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养殖走上致富路走进村民余文泽40多平方米的泥砖屋,只见屋内被地板砖砌隔成30多个小单元,揭开上面的木盖,里面是一窝窝肥嘟嘟、胖乎乎的竹鼠。大的有5斤多重。小的像拳头一样。欣闻广宁县螺岗镇大塘村农民养殖竹鼠渐成规模,近日,记者翻山越岭走进螺岗镇最偏远的大塘村。在这里,一间间过去用来堆放农具的泥砖屋。现在已成为竹鼠繁殖生长的乐园。走进村民余文泽40多平方米的泥砖屋。只见屋内被地板砖砌隔成30多个小单元,揭开上面的木盖,里面是一窝窝肥嘟嘟、胖乎乎的竹鼠。大的有5斤多重,小的像拳头一样。余文泽告诉记者,经过近2年时间的摸索.基本掌握了竹鼠的饲养技术,现在关键是要熟悉竹鼠的繁育习性,多生幼仔扩大生产。余文泽特意揭开几个木盖让我们观看,每个单元里都有3——4个小竹鼠依偎在一齐,个个毛色油光发亮。今年,余文泽成功促使8对竹鼠完成交配,顺利产下17只幼鼠。为了尽快扩大竹鼠养殖规模,余文泽还经常跑进山洼的竹林间,先后捕获到20多只野生竹鼠垒回来训养,使现有竹鼠存栏达到60多只。今年9月,余文泽出售了5只不能配对的公鼠,获利800元。有商家欲出高价全部收购他的竹鼠,被他拒绝。余文泽对记者说:“ 我的计划是到明年底将竹鼠养殖规模扩大到100只,形成养殖梯队再考虑出售赚钱。

”大塘村民迅速发展起竹鼠养殖业始于2009下半年,我市开展扶贫开发“ 双到” ,市科技局挂钩扶持螺岗镇大塘村。受环境制约,大塘村有23户人家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被纳入扶贫对象。如何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脱贫,市科技局和螺岗镇委反复商榷.借鉴广西人工繁殖竹鼠获得成功的经验,为扶贫对象量身定制了特色养殖脱贫计划。竹鼠又称竹狸,以食竹为主,人工饲养搭配少量米糠效果更佳。广宁满山是竹,一只竹鼠每天所需的饲养费用仅需一毛钱。竹鼠全身是宝,不但可以入药,也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场需求旺盛。帮助螺岗镇农民开发竹鼠养殖,市科技局专门划拨科研经费.委托肇庆学院开展课题研究。在肖汉洪教授的带领下,科研组先后编印了“ 竹鼠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竹鼠生态养殖技术” 等一批资料分发农户。多次举办多种类型的竹鼠养殖技术培训班,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解难释疑,大塘村竹鼠养殖迅速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大塘村发展特色养殖很快辐射带动起周边镇村饲养竹鼠的热情。依托自身经济实力和创业能力,螺岗镇相继出现了包括螺岗社区农民李七、螺源村民叶新宗等一批竹鼠养殖专业户,目前螺岗镇有10多户人家的竹鼠养殖规模都超过了1000多只。

叶新宗今年上半年出售竹鼠300对,以目前市场价格500元一对计算,获利15万元。谈起竹鼠养殖对山区农民带来的希望,螺岗镇委书记卢灼林也是一脸的喜悦。他对我们说:竹乡广宁发展竹鼠养殖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肇庆市和广宁县科技局与螺岗镇委、镇政府正在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结合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计划用3—5年时间。力争将竹鼠养殖打造成为当地一项农业特色产业品牌,造福乡民。( 来源:农业信息网)弘扬传统农耕文化要在育农乐农富农强农上发挥作用3月2日,首届中华农耕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农业部党组成员张玉香在讲话时指出,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需要从农业历史遗产中吸取营养.需要继承发扬经历了几千年自然与社会考验的富贵精神财富。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农业文明。张玉香强调,弘扬传统农耕文化,首先传统农耕文化要为培育新型农民服务,在“ 育农” 上发挥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心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的新型农民,要发挥好我国传统乡村文化的道德精华、传统农业科技的优良遗产以及传统农商的职业操守在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塑造农民高尚道德情操,构建安定和谐的新农村;同时要注重我国优良农业传统,如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的用地养地理念、“ 种必杂五种” 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理念、传统农商“ 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及“ 扶困济贫、乐善好施” 道德操守在“ 育农” 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次。传统农耕文化要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在“ 乐农” 上发挥作用。当前广大农民的求知、求乐、求新、求美的精神需求日益增强,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既要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 三下乡” 活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加适应“ 三农” 需要的文化书籍出版发行.同时也要注重弘扬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通过开发农村传统文化产品,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激励农民的自强精神,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审美情趣和道德境界,在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四⋯一作用。第三,传统农耕文化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服务,在“ 富农” 上发挥作用。各地发展一村一品。“ 一品” 不能只局限在农产品,也不能局限在加工品,还应包括农民艺术产品、农业旅游产品以及农村传统技艺产品等,有条件的乡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或拳头产品,努力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变成农村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通过文化创意,把农耕活动、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产品开发以及市场需求有机连接起来。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从而拓展农业功能。

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四,传统农业文化要为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在“ 强农” 上发挥作用。我国传统农业能够实现几千年的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祖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摆正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在现代农业建设中要大力倡导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生产方式,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张玉香最后强调,要使传统农耕文化服务现代农业.关键要重视和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时,一定要遵循“ 古为今用” 、“ 推陈出新” 的原则,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标准,选择真正代表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农业遗产,进行开发和传承保护,同时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确保农业文化遗产的“ 文化安全” 。( 来源:农业部网站)万方数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