流程无非大同小异,也可以参考之前的几篇文章。

借助专题类书籍打框架(俗称一轮)===>>进行套卷训练===>>一方面拔高,一方面回过头巩固自己不足之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贴身训练计划的定制。

只不过把做这些的时间挪到了课堂上罢了。

Step2.使用计划本进行记录、微调或大调

“计划本”是“自学”中最不可忽略的因素和工具!它能够保障你不走入一条错误的道路、一条过于曲折的道路,能够帮助你自省,及时把你“拉”回来。

我个人的习惯是,以每周为一个单位,在一周伊始根据上一周的反馈情况(做题的手感、周考月考的情况)等,列下这周的改进、需求、计划和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

再在每周结束后(一般为星期天),在每周的板块中写下这周的反思(如执行力度、这个方法是错误的压根不能帮我提分等等),下一周根据这周的反思再次定制或微调或大调的计划。

当某次重要考试来临(例如八省联考),又或某一个学科翻车翻的惨不忍睹的时候,会开辟一个专题、专栏进行改革和总结。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本子就是记录改革试验田的记录本。

优质高中学习经验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_高中经验分享演讲稿

优质高中学习经验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_高中经验分享演讲稿

优质高中学习经验_高中经验分享演讲稿_高中优秀学生经验分享

Step3.善用学校资源

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将能利用的资源最大化。

包括但不限于:优秀的备考资源、老师的答疑服务、高质量的月考卷子、老师提到的改卷关键点、考试风向标、高考新动态、语文老师的面批作文等等。

因为“自学”并不等于隔绝自我。

我所认为的自学,是自己把控备考节奏,善于利用周边的一切资源。

学校的月考卷子倘若出的质量上乘,那么何不好好备考用它的分数来观察自己的进步情况?而非为了所谓的“自学”说“这次考试我就不去了,耽误我自学的时间”,事实上,正是每次考试的检测,才能帮助你校对自己的学习情况。

至于老师的答疑问题,我想着重强调一点,虽然我一点都不听课,但问老师的问题没少问,老师讲课的质量不合你心意,不代表老师的水平就一点不行,可能没有我理想的水平高,但或许比现在的我的水平高,那么就应该充分学习并且利用。

又如语文老师的教学问题,虽然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无论多好学校多好的班级教的好的语文老师也是屈指可数。诚然,他们不一定能教出55分的学生作文,但他们一定能判断什么作文能得到55分,这不就够了吗?

或许一位老师能把你教到600分的水平,而你想考的是650分,但你目前的水平是500分。

你需要做的不是抱怨这个老师有多么不行,不能把你教到650,而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没能被教到600分,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一切让自己达到600分。

三、一些注意事项1、老师不让自学

我当时遇到的老师也是对自学持否定态度,在讲台上对自学的同学不指名道姓的进行一顿阴阳怪气。

包括但不限于,你现在埋头刷题可能能够短暂的进步,但长远下去是不会有什么大长进的;

老师们都教了那么多年书了,什么不比你强,你在盲目学什么呢;

或者直接在你做题的时候点名问你在干嘛等等。

我对此的解决办法就是默认+装死+装傻+假装听课。

默认老师的嘲讽,不往心里去(不过其实还是会有很多难过,不过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更多的是扬眉吐气的自信);

装死和装傻指假装听不懂在说自己,假装自己不是那个自学的人,假装听不到老师说的话,默默干着自己的事情,其实也可以理解成默默的反抗——无论你怎么说,我都坚定着我自己的路;

假装听课其实是一个小技巧,面对比较憨厚(?)看不出来你到底在干嘛的老师,隔一段时间就抬头跟他对视然后煞有介事地点点头——接着继续低头自学。

又或者采用一些物理方法,申请坐到最后一排等等。

根据我的经验,当你的成绩真的显著上升的时候,老师对你的自学会开始起着一种漠视且放任的态度,一方面知道你确实自学出了成果,这一点是对的;另一方面会有愤懑和不屑——为什么你听ta的课没有进步?不能彰显自己的控制力和权威度。有些话我不方便说的太直白,但我只能说我一直相信——这或许就是他们不能称之为老师的原因。

2、切忌盲目自学!切忌盲目自学!切忌盲目自学!

这篇文章的针对对象——有且仅有一个:那就是已经决定自学的人。

或者说,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帮助已经开始自学的人自学效率和结果最大化,同时劝退在家自学的这个念头,而非鼓吹在校自学的行为。

这只是针对苦于学校刻板日程安排规划、苦于学校师资、苦于学校氛围做出来的选择,如果你校师资甚强氛围融洽,你跟着学习也能够按部就班的考个好成绩——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幸事了。

因此,请不要看过这篇文章,就脑门一热做出自学的行为。

我并非主动选择自学,可以说,在那时候的我,选择自学是因为我想自救。

如果你还在纠结到底应不应该自学,那么你可以试一试,如果效果不好,请立马重回学校课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