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通讯员 黄宣
一草一木一丘田,一景一物一炊烟。日前,记者走进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道东风村付家下湾“木兰暖村”项目建设现场,伴随着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机器的轰鸣声,一期5栋依山傍水、极具田园风光的农家风情民宿正在拔地而起。这里将是武汉城市及周边地区游客体验乡村游的新选择,更是东风村村民开启新生活的新起点。
“自从木兰暖村开始建设以来,我就辞掉了武汉的工作,回到村里参与建设,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一家老小,关键是还能参与家乡建设,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付俊开心地说。这是长轩岭街道结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通过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又一典范力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面对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长轩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共建”发展理念,突出“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新步。
集结号已吹响,长轩岭全街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闯”中开辟新路,在“干”中创造新绩,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项目引进,共同缔造和美乡村
2021年底,一场“诸葛亮”会议在东风村召开。村民纷纷反映,现在周边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而付家下湾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木兰大道沿线,且与武大高速长轩岭站近在咫尺,而土地抛荒、民宅闲置现象普遍。虽然在产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尝试,试图依托苗圃基地发展苗木产业,但由于基础薄弱,成效不显著。
有的村民提议,将闲置的荒地和民宅利用起来,建设集民宿、游乐、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产业园……村民们迫切改变落后现状的愿望被点燃,他们希望引进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
2022年3月10日这一天,注定要载入付家下湾发展史册。长轩岭街道东风片区联合党委与武汉农业集团、湖北中科农合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签署协议,共同打造“国企联村·木兰暖村”文旅项目,把村湾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长轩岭街道打造美好生活环境
湖北中科农合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耀表示,“木兰暖村”项目于去年8月19日启动建设,建成后可提供100个就业岗位。东风片区经济联合社以入股形式加入项目合资公司,通过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将土地流转、闲置房出租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可以在公司打工挣钱。
走进杨田村时,仿佛置身于景区公园之中——房前屋后的鲜花绿树,沥青铺就的路面,漂亮的太阳能路灯,宽敞整洁的小广场,村民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谈起环境的变化,该村党支部书记邓涛涛说,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得益于人居环境的大力整治,更得益于引进建设夫子山农旅融合产业园,农民幸福感与归属感不断提升。
裕和·夫子山项目于2018年引进,严格按照“村址不变,宅基地不变,文物树木不变,老宅院不变,一户一宅不变”原则规划建设,唤醒“沉睡”乡村。
杨田村第一书记、夫子山农旅融合产业园总经理李道军表示,目前该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可以为周边村民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旅游旺季时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120个。该村以资产方式入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余万元,形成了“企业发展、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三方共赢局面。
产业发展,美好环境共建共享
在创造村“鑫鳜源”基地,村民各司其职、认真作业,一派忙碌的景象。“我看中创造村的山水资源,公司的发展目标就是把这里的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武汉鑫鳜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小平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以前,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现在村湾道路平坦宽敞,人居生态环境优美!”看着在自家门口务工村民的笑脸,江汉区市场监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常向阳感慨万千。
发展中的长轩岭街道
2017年,创造村贫困帽子还没摘下来,与江汉区市场监管局结对帮扶后,短短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发展产业是关键。
近年来,创造村先后引进花卉种植、渔业养殖和食用菌栽培等项目。把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今,村里是一年一个新变化,村集体年收入稳定在15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2万多元。
正在“蘑菇部落”基地整理菌棒的村民邱和林说:“以前种地为生,一年忙到头挣万把块钱,现在企业办到村里,两三个月的工资就把全年的钱挣回来了……”
“蘑菇部落”有机食用菌智慧农业产业园是创造村2019年引进的,湖北沃特儿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剑浩告诉记者,蘑菇种植是集约型产业,用工需求量大……产业园集香菇、羊肚菌、猴头菇、白参菌等种植、菌种培养、菌棒制作、采摘研学、物流配送为一体,目前一期投资2500万元,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振兴、农民增收。
全省最大鳜鱼繁养项目“鑫鳜源现代生态农业园”也是创造村于2018年引进,村民邹友生是“鑫鳜源”基地员工,去年他家翻修新房花了20多万元。邹友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心里一点也不慌,因为有稳定收入……”
长轩岭街道办事处主任卢美华表示,昔日贫困村依托山水资源,在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下,因地制宜引进项目、发展产业,为改变落后乡村面貌注入了产业活水,也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街道通过积极探索“本土资源”和“创业就业”同频共振新路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繁荣乡村市场经济,实现增收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组织嵌入,凝聚力量赋能发展
近年来,长轩岭街道按照全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统一部署,深入贯彻“共同缔造”理念,走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路线,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治理优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街。
全街统筹设置东风、仙河等6个片区农村联合党委,建立联席会议和民主决策制度,整合各村特色资源和闲置资产,以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实现资源集聚、产业共促。如石门片区联合党委将辖区内退役军人组成30人的护林防火队,守护辖区22万亩山林,赢得村民高度赞誉。
长轩岭街道快速发展
紧抓黄陂区打造“一主两翼”乡村振兴示范带契机,长轩岭街道大力推进木兰大道沿线村示范建设,推动泊沫、东风等村阵地提档升级,在全区率先打造泊沫村乡村振兴展示馆,东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官田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桃园河村被评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长轩岭街道先后荣获“省级文明乡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森林城镇”“武汉市旅游名镇”等荣誉。
以村民小组“微治理”“微服务”为载体,健全“村党支部-村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党组织架构,组织党员领岗践诺亮身份,推行“党员联户”责任制。如今,“一个党员帮三户”的党建品牌已在全街落地生根,313名农村党员积极参与,结对联系930多家农户,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利用“互联网+”体系,推动单一农产品线上销售向体验游、精品游等复合型产品转变,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木兰银峰茶叶、“华夏香丝”生态大米等农特品牌成功“触网上线”,创造了村鳜鱼年销量16吨,脉地花都、脉地萝卜等农特产品年销量突破1000吨的佳绩,全街全年线上创收近1000万元。
项目带动是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主引擎”。长轩岭街道积极推进生态与田园、康养、文化、旅游、教育、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生态农业、田园体验、休闲康养、亲子研学等综合项目建设,促成长轩岭街道从传统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中转地转变为以“农文旅”融合为主导,把这里打造成为市民回归自然、享受田园诗意生活的首选之地和心灵港湾。
共启愿景,农旅融合未来可期
白房青瓦,民居错落有致;道路整洁,交通便捷通畅……夏秋之交的长轩岭乡村,沉醉在丰收的喜悦里,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景象。
长轩岭街道北通豫皖,南达武汉,东接红麻,西近云孝,距汉口市区45公里,距前川24 公里,是“武汉都市花园”木兰生态旅游区的特色新市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街道紧抓中央和省市区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围绕区委关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工作要求,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长轩岭街道快速发展中的长轩岭街道
目前,长轩岭街道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现代都市农业等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产业,吸引了众多旅游项目扎堆发展,基本形成了集休闲旅游、现代观光农业、果品采摘、康养旅居、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大格局,正逐步实现满足城市居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
长轩岭街以“村企互联”模式,正在努力唤醒乡村“沉睡”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街现有农旅企业35家,农业休闲体验园25家,星级农庄及民宿100余家,租赁闲置民房200余栋、流转土地16000余亩,带动本地村民就业1000余人。
目前,该街正探索多层次保障“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街道党工委牵头、街直各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和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格局,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大力支持企业经营生产,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通过信息公开、加强监管等方式,保护农民的土地、资金、生态等合法权益,引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旅项目,获取更大实惠。
长轩岭街道党工委书记赵绪旭表示,街道紧紧围绕区委“13345”目标体系和“七大行动”“四大计划”落实,锚定“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写好山水文章,不断拓展新“木兰系”旅游品牌,以绿色招商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长轩岭街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共建幸福家园。
(图片来源于黄陂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