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不加粉饰地说,脱离考试分数谈高中学习是不切实际的。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也是学子们进入更高学习平台和生活平台的一块敲门砖。在考生-高校的双向选择中,对于大多数普通考生而言,高考分数就是他们的“身价”,而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自己最终获得尽可能高的“身价”打下基础;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高考分数是认识潜在学生的唯一的狭小窗口,同时也是是否录取学生到本校就读的最关键凭证——如果高等教育所学知识和文凭仍然是踏入社会后争取更优质资源的最重要基础之一,那么对于身处这一大背景中的高中生们来说,暂时接受应试教育的游戏规则、并尝试根据自身特点和问题在应试教育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功利性”的学习方法,确是最为明智的。
这里首先声明,笔者对应试教育本身并无好感,对“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也并不十分赞同。受最近从事的一系列工作的影响,笔者在应试教育学习方法的相关问题上有一些思考,故此结合自身经验作一期抛砖引玉的分享,希望可以对正在或将要面临高考压力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启发,也欢迎读者们发表自己的灼见。
一、高中学习不比“广”、“深”而比“熟”
高中三年的时间分配一般是“两年学新+一年复习”的经典模式。由于每位同学的学习特点不同,经过两年学习后,大家对于知识的掌握(这里的掌握是指对知识具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程度是因人而异、因科而异的。我认为,这些差异往往并不体现在课内知识的基本认识上,而是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掌握的“广度”、“深度”和“熟练度”。
以上三个词的含义无需赘述,而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思考,我认为高中学习的重点并不在“广度”和“深度”,主要在于“熟练度”。从事实出发可以发现,对于单届考生而言,高中课标的内容是基本固定且有限的(新高考模式涉及选科目,情况较为复杂,但大同小异),而大多数考生都可以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说明课标要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未给同学们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也不是高考的区分点。所以我认为,“熟练度”正是高考的考核点。
高中阶段学习最后一年的时间,即主要是用于提升知识的熟练度。系统提升熟练度的首要方法,我认为就是读课本。尽管考题可以是千变万化的,但却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在官方的说法中叫做考试大纲,而在同学们的手中就叫做课本。考试的知识几乎全部来源于课本,而考卷中的例子常常就是课本的原句或者延伸,读课本绝对是开卷有益。这一点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老师也会强调,但根据我的自身经历,高中学习时同学们对课本的重视程度是普遍不够的,也常常会因此失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通过讨论进一步强调课本的重要性。
对于考察记忆内容越多的科目,读课本就越重要。以化学为例,我个人将课本阅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熟读课本以掌握知识体系。这一层主要读的内容是书中的正文部分,要求在阅读之后能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知识体系,并可以默背出关键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等。第二层,熟练掌握知识体系的外延,包括课本中的举例、图片、小字部分(如实验步骤、课外知识拓展)、练习题、注释等,这就像是往装有大石头的瓶中装碎石块,通过这一层次的阅读,我们可以掌握许多来源于课本中的细碎知识,让自己的知识骨架更为完整丰满。第三层,对课本形成自己的理解逻辑和记忆图景,能够轻松地在课本中找出任何一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的位置。这一层次即是对第二层的进一步提升,是一个将课本知识完全内化的过程,达到这一要求即对课本做到了烂熟于心。
在和同学交流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我常常能听到“课本看不进去”的怨念。其实说实话,我一开始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时也看不进去。我想这往往是因为一目十行的阅读方式下,由于课本上的字眼在做题时都会经常遇到,而一些细小的部分(图片内容、拓展内容、注释等)又没有引起重视,因此目光所及之处很少有“陌生”的内容,看书难有新的收获,自然没有刷刷题来得心里踏实。我认为这种现象反映了同学并没有对课本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从内心接受读课本“开卷有益”的观念。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首先要尝试接受读课本有益的观念,并行动起来,按照某一种方法尝试投入到读课本中去(上文提供的方法可以作为参考),这时不必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读的太仔细而做无用功,也不必为拿出刷题的时间读课本而感到心慌,毕竟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解决考试的问题,而不是为求得一时安心。当进行课本阅读一段时间后,我们很可能可以在某次考试中遇到一些你可以轻松解决而同学不尽然的题目(往往可能是知识点出自于课本的“细枝末节”,或者题目叙述中用了课本中出现而平时并不常见的表达),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课本阅读使得我们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了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初步尝到了甜头,就会对阅读课本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肯定,也就更有动力去继续下去,反复几次之后便会养成阅读课本的良好习惯了。
综上,我认为高考考察的关键在于知识的熟练度而非广度和深度,而系统提升知识熟练度的首要方法应该是熟读课本,并分享了一些本人关于读课本学习的心得。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完全不重要,这两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课内知识,可以提高高考分数的“天花板”,所以适当的增广加深知识学习也是有益的,但不无功利地说,熟练度提升才是高中最主要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效率在应试教育的学习中尤其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我们用整整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在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条件下,复习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和时间赛跑,学习的效率便是决定学习成果多少最关键因素。常听老师们说,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可以实现高效率学习,这句话是无可非议的,但我认为这句话需要加上一个前提,即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个人认为,高中学习、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的学习应当是以解决自身学习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句听来道理十分简单的话,而在学习过程中却极易忽略这一点。例如,刷题是高中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我想有的同学在刷题之前很少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学习的问题在哪里?刷题是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高效方法吗?刷哪些题、如何刷题才能帮助我解决问题呢?我们的学习时间是紧张且有限的,要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刷题之前应该要有此“三思”,下文将就这三个问题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心得。
首先,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学习的问题所在呢?我认为最为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认真剖析每次考试的试卷。这里的剖析绝不是指简简单单改正试卷上的错误,搞懂自己的错题,或者更进一步地将错题抄录在错题本上。剖析的过程应该是一次“自省”,在面对错题时,我们尝试回到当时做这个题时的心境,仔细回想彼时的状态与思路,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习的问题。以数学中的圆锥曲线题为例,我们面对一道圆锥曲线错题时,首先分析自己的错因(计算错误、求解方法错误或全无思路等),若是计算错误,可以进一步分为粗心导致的错误和计算路线太复杂导致的错误。对于前者,我们大可以放过自己,提醒自己下次计算更加细心,并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对于后者,我们可以进一步仔细分析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答案(或者做对的同学)计算过程的差别,看他们到底是巧用了某种中间量进行计算,还是利用了数据之间隐藏的匹配度简化了计算……经过剖析,我们才能彻底的清楚错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才能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当然,我们剖析的范围不应仅限于错题,同时还有做对了但并没有完全搞懂或方法不是最佳的题,还有对于整张试卷如何提高的分析等等。认真完成的考试试卷是很能真实地反映我们学习问题所在的,应当好好加以利用。
对于第二个问题,刷题实际上是一个时间和精力投入很大的学习方法,但往往也是一个最为直接、让人心里最安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从一个又一个空被填满的过程中获得充实的成就感,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那样,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解决自身问题,而不是让自己感到心安。所以我认为,找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最好对问题进行分类,如果是知识以外的问题(如做题时没有认真分析每个选项、计算粗心等),那么应在平时多注意改善自己的做题习惯;如果是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那么看课本归纳可能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课本涵盖的内容往往比想象中的多;如果是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不熟悉,那么刷题才有可能是最有实效的方案。
即使刷题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也不提倡盲目地刷题,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刷哪些题、用什么方法刷题。刷题的范围是针对自己学习的问题的,例如通过分析考卷,发现自己计算离心率e时总会遇到困难,那我们就可以专门搜罗计算离心率的题目,总结不同类型的条件对应的计算思路。选定好范围后,刷题的方法成了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个人将刷题的方法分为三种:写整题、写思路、看答案。写整题就是从头到尾把题目写出来,该方法的好处在于对题目的难点考点有全面的体会,坏处在于耗时较多,一般用于解决某类题目训练量不够、解题基本方法不熟悉的问题;写思路是看完题目之后只写出做题的思路,比如圆锥曲线逐步求出哪些中间量来得到最终答案,然后直接看答案,对比分析自己的思路和答案思路的优劣,该方法的好处在于省去计算过程效率较高,坏处在于可能不能完全找出自己的问题,且对计算能力的锻炼没有益处,适合快速学习某类题目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或挖掘自己解题思路的问题;看答案是指只看题目不动笔写,遇到不太确定的地方就看答案,该方法的好处在于刷题效率非常高,过题量很大,而坏处也是显然的,即常常会掠过自己可能出错的题目造成“损失”,故这一方法适用于筛查自身知识漏洞,完善解题的细节,尤其适合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填空大题训练。三种方法的利弊和适用范围分析如上,个人认为针对不同问题采用尽可能高效的刷题方法便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综上,我认为高中学习的关键在于提升学习效率,这要求我们从自身学习的问题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剖析考卷等资料找到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高效地利用该方案解决问题。上文以刷题为例详细分析了这一过程,提供了我个人总结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帮助。
三、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节奏
在讨论完高中学习的侧重点和目标之后,我们就有了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基础。在前文中,我经常使用“我个人总结的”、“可能的”等词来修饰学习方法,因为我认为没有绝对的好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知识记忆为例,不同类型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视觉型学习者非常适合采用阅读课本的方式记忆知识,听觉型学习者更适合通过老师讲授或大声朗读的方法增强记忆,动觉型学习者则可能觉得抄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式。这些记忆方法并无好坏的差别,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类型发展合适的记忆方法,由于了解很有限,这里不进一步展开了。记忆的方法不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记忆,还有对积累内容的记忆、对听力内容的记忆等,是可以在较为广泛的层面上应用的。另外,对于知识深刻的记忆有理解记忆、联想记忆等,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尝试探索,而不总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善用“自我激励”的方式进行学习,多给自己设置小目标,或者从日常的考试中找到自己进步的点,来肯定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给自己打气,一旦形成良性循环(如上文提到过的看课本的自我激励),就容易找到非常良好的学习状态。
除了学习方法以外,学习节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就表示跟上老师都有些力不从心,更不用说根据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自主提高了。我猜测这种情况可能是在之前的某一个学习阶段内,由于各种原因(投入不够、学习方向错误、不擅长学习某些课程)经历了一段低效率的学习,形成了“课前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内不能跟上老师的步伐——课后花时间补又导致下次课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的恶性循环。首先,个人认为跟上老师的节奏是很重要的,因为老师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老师是面向全班同学制定复习计划的,对于我们个人的针对性可能并不强,所以我认为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并不是完全跟随老师走,而是在跟上老师节奏的同时一直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即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向良好节奏转变的关键在于学习时间的分配,我建议在清楚自己短板的前提下,不要太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放在心上”,以提升成绩为目标时,老师也会给予同学们适当的发挥空间的。例如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高效方法刷题,给自主学习腾出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短长板在不同学科之间合理分配时间,如果数学成绩已经足够好且提升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就可以适当放掉数学老师布置的任务,转攻自己的短板科目。当然找到良好节奏的前提是清楚自己的短板,若腾出来的时间没能用在刀刃上,很可能是两头都没有顾及到,这就得不偿失了。
综上,我建议高中的同学们在明晰自己学习的侧重点和学习的目标的情况下,灵活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总的说来,上文提到的对高中学习的理解也好、学习方法也好,只是从我自身的思考和经历出发为高中的学子们提供一个参考,其中部分思想方法可能同样适用于小学、初中等学习阶段。我认为上述所有文字的核心,就是善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尤其是在高于知识本身的层面上,多思考学习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怎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可以使大家有这一层面的思考和启发,那么这篇分享也就达到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