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特色经验 总结三篇 第一篇 “双减”背景下高品质课程建设的新探索 “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这是“双减”文件特别强调的内容。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轻负担的,但是“双减”并不停留于简单地减轻作业和培训负担,其真正目的在于将教育的主阵地归还于学校,这要求学校建设高品质课程体系。

一所具有高品质课程体系的学校,不仅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更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XX小学(简称蒙小)在践行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守正育人目标中,一直围绕学生成长需要、家长现实需求,追求建立高品质课程体系。

01“实”中求“优”:夯筑优化基础课程 小学课程的基础性、普适性、综合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成长之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根基所在。

蒙小在立足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秉承办学理念,结合办学实际,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打造了以“蒙·志”思想课程、“蒙·承”语文课程、“蒙·萃”数学课程、“蒙·灿”艺术课程、“蒙·动”体育课程、“蒙·望”科创课程和“蒙·泽”劳动实践课程为一体的基础性课程群。

学校在基础课程实施中,推进课堂样态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落实“双减”。探究“学—讲—练—评”一体化的课堂新样态,创设真实情境、实行任务驱动、创设实践机会,实施科学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同时,优化作业设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序列化练习(作业)设计。横向分类,课前导学—课中练学—课后拓学:日常基础巩固型作业+综合实践体验性主题式作业;

纵向分层作业设计,体现难易度的梯度,形成各年级序列化的作业超市,供师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切实夯实基础课程的实施,充分保证基础课程的育人奠基作用。

高品质课程建设必须纠正“厚此薄彼”的课程观,破除以智育为中心的课程观,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足、开齐基础性课程,真正落实“五育”并举。与此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对基础课程群的夯筑及优化,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队伍的教研水平,进一步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实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育目标,进而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学校只有脚踏实地践行“双减”政策,切实在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的同时,精准学习内容、扎实学习过程、提纯学习成果,才能让学生在多样态的课程化学习中,打上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生命底色,让每一位教师潜心发掘教育过程的价值,让师生共同享受自我生命成长的美妙旅程。

02“新”中求“亮”:提质亮化特色课程 高品质课程建设离不开学校特色课程的打造。如在“蒙·承”语文课程中,在落实基础课程的前提下,紧贴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建构了以整本书阅读及经典传承为主的拓展课程;

在践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世界公民的公民素养——中国情怀、世界眼光”这一办学理念过程中,以“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为主题,开设了“图画汉字”“美食美绘”“你好,节气”“蒙娃带你游古都”“走进非遗”“茶香悠悠”等各年级的探究课程。

学校从办学理念出发,立足国际视野,打破学科界限,整合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开发了校本国际理解课程、项目式学习课程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的充实,让学校的特色课程更加丰富化、多元化、个性化。

实践证明,特色课程的打造是学校在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引领下,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因校制宜、因地制宜自主或合作构建的具有独特性和影响力的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究。从课程性质上讲,它虽不归属于基础课程体系,但它可以是基础课程的延伸、拓展与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课程的打造并非有意为之地追求“标新立异”。我们应立足于学校的本色彰显,坚持育人为本、因地制宜,以基础课程为根基,深挖学科育人内涵,明确学生发展需求,精准课程特色着力点,延伸出相应的特色课程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特色课程的丰富化、多元化不是一味地追求“课程种类的多、课程容量的大”。特色课程的提质优化,一方面依然在于追求特色课程设置的精准化,另一方面则在于做到特色课程结构的和谐化。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学情、校情出发,开发内容适切、亮点突出的特色课程,搭建有效的实施路径,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彰显出特色课程的独特个体品质及育人价值。我们还需具有“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一劳永逸”的课程意识,在推进、优化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与时俱进,及时淘汰不适宜的特色课程,进而形成持续、和谐、充满活力的特色课程生态。

特色课程的打造提质,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而进行的高品质课程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也是践行“双减”政策的个性化实践。

03“齐”中求“整”: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精神的要求。如何利用好课后的2小时,切实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满足学生及家长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彰显学校教育主体角色的回归与强化? 通过梳理发现,在原来的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涉及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成长,绝大部分学校缺乏学生课后学习成长的课程化视野。“双减”落地,弥补了我们之前在高品质课程建设上的重要缺失,同时也为真正“完整”课程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学前夕,蒙小及时启动了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项目,在学校课程研究学院引领下,从顶层架构到具体设置,设计了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开发出涵盖学科类、音乐类、审美创作类等7个课程群80多个具体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还专注学生的特长拓展。在课后服务课程化建设中,学校不仅充分激活了全校教师的参与主动性,还积极邀请社会办学力量、引进社区教育资源、寻求企业协同参与,倡导课后服务课程多力量组合、多主体参与。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整合,学生不仅高效地完成了当天作业,还在课后服务课堂上,选择了喜欢的学习课程,真正做到了学有所长。放学回家后,也有大量的时间自主安排,不再埋头于题海。

课后服务课程是学校原有课程建构体系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也是学生完整学习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高品质课程化建设势在必行,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齐”与“整”的有效体现,也是落实“双减”的有力新举措。

“双减”背景下,高品质课程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教育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切实推进建设高品质课程,强调突出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实现“五育”并举,彻底打通学生在学校里高质量学习成长的跑道,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吃得饱”,也“吃得好”,这样既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第二篇 XX镇中心学校地处XX市XX区XX镇,这里既是XX市的南大门,也是XX省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乡镇。学校始建于1917年,学生77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25人,达到80.74%)。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学校迅速组织行动、积极贯彻落实,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主要任务,将“双减”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热爱校园生活,得到全面发展,特色发展。

一、深化课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在“双减”工作中继续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运用作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手段。要求全校教师严格从当堂训练抓起,不向课前延伸,不向课后延伸。学校全面推进学乐云、希沃白板、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倡导自学、先学,学一点,练一点,目标达成率高,无浪费时间现象。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当堂课的训练,学生课后可以有更多时间用于全面发展。

二、提高效能,构建五项管理体系 学校制定了《XX市XX区XX镇中心学校体质健康管理制度》《XX市XX区XX镇中心学校学生读物管理实施方案》《XX市XX区XX镇中心学校收集管理实施方案》《XX市XX区XX镇中心学校睡眠管理方案》《XX市XX区XX镇中心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学校提高作业效能,指导各学科教师科学、高效设计作业;

制定作业公示制度,要求教师每日在作业公示栏中书写作业,由年级组长负责统筹、检查各班作业量;

推行差异性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设计学生作业。严格要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不考试;

三至六年级学生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期末统一安排一次考试。严禁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配有应急电话免费拨打,学生如有急事可免费电话通知家长。学生每天最晚8:20分到校,每日8:30开始第一节课。寄宿学生每天21:00就寝,早上7:00起床,全校学生每天保证10个小时以上睡眠。

三、全面发展,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每天课后服务分为课业辅导和课后发展两个部分,让课后服务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和个性成长的平台。

(一)每天一节课业辅导,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开展查漏补缺,让不同学生得到更专业的发展。每学期初,学校教务处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全校性、年级性、学科性教学质量分析会,要求教师制定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和计划,确定优生、优生转化、后进生转化名单和转化措施。在课后服务中,严格做到一生一策,根据确定的名单,开展好重点辅导工作。

(二)每天一节课后拓展,让学生遵循内心意愿 学校课后服务每天开设民歌、民舞、扬琴、竹笛、二胡、三弦、葫芦丝、刺绣、绘画、书法、棋类、科技实践等23个活动项目,俚濮《谈经古乐》《羊皮鼓舞》《传统彝绣》融入活动。打破班级授课制,孩子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帮助学生发展艺体特长,全面发展。

四、改革大课间,强健学生体魄 学校坚持以强健学生体质为重点,立足本土,带动学生在快乐运动中传承民族文化,我们先后创编了彝族少儿韵律操《笛脚畅想》、校园集体舞《金沙彝族笛》、烟盒舞《彝翮弦韵》,每期组织开展班级比赛。学校以省级非遗“羊皮鼓舞”为素材编创的大课间操《彝风鼓韵》一经推出,便在抖音、快手等APP上掀起民族风热潮,并在央视、省、市电视台展播。深受师生喜爱,实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民族文化。

五、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一)翰墨书香,端正书写诗意人生 为提高师生的书写能力,学校以创建“书法特色学校”为契机,大力倡导师生重视书写能力的提高。组建了“翰墨书香”书法社团,利用书法社团的辐射作用,带动全体师生参与汉字书写。在汉字规范书写与书法艺术熏陶下,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增强,既提高了写字技能,也增进学识修养。通过全体师生的参与,现在XX镇中心学校的汉字书写已形成每日一练、每日必练的局面。

(二)经典诵读,传承中华经典文化 学校每天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确定每周五为“阳光阅读日”,全校师生齐诵国学经典。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由值周班级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班级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和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让优秀的中华经典文化浸润学生心间。

学校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以规范教育教学工作为基础,以非遗传承为载体,在活动过程中育人,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比以前好了,学生变得更加阳光、自信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强了,达到了德、智、艺齐修的效果。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备受各界关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学校的办学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被《教育导报》《教师月刊》《XX科教频道》《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先后荣获“XX省优秀学生艺术社团”“XX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XX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XX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办学的宗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即教会他们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又遵循他们的个性发展特点,让他们能够在校园中高效学习,快乐成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沿用全面发展,凸显特色的教育理念,迎教育改革之风,勇于实践,奋发图强,把学校变成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放飞梦想、终生受益的乐园!努力创办社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 XX实验小学:构建“轻负高质”的学习场域 “十四五”开局之年,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五项管理”中,作业管理是落实“双减”的核心,也是能否做好其他四项管理的关键。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作业管理,成都市XX区XX实验小学紧紧围绕“轻负高质”这个作业管理的核心,探索出“融—研—评—展”的作业策略,让作业成为学生独立学习的场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切实减掉无益于学生成长的负担 “今天有什么作业啊?”在三(3)班的放学接娃区,家长们在接到孩子后,最关心的就是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

“作业在学校都做完了。”“今天回家就是阅读和整理书桌。”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家长们松了一口气,“这个作业好,孩子有事做,又没有压力,也不用家长辅导。” “这源于我们从整体规划学校作业,理清后疫情时代作业的定义。”XX实验小学校校长周丽说。

减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需要减去的“负担”。“负”指的是机械性的重复训练,比如数学的题海战术,语文的生字词语抄写N遍等。因此,减负,要针对学科规律和特性,减去无益于学生成长的负担,并不是减去所有的训练。

其次,要明确学生离开学校后是不是就没有作业了。答案是否定的。“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指向的是“书面作业”,尽量在学校全部完成或完成大部分,但回家后还有阅读、家务、综合实践、体育等作业。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重新定义作业,作业是学习的一部分,是学习最有效的巩固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场域。”周丽说。

为此,XX实验小学校整体规划,让作业设计立足“融”。

作业设计的价值观,要面向孩子的终身发展;

作业设计的质量观,以最少时间获得最大收益,轻负高效;

作业设计的要素观,传统的作业设计多是“智育”型作业,现在的作业是“五育”融合,减去负担,增加成长。作业设计应当体现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既动手又动脑,既育心又塑行,这是学校作业减负提质的具体表现和实现路径。

在这样的作业设计观念的引领下,学科教研组结合课标要求、培养目标等强化研讨,精心设计学历案中的检测与评价及课外作业,形成资源库,供学科教师参考选择,从而保证作业的“质”;

年级组汇总当天的作业情况进行统筹优化,调整每天的作业量,坚持每天一科“主打”作业,避免多学科作业集中,从而保证作业的“量”;

各科教师参考教研组和年级组的作业指导建议,结合本班班情、学情,精选适合本班学生的作业进行布置,从而保证作业的“效度”。从理念到设计、统筹再到布置,皆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作业分层、作业新颖度、作业实效性,既巩固基础知识,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做学习和时间的主人 “这份养蚕报告既有科学分析,又体现出语文素养。”在语文老师和科学老师的共同评比下,六(1)班曹堉菲的养蚕报告获得了班级第一名。

当科学老师宣布这一个月可以选择养蚕作为家庭作业时,教室里沸腾了,曹堉菲第一个举手报名。这一个月以来,曹堉菲回到家就忙着做关于养蚕的各种事,种植桑树,养蚕,写观察日记、养蚕分析和科学小论文等。在科学老师和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一千字的养蚕报告。

六(2)班的唐芊涵在语文老师曾薪颖的指导下,通过网上收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请求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等方式,按照调查报告的4个步骤,从汉字的意义、古今发展等方面形成了汉字调查报告。

XX实验小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段蕴航介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对放学回家后的时间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形式新颖、有趣好玩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不再是见作业就发愁,而是主动完成,积极发挥潜能,完成一个个学习项目。

XX实验小学校创新形式,精心设计作业立足“研”。

聚焦作业优化设计。学校教研组坚持作业布置体现“基础性、针对性、发展性”,针对学科、年段特点,实行每日一知识典型作业、每周一小结梳理作业、每月一总结回顾作业的“1+1+1”模式,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有效提升作业质量。

聚焦作业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以学科拓展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劳动型作业”“实践体验型作业”“归纳整理型作业”。整理书桌、屋顶种植、家务劳动、参观气象台、科学小实验、手工DIY、小小志愿者、学科思维导图、小小百家讲坛等特色作业,打开学生学习成长的新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自由、更全面、更和谐的持续发展。

“五年级学生做计算‘周过关’的频次是怎样的?教师是如何进行拓展延伸指导的?”六年级薛琪老师指出五年级作业呈现的优点后提出疑问。

这一幕发生在2021年3月,XX实验小学本学期的第一次常规展评活动上。学校五六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分别将他们的听课、备课及班级全部常规作业、特色作业在学校未来教室布展。整个活动流程分为布展、观摩、交流、分享。同伴互评“2+2”∶相互学习优秀做法及建议,两个年级分别由两位教师代表作分享;

特色亮点促高效:教研组的特色亮点及实效;

共性问题齐钻研:作业设计如何实现“低负高效”。

这是XX实验小学最具特色的同伴互助教研活动——“切片式教研”。

“我们通过作业展评,让全体教师在碰撞交流中,优化提升作业设计。”XX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恒作说。

一是设立学校教研日,教研组实行作业专项“切片式”教研,聚焦到点、到班、到生。教研组长组成作业诊断导师团进行细致查阅,适时点拨,对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及时和展评团队作交流反馈,提升学科教师对“作业适量”“认真批改”“关注习惯”“创新作业”等的落实效果。

二是设立学校作业展评日,实行以教研组为单位观展、留言、互评的方式促进全员互动。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对展评作业的优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在例会上进行全面交流,表扬优秀,提出建议,指明方向,确保作业指导到位。

立足“评价”,提质增效 “这道题为什么没做?”五(1)班的刘奕呈妈妈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其中的计算题空着没有做,有些生气。

“今天课堂的计算检测我都做对了,陈老师就奖励我这道题不用做,你没看见上面盖着‘免作业’的章吗?”刘奕呈骄傲地回答。

“作业标兵”“免作业”“减作业”等章,是XX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最期待的奖励。

“只要在课堂和检测中,学生这类型的题都会做了,那么就会奖励其免做家庭作业中的同类题。”XX实验小学校副校长卢杨说,学校非常重视每周知识点的清查过关,当周已检测过关的知识点可从下周的家庭作业中免除。为了免做家庭作业,孩子们在每一次的过关检测中都很用心,也是促使孩子们养成认真答题的习惯。

在传统的认知中,作业都是在课后完成。在XX实验小学校,作业的完成时间可以是在课堂、课间、课后的延时服务和回家后。

XX实验小学遵循XX区“学历案”课堂中“学—教—评”一致性的原则,学完某个知识点,将部分作业与评价镶嵌于课堂教学中,检测学生是否学会的同时也减轻了课后的作业量,为学习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在备课时,教师会有意识地进行作业分类,哪些适合课上、哪些适合课后。

在作业的检查反馈环节,XX实验小学立足“评价”提质增效。

活用批改反馈,落实作业评价。作业评阅,遵循三原则:“先批改后讲评”原则,做到全批全改,对作业中的问题心中有数,评到点上;

“集体讲评”原则,整理好周一至周五的作业讲评时间,做到讲评高效;

“个别讲解”原则,“盯”着学生独立订正,切实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巧用常规检查,规范作业评价。学校深入落实“教学常规八认真”的检查与考核,实施“质量与书写”双向评价,以“学历案”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来达成学习目标。

善用奖励机制,提升作业评价。各学科制定作业奖励制度,建立“作业登记表”,采用“作业标兵”“免作业”“减作业”等奖励机制对学生作业实施评价,作业针对性更强,促使学生完成作业时更有积极性,更加注重质量,真正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实现低负高效。

推荐访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