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山市全力推进
绿美建设一直抓“三个一”工作
在推进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中
文山市摸清底数 结合优势
千方百计促农增收
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选出一批好干部
选出一批好干部,不仅能竖起一面好旗帜,更能盘活一方事业,带动一方发展。庄子田居民小组地处文山城郊结合部,辖区石山多、地少且常年干旱,加之人心涣散、各自为阵,严重制约了庄子田居民小组的发展。2021年以来,新平街道党工委指导红旗社区结合换届工作,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实用人才回引工作,当年2月,在外经商多年且有丰富的仙人掌种植经验的鲁春红回乡担任居民小组组长,以此配齐配强了庄子田党组织和居民小组队伍。
2021年7月,庄子田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鲁春红任合作社理事长,实行统一“规划、种苗、技术、购销、收益分配”的管理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共吸纳全村106户群众入股。2年时间,在鲁春红与其他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仙人掌果成熟上市, 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成都等地,销售额达到500余万元。
庄子田居民小组组长 鲁春红
我们把村集体收入的纯利润按照20%、30%、50%的比例来分配,20%留在村集体,用来继续扩张我们的产业,夯实基础;50%分配给土地入股的居民,30%分配给现有人口,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婴儿我们也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做到了群众增收心中有数,让全村人都能有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在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的推进中成效明显,薄竹镇的大寨村就是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2022年的收入达到889万元。
大寨村属 薄竹镇乐诗冲村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李兴富于2019年到 乐诗冲村任职。他告诉记者,他上任后了解到大寨村产业发展不足、群众收入低的情况。他凭着丰富的万寿菊、黄精、重楼等产业种植经验,积极发动群众发展种植业,并无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最终,通过“党组织合作社”的产业发展路径,成功带动大寨村农户种植樱桃、万寿菊、黄精、重楼、小米辣等,实现收入114.5万元。近期,薄竹镇大寨村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三个一”大比拼活动中,获得了示范村的牌匾和3万元奖金,这一成绩让干部群众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薄竹镇乐诗冲村党总支书记 李兴富
大寨2021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000多元左右,2022年达到16000多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要达到25000元左右。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挥好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产业方面加大宣传,把老百姓的收入提上去。
做强一批好产业
群众要增收,产业必先行。 文山各乡镇结合实际,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助农增收。红甸乡依托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禀赋,种植山药已有20年之久,如今已成为全乡的支柱性产业助农增收致富。近年来,在合作社的带领下,2022年红甸乡山药种植实现户均增收11万余元,今年红甸乡计划种植山药1.5万亩。目前,红甸山药已成功申请到“一村一品”,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自然山药”“红甸宏山药”商标,并通过无硫产品认证。除此之外,2023年的红甸山药还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这将有利于提高红甸山药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产品的美誉和知名度。
红甸乡副乡长 余海龙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山药文化遗产,接下来,红甸乡将继续优化山药产业结构,提升种植技术,以红甸村为中心,扩大山药种植至茂克村、平坝寨村、小六寨村,力争到2025年,全乡山药种植面积突破2.5万亩,建设小耳朵自然村万亩山药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同时,继续培育“红甸宏山药”商标,努力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地标的“三品一标”认证。
古木香脆李因质量高、口感好,无论是在文山本地还是在外地都很受欢迎。近年来,古木镇依托自身资源、区位优势,从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农户增收、设施配套等关键环节入手,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公司 合作社 农户”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模式,致力发展香脆李特色产业。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已与郑兴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形成收购及加工、农户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局面。到2022年共种植香脆李11000多亩,助农增收5000万余元,最高收入户约为30万元。
古木镇副镇长 李宽海
古木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有限公司来牵头负责香脆李的推广销售,设计了统一的LOGO和包装并推广使用,以此打造古木香脆李的特色品牌。同时我们还打造了专门的销售亭子,统一规范销售区域。
提供一批好岗位
就业是助农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文山市以构建“半小时就业圈”为抓手,切实做好就近就地就业好文章,仅2022年就有8万多人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城区商圈……都有他们的身影。
随着文山市内各大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不断崛起,在生产车间里就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不少就近就地就业好岗位,云南玉乡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由德厚镇党委政府于2021年引进发展,目前每天可为周边群众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在该公司分拣区可以看到,近百名工人在分拣、清洗、包装生姜,正在清洗生姜的德厚镇小明湖村村民丁桂梅,自厂区投入使用以来就在公司务工,她对家门口的这份工作和待遇都很满意。
德厚镇小明湖村村民 丁桂梅
我家离得近,来厂里上班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拣姜、洗姜、包装姜这些活对我来说也不累,将近50岁的人了,出去外面也不好找工作,在这里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在6000元左右, 我也有时间照顾家里,我觉得很好。
除家门口就业增收外,文山市还通过高频次举办招聘会、有组织“点对点”输送、全方位落实就业政策、矩阵式宣传引导等形式,多渠道、多举措、多维度推动城乡劳动力有组织规模化转移输出助农增收。主要用好对口帮扶机制,深度开展劳务协作,持续推进劳务协作成果转化。还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为外出务工人员兑现交通费、生活补贴等,协调民航包机、铁路包厢(专座),指派专人全程保障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进厂就业。同时,加大精准培训力度促进就业,探索建立“培训即签约”的新型就业模式,不断提高就业质量。通过多个举措保障群众多渠道就业增收,去年,文山市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累计实现20亿元的劳务经济收入。
全市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万余元
近年来,文山市从抓产业、抓就业、实施帮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养致富带头人等举措入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日,文山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要求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测算。经测算,2022年全市农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20573元,2022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0.37亿元。
“过去,一些干部对市情、乡情、村情没有深入了解,理不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对农民收入进行测算,经过分析、结合特色和优势谋划产业发展。同时,根据农民群众需求,尽力帮其解决。”文山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股股长刘超感慨开展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对今后的“三农”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文山市农民增收一口清工作的相关数据已初步统计出来。下步,文山市将对数据进行核实分析,做好优势农业产业和农业项目的谋划工作,通过摸清各村农民收入、产业发展、农业产值、固定资产等情况,为今后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群众增收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