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丝丝凉意,秋季悄然而至
海口市东山镇的稻田里
农民挽着裤腿挥洒有机肥
这一幕落入站在岸边的男人眼中
这个男人叫马源潮,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眼前的稻田,是他付出了五年心血的项目——稻虾综合种养,全年轮流种水稻,养殖小龙虾。
马源潮在稻田了解小龙虾养殖情况。采访对象供图
如今,金灿灿的水稻已收获,稻田迎来10月底的虾苗投放,如果一切顺利,明年2月—4月进入捕捞期,小龙虾就能被端上餐桌,成为“舌尖上的美味”。
冬季养殖小龙虾在全国尚属罕见
而马源潮的故事
要从5年前说起
↓↓↓
瞄准上亿市场缺口 小伙来海南创业
马源潮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当地一家公司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偶然机会下,海南农业农村厅通过南京农业大学校友会联系了公司负责人,希望引进内地的小龙虾产业发展。
作为夏季餐饮和夜宵的“顶流”,小龙虾一直备受食客追捧,产业发展潜力无限。2022年我国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4580亿元,同年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2800万亩、产量28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9%和9.76%,保持较快增长。
小龙虾市场需求大,但传统消费旺季集中在5月-7月,冬天由于温度低、货源少,不仅价格高,供应缺口高达5亿斤,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海南温度适宜,如果能成功养殖小龙虾,反季上市,能产生极高的经济效益。
面对商机,项目团队于2017年先后到海南海口、琼海等地调研,次年正式入驻海南,在这片热土踏上探索未知的旅程。
马源潮在大学就读水产养殖专业,小龙虾养殖正是“专业对口”,作为技术代表随团来到海南,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年。
克服技术难点 养殖逐渐走向成熟
万事开头难,养殖小龙虾也不例外。
马源潮和团队兴致勃勃开展调研,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他们面临诸多技术难点,海南的气候环境导致敌害生物丰富,繁殖速度也快;运输周期长,虾苗损失高。
“内地的冬天很冷,小龙虾的很多敌害生物入冬就冻死了,但海南不一样,它的敌害生物如杂鱼等,繁殖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期。”马源潮坦言,在内地,养殖小龙虾的进水口会用滤网防止鱼卵入水,而他们最初操作的时候,并未注意到这些细节,导致养殖两个月后鱼卵全部孵化成鱼苗,“把虾都吃掉了。”
运输也是一大难点。养殖所需的种虾和虾苗都要从内地运送,运输周期至少需要20多个小时。马源潮说;“在内地,小龙虾的运输距离不超过500公里,而内地到海南的远程距离已超过1000多公里。”
“如何解决运输难题?”面对记者的疑问,马源潮解释说,团队为攻克难题,连续多个月实验不同时间和运输方式下小龙虾种苗存活率,最终决定用冷藏车运输。
“小龙虾的脱水时间不能过长,时间长了,他的肾脏就会破裂,然而又不能带水运输,我们就选择了干运,并装载喷雾器,每隔两小时自动喷水。”即使运到海南,气候温度也会影响成活率,冷藏车温度一般是16摄氏度-18摄氏度,但海南常年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较大的温差会使虾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率较高。
“虾的应激温度范围在3度左右,我们改进后,每年10月份-11月份运送虾苗,缩减温差,虾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回忆起团队攻克难点成功时的喜悦,马源潮神色轻松了许多。
虾稻轮作盘活资源 环保养殖实现效益
养殖小龙虾,只是“稻虾综合种养项目”的一部分。
为提高产量,马源潮和团队并未采用“虾稻共作”而是“虾稻轮作”。同一片稻田,每年12月份至来年四月份养殖小龙虾,其余时间种植生态有机水稻。
据介绍,该项目依托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充分利用稻田资源,拓展小龙虾养殖发展空间,发挥稻田增产增效潜力,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马源潮团队调研数据显示,冬季小龙虾市场缺口高达5亿斤,而内地市场没有小龙虾,海南小龙虾反季节上市,能够很好的弥补缺口。
马源潮透露说,海南开展虾稻轮作项目的企业分布在海口、三亚、乐东、儋州等地,其中海口东山镇的规模最大。
“稻虾综合种养项目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能盘活撂荒土地资源,也能有效的减少农药、化肥、水产药品的投入,对农业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取于自然,还之自然。“通常稻田除杂会用茶饼除草,但我们发现更好的方式就是把塘底晒干,使用生石灰、防逃网、驱鸟器等生态方式消杀毒害。
在小龙虾养殖圈流传一句话:“虾多少,看水草。”水草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遮阳、躲藏、蜕壳场所,增加池塘溶氧,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和品质。
小龙虾的养殖难点就在于水草的种植,起初,海南本土并没有合适的水草,马源潮及团队从内地引进并种植水草,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虾草基本可以在海南种植。
扎根海南,深耕产业。经过数年的研究探索,马源潮所在的项目团队,在稻虾种养模式中取得了突破。“2022年,我们在海口市东山镇的项目规模近400亩,占全省小龙虾养殖的40%,每亩产量达200斤-300斤。”
扎根乡村 计划开海南小龙虾苗种工厂孵化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是通过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于青山绿水中踏出一条致富路。
马潮源表示,海南的生态资源条件优越,未来将扎根乡村,盘活撂荒土地资源,通过小龙虾和水稻的种养结合,带领当地村民增收,为粮食安全和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他还将目光投向海南小龙虾的苗种工厂孵化,“现在,在海南养殖小龙虾已经问题不大,但我们种苗生产能力不足,还要依靠内地,价格较高。”
他说:“如果从内地运往海南,受气候环境制约较大,养殖门槛也较高。如果在海南工厂培育虾苗,全年都能养殖小龙虾。”他透露,针对虾苗培育,项目团队的小规模试验成果喜人。
下一步,他希望建立虾苗孵化中心,培育海南本土小龙虾苗种,采用工厂化批量生产,降低养殖成本,吸引更多村民加入项目合作,带动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生态水稻也是他未来的研发方向。“内地有很多稻米品牌,海南也可以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稻米。”畅想未来,马源潮充满信心,他相信在团队的钻研努力下,虾稻种养项目将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绘出海南农业生态化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