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看天吃饭, 现在养殖场打工一年工资收入近10万元。” 草潭村民光叔黝黑的脸庞露出笑容:“收入有保障,日子过得更好了。”光叔今年40多岁,此前从事个体种养殖,前几年种橘子遭遇台风和病虫害,亏了不少钱。如今他在草潭渔港海上渔场负责换网、巡逻等工作,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他工作得心应手,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和光叔差不多年龄的 英姐是草潭镇一家销售公司的员工,负责晒制金鲳鱼干等。英姐说:“以前去外面打工, 现在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也能收入5万元。”
晒制金鲳鱼干
曾经的草潭镇,渔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草潭港潮涨成圩,潮落收市。随着金鲳鱼养殖业崛起,小镇生活悄悄发生着改变:制冰厂的压缩机鸣声越来越频繁、往返的冷链车越来越忙,渔场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大量从周边乡镇前来打工的村民,带来夜宵档的繁华……
腾笼换鸟
大规模金鲳鱼养殖向深海进军
好水养好鱼,深远海网箱养殖令海水充分交换,金鲳鱼品质媲美天然。
“ 中国金鲳鱼看广东,广东金鲳鱼看湛江。”谈及金鲳鱼养殖经验, 草潭镇长卜英忠颇为自豪——
草潭拥有长达 23.5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 23万公顷,还有 3000多亩繁盛茂密的红树林,既是防风消浪的“绿色长城”,也是净化海水、固碳储碳的“海洋绿肺”。这里的海水格外清澈,海鲜别样鲜美,这里出产的金鲳鱼“背肉厚、体色好”成为业界公认的特征。
草潭金鲳鱼的养殖史
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据当地渔民讲述,养殖金鲳鱼最早是在陆地池塘或近海港湾。受困于鱼苗质量和技术限制,只能“小规模养殖,或同其他鱼虾产品放在一起混养”,特别容易受到台风、寒潮、赤潮、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场台风下来,两百多万元打了水漂”,渔民贵叔至今对2008年的风灾记忆犹新。
另一方面,近海养殖金鲳鱼,由于周边渔排多,养殖密度高,水质不及外海,容易滋生病虫害等问题。当时, 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价格波动等原因一度制约了产业发展。
渔民捕捞金鲳鱼
转机出现在2010年
面对上述瓶颈
湛江市政府加快对深海养殖的探索
谋划布局深海养殖产业带建设
☛ 2010年6月
广东省 首个深海网箱产业园在湛江特呈岛投入建设。
☛ 2014年
《湛江市外海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以湛江湾、雷州湾、西连、流沙、草潭5个深海网箱养殖核心区将雷州湾和北部湾连结成为深海养殖产业带。
☛ 2020年
湛江成功申报 广东省首个深水网箱产业带项目,获得国家资金1.5亿元扶持。
徐向东告诉记者,“ 海水养出来的鱼会更甜”,深谙此道的渔民开始大规模向深海进军,实现“腾笼换鸟”,用更大、更牢固的深海网箱替代传统浅海网箱。
与近海养殖相比, 深水网箱抗风浪能力更强、空间更大,海水得以充分交换,养出的金鲳鱼品质可媲美天然。
言语之间,徐向东充满对大海的感恩与敬畏,“耕海”不忘“养海”,深海网箱养殖还能避免过度捕捞造成资源匮乏,是恢复沿海生态环境的“一剂良方” 。
助农营销
“年鱼经济”助这条鱼走上世界餐桌
养殖、加工、销售,赋予“一条鱼经济”文化价值。
在湛江,养殖户们喜欢称呼自家养的鱼为“这条鱼”。当地海鱼种类繁多,但走上百姓餐桌的基本是熟面孔,其中就有金鲳鱼。 鲜美的口感、亲民的价格令它稳坐海鲜市场“C位”,但这个“C位”来之不易。
坚叔在湛江从事水产养殖已有40余年,深知水产养殖的高风险:“几分靠天吃饭,几分靠人力经营”。坚叔回忆,早年间,由于产量低且不稳定,金鲳鱼的价格曾去到100多元一斤。
“ 2015年政府推行大规模深海养殖后,产量大了,价格也就下来了。收购价15-20元一斤, 毛利率四成左右。”
喜人的利润,吸引了不少养殖户投产。但产量快速增长令销售压力倍增,甚至在前两年一度出现“滞销”现象。
鱼贱伤农,政府敏锐察觉到了这一点
如何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塑造金鲳鱼的品牌价值,发展新业态?
成为当地政府思考的课题
☛ 金鲳鱼供应链数字平台启动建设
2022年,湛江市金鲳鱼供应链数字平台启动建设, 走出一条“政府指导、回避风险、拓展市场”的新路径。该平台整合养殖、金融、冷库、物流、电商平台、进出口等多部门的数据。“帮助养殖户规避周期性风险。如果养殖户遇到短期供过于求,平台能引导金融企业向养殖户融资,把鱼存入冰库,等价格回暖再上市销售。”
☛ 打造“安全”食品产业全链条
工人对金鲳鱼进行处理
据湛江海田海味干货批发市场一家水产老板透露,以前湛江金鲳鱼消费市场大多在本地,基本不出华南,如今“湖北、四川、山东省等地的订单都来了,就数金鲳鱼卖得最火。”
☛ 发掘预制菜产业
好鱼当邀万家尝。“一夜埕”金鲳鱼、糖醋金鲳鱼、砂锅焗金鲳鱼……搭乘预制菜东风,金鲳鱼产业不断发掘新财富密码。目前,湛江近 20家水产企业,发展预制菜品类 20余个、品种近 500个,总产值达 40余亿元,开发金鲳预制菜品 200多个。通过广州酒家、沃尔玛、盒马、京东等渠道,源源不断端上消费者餐桌。
☛ 支持鲳鱼扩大出口
鲳鱼的“鲳”与“昌”同音,每逢春节,年年有余(鱼)和有鲳(昌)守岁的习俗,铸成了湛江独特的“鲳文化”。在“年鱼”经济带动下,湛江持续擦亮“中国金鲳鱼之都”金字招牌。产品不仅备受国内消费者喜爱,也得到越来越多海外客商的青睐。2022年,湛江海关共监管金鲳鱼产品出口 1.16万吨;今年前4月,监管金鲳鱼产品出口 2297.19吨, 畅销美国、欧盟、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据湛江海关进出口食品安全处处长欧安介绍,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一业一策”,支持湛江金鲳鱼扩大出口,让更多湛江味道飘香海外。
产业再出发
打造“蓝色粮仓”,唱响海洋牧歌
向海图强千帆竞。作为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湛江如何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金鲳鱼产业?南都记者了解到, 湛江市将多措并举促进金鲳鱼产业发展。
☛ 固根基,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计划未来5年,建成 600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 30个桁架式养殖平台,建设 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五年形成渔业产值 超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十年建成 全国渔业强市,到2035年 实现渔业现代化。
☛ 立品牌,实施品牌强农战略
深化“二品一标”“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现金鲳鱼高密度养殖和精深加工紧密衔接、联动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业等新兴海洋经济产业发展。
☛ 攻“芯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开展选育种攻关和产业化生产,引进和培育硇州族大黄鱼等更多海水鱼新品种。 升级优化现有海洋牧场装备生产应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发展抗风浪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 强要素,加快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加大深海网箱建设奖补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用海用地保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风险保障体系,推动养殖业健康平稳发展。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邹莹
统筹:周昌和 凌慧珊 关健明
执行:管玉慧 麦洁莹 杨小旻 邓志鹏 陈艺丹
实习生 李明怡 曹瑾怡 余欣贤
设计:金国华 原毅 陈婷 林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