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钓鱼人钓到武昌鱼,都会觉得很骄傲。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钓鱼人,要是钓到了一条武昌鱼,肯定会四处宣传。虽然他们钓上来的这条“武昌鱼”,可能个体不大,甚至他们钓获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武昌鱼。
但是如果钓的是长春鳊、北京鳊、辽河鳊、柳叶鳊、草鳊、油鳊、白鳊、鳊花之类的,就简单了,统统都是一种鳊鱼,就是长春鳊。估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也不愿意承认,但这就是事实。
作为湖北名鱼,其实武昌鱼并不是什么水域都有,历史也不是多么悠久。鳊鱼的发现和定名是1855年,而武昌鱼的发现是1955年,定名则是1965年。
那么,传诵千年的武昌鱼,是编撰的历史吗?
武昌鱼和鳊鱼是什么关系?它们没关系!
鳊鱼和武昌鱼,到底是不是同一种鱼呢?显然不是。鳊鱼是鳊鱼,而武昌鱼则是团头鲂,是鲂鱼的一种。
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大家根本分不清楚鳊鱼和武昌鱼。个别人觉得自己能区分,也只是能说个大概。毕竟鳊鱼和武昌鱼,粗看之下,确实长得太像了。
武昌鱼
鱼类会因为不同的习性和生长环境,分化出新的亚种,不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物种的发现和定名,在学术界也是有严格标准。
我国古代就有鳊字和鲂字,难道没有这两种鱼?
当然是有的,只是鳊鱼包括一系列长得扁扁的的鱼,而鲂鱼则是形状比较像方形的鱼。
举个例子,鳤鱼是不是像一个细长的筒子?
鳤鱼
更有意思的是海鱼,海鱼有一类像平板的鱼,叫比目鱼,但是有的叫鲆鱼,而有的又叫鲽鱼。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古人对眼睛往左侧生长的叫鲆鱼,而眼睛向右侧生长的叫鲽鱼。
大鳞鲆,眼睛向左侧生长
星蝶,眼睛向右侧生长
其实它们还是小鱼苗的时候,是我们常见的鱼的体型,只是慢慢长大就开始变形。我们可以看到大鳞鲆的眼睛侧向了左边,星蝶的眼睛则侧向了右边。
也就是说,古人为鱼种造字,是代表一类鱼。鳊和鲂也是同样的道理。
至此,我们应该知道,鳊鱼是指一类鱼,而不是某一种鱼。
在学术上讲,鳊鱼只有长春鳊一种,无论是北京鳊、辽河鳊,还是柳叶鳊、草编、鳊花、油鳊,实际上都是长春鳊。
在日常生活中,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鲂,统统叫做鳊鱼,因为鳊鱼、鲂鱼太难区分了。团头鲂就是武昌鱼的学术名称。
鳊鱼是我国本土鱼种,因为味道鲜美,国外也引进养殖过。在国外叫北京白鲷。
为什么到了国外,鳊鱼变成了鲷呢?没有什么别的原因,就是身上的鳞片花纹看起来比较像。我们来看一张黑棘鲷的图片。
黑棘鲷
学术界的这些内容,我们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里,检索物种库就可以查到。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物种分类树
在我们国家,同一种鱼,十里不同名很正常。要是说起鳊鱼在各地的称呼,就更有意思了。
长春鳊在辽宁和黑龙江两省,基本都是称作鳊花。吉林既称鳊花,也称长春鳊,因为长春鳊就是松花湖产量高。
始终称作长春鳊的,还是四川和上海。
广东、广西两省则是称作白鳊。
湖南、浙江称作草编,因为长春鳊是草食性的鱼。
北京鳊并不是北京地区称呼得多,反而是湖北。
无论全国各地怎么称呼不要紧,我们只要知道,全国各地的鳊鱼,无论是细长的长江柳叶鳊,还是宽扁的辽河鳊,统统都是长春鳊,于1855年发现并定名。
武昌鱼的千年历史,其实只是移花接木而已。千百年以来,武昌鱼并不是如今具体的鱼种,而是“武昌的鱼”,种类繁多。
如今的武昌鱼原产地,是古时候方圆千里的云梦泽,产200多种鱼类。
鲂鱼是1872年建立的一个鱼类种属,因为1846年外国学者,在珠江水系发现了三角鲂,当时命名为广东鲂。
备注:有少量学者认为三角鲂和广东鲂不同种。对于长体鲂,因为只捕获了3尾,因此并不被认同。
1955年,我国中科院学者易伯鲁发现了新鱼种团头鲂。这个新鱼种发现得很有意义,因为它是第一种我国发现并命名的淡水鱼。
中科院水生所在梁子湖科考
此后,通过对团头鲂的人工驯化,人工养殖研究,它又成了我国头一种被驯化并成功人工养殖的淡水鱼。四大家鱼都是1958年才实现人工繁殖。
1956年,一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家喻户晓。算是为武昌鱼代言吗?
并不是!
因为这时候,团头鲂还不叫武昌鱼。并且这条鱼不是在武昌现捕捞的,而是从长沙一路跟着火车专列到武昌的。也就是说,本意是“在武昌吃鱼”。
那武昌鱼的定名又是怎么回事呢?
定名武昌鱼是1965年的事情了。并且不是学术界对它更名,而是生活中的餐饮界,为了宣传效果,对团头鲂改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
不过这里大家又有一个误读,以为是把团头鲂定名为武昌鱼了。其实并不是,只是把樊口鳊鱼改叫武昌鱼了。
1965年,国营的武昌中华大酒楼是武昌鱼专售点,把武昌鱼定为地方味菜肴,然后用湖北的特产做配料,推出了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油焖武昌鱼、花酿武昌鱼等不同口味的菜品。那时候产量不稳定,经常一鱼难求。
1965年12月,湖北省把鄂菜名菜清蒸樊口鳊鱼,更名为清蒸武昌鱼,不仅推荐给外地来访来游的人们,并且加入外事活动的宴席。
怎么又出现了一个樊口鳊鱼呢?
樊口鳊鱼并不是固定的某种鳊鱼,实际上也是团头鲂、三角鲂和长春鳊,只是长江樊口段生活的这几种鱼,经过这里的水流洄湾后,鱼肉劲道更好吃。因此樊口鳊鱼成了更好吃的鱼。
也就是说樊口鳊鱼包括团头鲂、三角鲂和长春鳊三种鱼。
团头鲂从樊口江段洄游入鄂州梁子湖线路
每年,团头鲂会顺着水流,经樊口洄游到鄂州市梁子湖产卵繁殖。
直到1967年7月13日,发现并命名团头鲂的易伯鲁,写下一篇《关于武昌鱼》的文章。
如果要正名分,那么武昌鱼就应该归团头鲂所有。
至此,武昌鱼作为团头鲂的别称,才算确定下来。不再是多个鱼种共用“武昌鱼”这个名称了。
中科院水产所也不负众望,把武昌鱼的人工养殖中各阶段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一度让武昌鱼的产量,占到全国淡水鱼产量的1/4。
因为江苏的水网密集,养殖业基础好,江苏省的武昌鱼产量很早就超过湖北了,占了全国武昌鱼产量的一大半,直接把武昌鱼送到了百姓餐桌上,不在一鱼难求。武昌鱼的原产地鄂州,2020年武昌鱼的产量也只有2万吨,而全国总产量不低于80万。
步入90年代,我国的水产养殖步入新的阶段,武昌鱼被引入全国各地进行养殖。湖北的武昌鱼集团更是上市,并走向海外了。
这个阶段,我国的淡水鱼产量已经占全世界的7成。
真空包装的武昌鱼
那么,讲了千百年的武昌鱼的故事,都不能算数了吗?
当然不是了,古人肯定是吃过团头鲂的,只是那时候不叫团头鲂,也不叫武昌鱼。只是那些洋洋洒洒数万字,证明武昌鱼是千年网红鱼种的,是偷换概念。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得餐武昌鱼,不顾浔阳田”。
这类诗词很多,不过这都是世人给“武昌的鱼”,背负上了本来不属于它们的责任。
我们只要从这些诗句中确定,“武昌的鱼”好吃就行。
历代关于武昌鱼的诗词
细心点,会发现,这些诗词以宋代的多。因为唐代之前,都是养殖鲤鱼,养鲤鱼简单,只要有池塘,年年能吃上鱼。
因为鲤鱼产卵不像四大家鱼要求高,它在鱼塘边跃水就能产卵,而四大家鱼则需要水流才能产卵,四大家鱼在普通的鱼塘无法自己繁殖。
而到了宋代,确定了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后,开始到江河里大量捕捉鱼苗,进行养殖。尽管如此,普通人家吃上一顿鱼,还是不容易的。
因为那时候,想吃鱼,基本还是依靠捕鱼,或者干脆竭泽而渔。
至于钓鱼,那只是少数文人墨客的休闲活动。那时候,除了用竹竿这种手杆钓,还有一种飞蝇钓法,可惜没有得到传承,后来在国外得到发扬。
捕鱼方法之一:射鱼
至于鲤鱼为什么不在四大家鱼之列,几乎都解释为了避讳李姓,这也是不对的,懂历史的都知道,避讳是避名,而不是避姓。
鲤鱼是经过唐代,已经从食物演化为礼品,能吃到鲤鱼的,还是一样吃。当时普通人家想吃鱼,只能吃鲋鱼,就是如今的鲫鱼,数量多,还好捕获。像鸬鹚捕鱼,就是从唐朝开始的,都是专人为国家捕鱼。
吃上鱼都难,怎么会区分武昌鱼和“武昌的鱼”呢?因此,一直以来的武昌鱼,都是“武昌的鱼”。
那是不是古代就没有关于团头鲂的记载了呢?
当然不是,有本古籍叫《武昌县志》,成于1885年,记载了很多关于缩项鳊的内容,很多人就此推断缩项鳊是团头鲂(武昌鱼),但是据我推测,这个缩项鳊,并不是如今的武昌鱼,应该是三角鲂。
鲂,即鳊鱼,又称缩项鳊,产樊口者甲天下。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余亦较胜别地。
《武昌县志》
为什么我说古代记载的缩项鳊,并不是团头鲂呢?
因为这本书中,提供了一个鉴定缩项鳊真假的方法。
鳞白而腹内无黑膜者真。
也就是说,缩项鳊是白色鳞片,鱼肚子里没有黑膜。
其实团头鲂(武昌鱼)鱼肚子里是有黑膜的,长春鳊的肚子里也有黑膜,三角鲂没有黑膜,当然这是多数,并不是一定的。
因为是否有黑膜,并不是一定的,鱼肚子里的这个黑膜叫腹膜脏层,有的鱼是不同深浅的黑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是白色,有的是透明色,具体的颜色,是由鱼体内的黑、黄、红色素及鸟粪素(虹彩色素)的多少决定的,黑色多就呈现黑色,这个东西是没有毒的,只是看起来不好看而已。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抓一条武昌鱼,它肚子里可能有黑膜,也可能没有,可能是深黑色,也可能是浅灰色。上好的武昌鱼,这层腹膜是浅灰色的。
就连鱼鳞的颜色,也是这样,会有差异。
武昌鱼
武昌鱼
对于鱼类而言,鱼鳞、鱼皮、鱼肚都会有色素,水深影响光照多少,酸碱度、食物、水质都会影响色素的生成和沉降。
比如用来增氧的普钙,还有消杀的生石灰,都会因为使用增加水体的钙离子,从而影响色度沉降。
所以鱼肚子里黑膜的颜色深浅,并不足以用来判断水质好坏。
鱼肚里的黑膜无毒,跟水质无关
长春鳊、团头鲂、三角鲂,它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又怎么区分呢?
长春鳊、团头鲂、三角鲂长得那么像,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看看学术上,他们都属于什么种属吧。
长春鳊
团头鲂
三角鲂
别名
鳊花
武昌鱼
法罗
目
鲤形目
鲤形目
鲤形目
亚目
鲤亚目
鲤亚目
鲤亚目
科
鲤科
鲤科
鲤科
亚科
鲌亚科
鲌亚科
鲌亚科
属
鳊属
鲂属
鲂属
种
长春鳊
团头鲂
三角鲂
我们可以看到,三角鲂和武昌鱼是兄弟关系,长春鳊跟武昌鱼是堂兄弟关系。
在东北,对鱼的分类,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的说法。
“三花”是鳊花、鳌花、鲫花。鳊花就 是长春鳊,鳌花是鳜鱼,鲫花是花䱻(音同滑)鱼,也就是平时说的花骨鱼。
五罗是哲罗、法罗、铜罗、胡罗、雅罗。法罗就是三角鲂。
三角鲂因为适应水温广,源于黑龙江,但是分布很广泛。可是它成熟产卵需要3-5年,因此随着过度捕捞,野生的三角鲂(法罗鱼)已经所剩无几了,基本都在黑龙江和吉林两地,然后就是珠江水系还有一些。要是有野生的法罗鱼,一般不低于100块一斤。
经过全国各地多年进行本地化人工繁育研究,三角鲂的养殖规模扩大很快,以钱塘江三角鲂品质更好。浙江还为三角鲂养殖,制定了《DB 33T 488-2012 三角鲂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武昌鱼身上的意义不一样,虽然早早地就实现了人工繁殖,但是人工养殖又涉及到方方面面,等到把人工养殖的产业链条和问题解决,已经是1964年末了。原本武昌鱼只是分布在鄂州市的梁子湖水域。
梁子湖(极目新闻航拍图片)
到了20世纪70年代,全国就开始推广武昌鱼的养殖了,西北、东北都有引进养殖。比如辽宁地区的沈阳、营口、本溪、丹东等地多有养殖。甚至国外都引进养殖过,只是规模比较小。
武昌鱼属于低脂鱼类,清蒸比较好吃。而东北地区吃鱼,喜欢以炖鱼为主,低脂的武昌鱼炖起来反而不如鲤鱼、镜鲤等好吃,因此虽然大家知道团头鲂是好吃的淡水鱼,但是在东北市场并不多见。
长春鳊本身抗寒,对温度适应广,因此天南海北都有它的身影,只是个体、颜色、身形等略有区别,各地的叫法不一样。
开屏武昌鱼
其实它们仨的习性,还真是差不多。
都喜欢瘦水水质,都喜欢静水水情,都喜欢中下层水层,都是高需氧的鱼类,都是草食性鱼类,偶然缺食物也能杂食。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它们仨就经常玩在一起了,千百年来,口口相传,它们仨一起成为了我们熟知的“鳊鱼”。
按体型来看,长春鳊小,武昌鱼中等,三角鲂大。
只要气温在5℃以上,武昌鱼、三角鲂和长春鳊都会开始摄食,气温越高,它们越活跃,因此想要好钓,夏天和初秋比较适合。按照东北的气候,就是7月到9月。
这三种鱼生长速度都不快,在江苏一年能长半斤,两年长到2斤就可以上餐桌了。因为再往大了长,就慢了很多,养殖起来不划算。
在钓鱼圈子里,一直说“我朋友”钓到过“锅盖昌”,所谓锅盖昌,就是说锅盖一样大小的武昌鱼,其实这是三角鲂,而不是武昌鱼,武昌鱼长不了这么大。
钓鱼圈传的锅盖昌图片
在钓鱼圈里,长江以南,钓上了鳊鱼,大家会区分一下,这杆钓上来的是柳叶鳊,那杆钓上来的是武昌鱼。不过在北方地区,只要钓上来像鳊鱼模样的,一概说钓上了的是武昌鱼。
不是说区分不出来,而是确实难以区分,因为要引入原产地以外的区域养殖,就得杂交,让它适应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水温,抗病,耐低氧,经得起长途运输 。
经过水产人员的努力,鳊鲂、鲂鳊、鲂鳜、鲢鳊、鳙鳊、草鳊(草鱼和鳊鱼杂交)等等都成功过,只是多数都不适合养殖,就没有规模化的推广养殖。
对于规模化养殖而言,要马儿不吃草,还要跑得快的。比如耐热耐寒、不生病、长得快、能长途运输折腾,是鱼类人工养殖的基础要求。
不同个体的三角鲂
它们确实长得太像了,怎么区分呢?
很多人说区分这三种鱼,可以看鱼的体型区分,其实这是不好区分的,至于长菱形,方菱形,我们普通人很难判断,没有一个判断标准。
那么怎么区分呢?我们可以看鱼肚子区分。长春鳊的腹棱是从头到尾,而武昌鱼和三角鲂腹鳍往前的鱼腹是平的,腹鳍往后是棱状腹部。
武昌鱼的鱼腹部分(截图来自西瓜作者:东北厨子大鹏)
我们可以看到,绿色框部分是平的,红色框部分是棱状腹棱。
我们再来看看长春鳊。红线区域都是腹棱。
红线区域是长春鳊腹棱
我们可以通过鱼鳞的颜色来区分,长春鳊的鱼鳞颜色基本一致,看不出条纹。
长春鳊鱼鳞颜色一致
但是武昌鱼和三角鲂的鱼鳞,可以看到条状花纹。
武昌鱼鳞片看起来有一条条花纹
武昌鱼和三角鲂的鱼鳞,看起来是一条条的花纹,武昌鱼的花纹深一些,三角鲂的花纹浅一些。
当然这样只能区分出长春鳊。三角鲂和武昌鱼还是无法区分,怎么区分这两种鱼呢?
武昌鱼的胸鳍比较短,没有到腹鳍基部;而三角鲂的胸鳍,则到了腹鳍基部,或者超过腹鳍基部。
武昌鱼胸鳍未到腹鳍基部
三角鲂胸鳍到腹鳍基部
武昌鱼的背鳍比较硬的那根主刺,比较短,看长短的话没有鱼头长;而三角鲂的背鳍硬刺很长,明显可以看到比鱼头要长。
武昌鱼的鱼尾长宽差不多相等,是正方形大小;三角鲂的鱼尾更长,是长方形形状。
武昌鱼的鱼嘴更大,嘴巴向两侧下撇。三角鲂则是嘟嘟嘴,看起来像嘴巴嘟起来似的。而长春鳊的嘴闭合后,是平直的一字型。
武昌鱼和三角鲂的嘴型区别
左为长春鳊,嘴型为一字型;右为武昌鱼,嘴角下撇
能区分这几种鱼以后,下面就轮到研究吃法了。
武昌鱼清蒸好吃,还是红烧好吃呢?这里面有学问!
要吃到好吃的武昌鱼,我们先要买到新鲜的武昌鱼。如果是自己钓到的武昌鱼,那自然再好不过啦。
选好吃的武昌鱼,有两个原则,一是看鱼眼,二是选雄鱼。
武昌鱼的眼睛怎么看呢?
新鲜的武昌鱼,鱼眼周边看起来是金黄,并且颜色鲜艳亮丽。
武昌鱼怎么分辨雌鱼和雄鱼呢?
我们可以摸一摸鱼肚子的胸鳍,感受一下边上粗的那一根鱼鳍。如果是略微有点弯,并且不光滑,有一些小的凸起的颗粒,就是雄鱼。如果鱼鳍是直的,并且很光滑,就是雌鱼。
虽然口感差别不大,但是喜欢品尝美食的人,还是可以区分的。
武昌鱼,凭借自身的味美,跻身淡水鱼头部阵营。古代虽然有鲂鱼,但是实际就是指鳊鱼,因为鳊鱼长得就是方形的。
《本草纲目》其实也有关于鲂鱼的记载。
(鲂)味甘、温、无毒。主治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鲙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臛食,宜人,功与鲫同。
这是什么意思呢?用白话来说,就是鳊鱼很好吃,吃了也很好。尤其是炖汤食用,跟鲫鱼汤一样。
通过查阅一些对武昌鱼等常见鱼种营养成分的分析数据,武昌鱼确实是营养鱼类的头部阵营成员。
根据它们的鱼肉组成成分,三角鲂做炖鱼或煮汤,长春鳊炖鱼或做煎鱼,武昌鱼则适合清蒸和红烧。
红烧武昌鱼
在武昌鱼的原产地湖北,武昌鱼的做法有很多样,比如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杨梅武昌鱼、麻辣武昌鱼、糖醋武昌鱼、烤武昌鱼、香煎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
从营养角度来说,推荐清蒸武昌鱼,其次红烧武昌鱼。在家常菜里,还有豆瓣武昌鱼的做法,也很好吃,也算是一种红烧鱼做法。
这个呢,算是题外话,但是能让我们更加了解食材的烹制方法的选择,吃到更美味的鱼。
其实食材的各种味道,来自于醛、醇、酮、酯类。
醇类物质,是脂类分解产生的。闻起来是蘑菇味,这种醇类的浓度到一定程度,就形成我们闻到的鱼腥味。
这是鱼腥味的来源之一,因为鱼腥味的来源有很多种,比如三甲胺等。
其中误导很多人的鱼腥线,是不存在的。有些美食博主教人剔除鱼腥线,都是错误的。他们所剔除的,是鱼用来感知外界环境,维持自身泳姿的侧线,没有腥味物质。
根据研究数据,武昌鱼的脂肪含量,比常见的鱼类都要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清蒸武昌鱼并不腥。
而长春鳊脂肪含量则高一些,因此采用炖煮、香煎更适合,如果是油炸,烧烤,味道就下降了很多。因此,在吉林,长春鳊(鳊花)会留给孕期妇女吃。
醛类物质,是脂肪酸氧化裂解产生的。吃鲜鱼的时候,我们闻到的鱼的鲜味,就是醛类物质。如果嗅觉灵,还可以闻到水果香味、蔬菜香味。比如东北盛产的池沼公鱼,吃起来就是黄瓜清香,所以池沼公鱼别称黄瓜香。
如果油炸的话,醛类物质就所存不多了,也就闻不到这种鱼的鲜香香味了。
酮类物质,是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的。在食物里的酮类,是花香味和果香味。
武昌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7成。如果冷冻过,或者烤制的话,这些香味就没有了
酯类物质,是水果香和酒香味。会做鱼的厨师,做鱼的时候,醋是不少用的,一来醋用于去土腥味,二是和去鱼腥味的酒生成香味的酯类。土腥味和鱼腥味是不同的物质。
当然了,鱼是否鲜美,除了鲜活的活鱼,如果是冰鲜的,就得看存储方式了。
如果是自己钓到武昌鱼,或者多买了几条武昌鱼放在冰箱,应该处理好洗净了再放冰箱里。
如果不处理直接冷冻,且不说鱼身上的表面粘液里附带的寄生虫,就是冷冻后,鱼胆鱼鳃冻坏了,也很影响口感。
再者即便是在冷冻条件下,脂肪一样会分解成醇类,这就是冷冻鱼解冻后,会很腥的缘故。
有条件的话,鱼还是吃鲜活的比较好。
无论清蒸、红烧、炖煮,色香味和仪式感一定是要有的。
这几种烹制方法,武昌鱼的鱼型都要完整,才能见识到武昌鱼的明亮的白色,如果鱼身点缀红椒丝、葱白、豉油,把姜丝藏在鱼肚子里,一盘淡雅绚丽又鲜香的武昌鱼就出炉了。
在武昌鱼的菜肴烹制中,目前的烹制方法,几乎都用过一遍了,已经到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地步。
偶然看到一个大酒店推出海参武昌鱼肚,取海参跟武昌鱼鱼肚清蒸。虽然有点噱头性质,不过也足以见得,武昌鱼的地位。
另外,还有商家推出了原始红烧武昌鱼。其实了解武昌鱼历史后,就知道这仍然是噱头。
这道原始红烧武昌鱼,用的配料是香菇和竹笋。
我查了很久“原始”两个字的意义,后来总算在搜到一本古籍,记录的是300年前,浙江菜的一道菜谱,叫做香蕈加笋炖鲫鱼。
香蕈什么是呢?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香菇。
这有什么问题呢?其实是有问题的。香菇和竹笋都是高嘌呤食材,膳食纤维也很高。这么搭配,并不适合消化不好、肠胃不好以及痛风的食客。
古时候用香菇和竹笋,其实是为了提鲜。香菇和笋里的谷氨酸,和盐生成类似味精的提鲜物质。这也是古人关于吃的智慧。
香菇笋干豆腐炖鲫鱼
如果是宴请,吃武昌鱼,东道主总会介绍一下武昌鱼。其中就会有武昌鱼鱼刺解酒的故事。
相传,武昌鱼鱼刺做汤醒酒,是从三国东吴流传至今。
其实,我们前面讲了这么多,武昌鱼的定名和溯源,大家也都知道武昌鱼是近几十年才确定鱼种,并且定名的,不会流传两千年。
经过考证,我发现关于这个传说,均是来自一位鄂州本土文人的文章。为家乡美食编撰故事,可以理解。
无论怎么样,酒还是要适量。品尝美味的武昌鱼,适量饮酒,用这个故事佐酒,也算是一个小乐趣。
武昌鱼好钓吗,怎么钓呢?
武昌鱼在长江以南,分布还是挺多的,主要是在北方不算多。毕竟,无论在哪里养殖,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鱼的生长速度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国内除了湖北,就属江苏养殖的多,江苏养殖武昌鱼一年的产量,就占全国1/4。
而要钓好武昌鱼,则需要对武昌鱼的食性和习性做了解。
武昌鱼,主要还是草食性。即便是养殖户,平时养殖,其实也用的草鱼饲料。
武昌鱼比较喜欢群体活动,觅食都是随机的,也不像其他鱼种喜欢固定的水域,而是到处巡游。所以要是钓到武昌鱼,说明附近有武昌鱼鱼群,可以继续针对武昌鱼作钓。
不过,它们比较喜欢在水草附近,一般只是待在水草附近,但是不会进水草丛。它们不会像一些鱼类,为了躲避危险,钻草丛,进石缝,它们还是喜欢开阔但是有稀疏水草的水域,平时在中下层活动。
长春鳊是比较耐寒的,而武昌鱼则不然,一般低于5℃-8℃,武昌鱼基本就处于冬眠状态了。但是一旦气温回暖,越热它越活跃,就开始猛吃猛长了。
当然了,这个猛长是针对长春鳊而言,实际上长得还是不快,一年长不了一斤肉。
钓获的武昌鱼
如今,武昌鱼在全国各地都不难买到,即便是在东北等冷水鱼受欢迎的地区,水产区域也有武昌鱼。不过东北的武昌鱼,主要是杂交的鳊鲂鱼,这种鱼抗寒,其他的和武昌鱼没什么区别。
要是能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到湖里去钓上两尾武昌鱼,做几个小菜,些许喝点小酒,得点生活的小乐趣,也不失为一段充实的时光。
参考资料:
孟祥忍.宰后冷藏对鳊鱼理化性状及食用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5(12).43:295-297
徐薇.我国鲂属鱼类的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08(2).1:7-9
徐伟.几种鲤、鲫鱼腹膜色素细胞的初步观察[J].水产学杂志,2005(1),18:66-67
柯鸿文. 一种优良淡水鱼团头鲂的繁殖和饲养[J].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3), 293-314
刘襄河.长春鳊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7(9),56:1699-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