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马雪娇

11月6日,记者走进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董一凡家的养殖棚圈,一头头体型壮硕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着饲草,董一凡精心呵护着自家的“宝贝”,打扫棚圈,用投料机给西门塔尔牛添料。

“正是牛上膘的好时候,今年 4月产的小牛已经开始卖了,来自吐鲁番、昌吉等地的客商直接到家里收牛,平均每头牛的价格在1.5万元以上,现在挣得可比过去多呢!”指着眼前的西门塔尔牛,董一凡唠起了养牛“致富经”。

“过去养的多是土牛,出栏时间长,个头小,卖不上价。”董一凡说。

同样是养牛,以前卖不上价的牛怎么变得抢手起来?现代化养殖路怎么迈出第一步?

2018年,一八三团采取政策、资金、技术扶持等方式发展壮大畜牧业,董一凡筹集资金90万元,购买了70多头牛,准备做大养殖业。

但引进的牛对团场偏冷的气候并不适应,死了一批,这让董一凡吸取了教训。

董一凡请来团场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培训,抓紧学习科学养殖技术,并采取人工授精技术,对牛进行品种改良。就这样,一头头西门塔尔头牛被繁育出来。

有了经验和养殖技术傍身,如今,董一凡家的养殖场已经实现了自繁自养。

“改良后的牛犊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产肉量高,出栏后不仅不愁卖,而且价更高,现在一头牛至少能挣6000元。”董一凡说。

品种改良后,如何获得更强市场竞争力?牛怎么才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在董一凡家的养殖棚圈旁,堆放着麦草、秸秆、青贮玉米等。

董一凡改变以往直接用草料饲养的方式,改由青贮饲料加精饲料饲养,做到良种、良法、良料相结合,科学饲养的牛不仅繁殖能力强,而且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冬天给牛喂青贮饲料,营养价值高,出栏率高,收益很可观。”董一凡得意地说。去年,他投资170万元新建的两座高标准肉牛养殖圈舍投入使用,养殖规模达到250头,年纯收入达到100万元。

“实现效益最大化,光发展养殖业还不行,我计划再建个挤奶室,让产业链长起来。”董一凡信心满满地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