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黄颡鱼:黄即是黄色,颡为脑门儿,因此黄颡鱼为黄色身体,大脑门的鱼。黄颡鱼的长相富有特点:两横两纵的黄带和暗色斑块在体表交织的外表让它在一众鱼类中显得尤为突出。《正字通》中“身尾俱似小鲇,腹下黄,背上青黄”便描写出了黄颡鱼的形态特点。背鳍之后的小小脂鳍彰显着它在鱼类中并不太高的进化地位。作为鲇形目的鱼类之一,它的体表没有鳞片的覆盖。正因为缺少了体外的第一层防护,造就了它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觉,得以更好地存活。

黄丁鱼养殖技术_黄丁鱼有什么营养和功效_黄什么丁鱼

黄颡鱼<br><br>图源:

黄颡鱼生长过程中对食物的要求也在变化。小时候,黄颡鱼的菜单以浮游生物为主,随着它渐渐长大,口径也增大,小小的浮游生物已经满足不了它的胃口了,这时较大底栖生物便成为了它的主菜。喜欢在静水中生活的它可不是温柔安静的存在,它可是“暗夜捕食者”。白天,它“见光死”,常常隐藏于石缝中或于水底休养生息。太阳落山之后,原本沉寂的黄颡鱼便开始活跃起来,秉承着“夜猫子”的作息生活,它们的捕食就此展开。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是小鱼小虾生存危机来临的时刻,不过至少它们有活动的能力,可以寻找机会逃之夭夭,但被黄颡鱼盯上的鱼卵可就没有这样的实力了,毫无自保能力的它们从栖息的水中到达黄颡鱼的腹中(由生到死)也就一瞬间。但是,会吃鲤鲫鱼卵的它们可不会饥不择食到朝自己的卵下手,呵护备至是黄颡鱼对待自己的鱼卵的态度——雄鱼不仅会用胸鳍挖掘出泥坑作为未来幼崽栖息的“小屋”[1],等到雌鱼在其中产卵后,它们又转变为守护者,防范外敌入侵,守候鱼宝宝们孵化,在这一点上可谓是父爱深厚了。不过黄颡鱼食谱广泛,除去鱼虾螺等肉类,它们也吃素,是杂食性的鱼类。

黄颡鱼体型小,但它的威力却是不小。胸背部鳍条上的硬刺便是没有“盔甲”护体的它保护自己的一个秘密武器,被鳍条刺破的瞬间,毒素便侵袭而出,虽然没有河豚毒素般的巨大威力,但其导致的灼痛、局部肿胀等症状也不可小觑[2]。因此在接触它时,可不要被其憨态的外表所迷惑,需要小心被毒刺扎破皮肤。这对于它的天敌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看得到吃得到却不能吃。

黄什么丁鱼_黄丁鱼养殖技术_黄丁鱼有什么营养和功效

黄颡鱼养殖技术<br>图源:

有毒刺的构造并不能阻止黄颡鱼在美食界大显身手,在各地餐桌上都有着它的身影。在不同的地域,黄颡鱼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名字——在喜好热辣口味的四川,它也被附上“辣名”:黄辣丁。由于个体小,刺少又肉质细腻,除了涮火锅离不开它,家常菜“麻辣黄辣丁”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在豪放可爱的东北人口中,会发出“吱呀吱呀”叫声的黄颡鱼便被称为“嘎牙子”,由其作为主食材诞生了家常菜“酱焖嘎牙子”;有黄颡鱼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湖北,湖北黄骨鱼即黄颡鱼,它在锅中与滚滚浓汤相辅相成,以其鲜美抓住了湖北人的味蕾。湖北黄颡鱼的养殖更是遍地开花,并由此产生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涨渡湖黄颡鱼[3]。

黄丁鱼有什么营养和功效_黄什么丁鱼_黄丁鱼养殖技术

黄颡鱼的营养价值功效及作用<br><br>图源:

作为一种价格较高的淡水畅销鱼,黄颡鱼的营养价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4],多吃可以提高免疫力。除此之外,黄颡鱼还作为一味中药:《医林集药》中“黄颡三尾,绿豆一合,大蒜三瓣”的药方用于治疗浮肿。

黄颡鱼分布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大淡水水域、老挝、越南等地,在我国更是被大量养殖,产量大。但由于其销售市场广大,根据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7年,黄颡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共享名录(第一批)》[5]。

好认又好吃的黄颡鱼是否吸引了你的眼球呢?

参考文献:

[1]林龙,弥勒.国产“猫”——黄颡鱼[J].水族世界,2008(01):90-91.

[2]伍汉霖,金鑫波.我国几种常见的刺毒鱼类[J].动物学杂志,1977(04):29-31.DOI:10.13859/j.cjz.1977.04.013.

[3]焦婧雅,张文歌,袁知洋,梅思萍,孙志国.涨渡湖黄颡鱼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状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1(03):115-119.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1.03.005.

[4]韩庆,马欣欣,黄春红.洞庭湖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特性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23):9102-9108.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1.23.017.

[5]王文彬.黄颡鱼健康养殖六技术[J].新农村2019,428(05):30-31.

撰文:科研组 陈景

审核:科研组 吴庭微

排版:宣教组 何宣邑

推广:通讯组 刘欣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