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山东栽培竹子历史悠久,“南竹北移”的成功极大丰富了山东竹子栽培利用的经验,为北方竹子种质资源保存和竹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竹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北方竹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时代发展北方竹产业,要着眼于竹产业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地域特色,明确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发展方向,深化产学研合作,丰富经营模式、拓展竹产品种类,不断延长竹产业发展链条,依靠科技引领竹产业创新发展。
竹子分布广、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可再生、用途广,不仅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良好的生态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全球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全世界约有竹子88属1 642种,天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约8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现有竹种48属800多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1/2,竹林面积、竹材蓄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现有竹林面积641.16万hm2,除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少数省份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竹林分布,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我国南方17个省区。竹产业是我国具有显著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现代林业产业,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东地处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年平均气温11~14 ℃,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80~220 d,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光照时数年均2 290~2 890 h,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 mm。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丘起伏,沟壑纵横,有大量的河流、湖泊、山溪分布,形成大量背风向阳、温暖湿润的小环境,自古以来就有竹子分布。
山东栽培竹子历史悠久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策源地,也是我国竹林地理分布的北缘地带。山东地处黄河下游,竹子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考古时就发现了距今5 000年的炭化竹节和外表形似竹节的陶器,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地区已有竹林资源分布。《山海经》述山东竹林“卫丘山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帝俊就是虞舜。又《孟子·离娄》云:“舜生于诸冯(今山东诸城市)”说明帝俊的竹林就在山东潍坊诸城附近。《战国策·燕策》中“蓟丘之植,植于汶篁”,即燕国人曾将北京的竹子移植到山东大汶河。《左传·襄三年》中有“晋伐齐,纳诸竹中,而晋师焚申池竹林”申池在齐国都地临淄城内,说明山东有大量竹林资源分布。明《泰山小史》描述高老桥为“茂竹满山”,竹林寺为“绿竹千竿,银杏双挺”。崂山凌汉峰南振铎岭“竹树森阴,未风先鸣”。
清初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考竹》中把汶河与淇河、渭河称为古代北方3大多竹之地,更可看出汶河地区的竹林分布及其重要性。竺可桢对我国丰富的关于竹子的考古资料进行整理,其中记载在3000年前到2000年前,山东的日照、临淄、徂徕山等地就栽有竹子。山东至今还有一些地方、寺院以竹命名,如泰山的竹林寺、崂山的蔚竹庵等。
实施“南竹北移”成效显著
竹子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四季常青,生长快,繁殖能力强,年年萌发自我更新,一次造林可以持续经营利用,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要大力发展竹子”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南竹北移”引种工作,竹子作为独特的绿化材料在城乡绿化、公共设施美化和生态修恢复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竹子的引种栽培极大丰富了绿化景观,提升了文化价值,成为美化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乡文化品位以及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材料。多年来,国际竹藤中心、南京林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团队广泛开展竹子引种驯化及耐抗性机理及“南竹北移”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筛选出20余种抗寒抗旱的优良竹种,在山东日照、泰安、聊城、青岛、济南等地广泛栽培,主要应用于公园和园林绿化。以竹为主景,打造竹林、竹丛、竹径,构建独立的竹林景观;以竹为配景,与建筑、庭院、花木调合搭配,营造浓厚的诗情画意,如日照的竹洞天、江北水城聊城的百竹园、蒙山的天麻林场、肥城的万亩竹子湿地公园等都是典型代表。
1 山东日照——竹洞天
山东日照竹洞天风景区位于日照市城区西端的将帅沟毛竹园,总面积超过66.67 hm2。其中,毛竹林13.33 hm2,其他竹林26.67 hm2。主要引种的竹种有毛竹、淡竹、箬竹、斑竹等100多个竹种,是“南竹北移”成功的典范。
2 山东聊城竹海公园“百竹园”
聊城市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力开展“南竹北移”引种工作,发展竹林面积133.33 hm2,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南竹北移”栽培技术。目前,聊城市竹海公园——“百竹园”陆续成功引进栽培京竹、哺鸡竹、箬叶竹、矢竹等散生竹、混生竹70余个竹种,均长势良好,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建成区中竹子引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引种栽培地。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已形成了以临清和聊城市区为主的引种栽培基地,取得了良好生态效果、社会效果。
3 山东蒙山——天麻林场
1998年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引种20余个竹种,经过引种后多年生长观测,篌竹、早竹、毛金竹、茶秆竹、水胖竹、桂竹、白夹竹、红哺鸡竹、矢竹、黎竹、鹅毛竹、菲白竹、铺地竹10余个竹种等均正常生长,表现出对引种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据了解,在临沂费县、平邑、蒙阴等地都有竹子分布,蒙阴县的很多村庄都种植竹子,作为绿化美化之用。20多年引种栽培试验分析,蒙山旅游区南竹北移已获得成功。通过综合丰产栽培措施,不仅可以培育出茂盛的大面积竹林,同时又可增加新的景点,既可满足旅游观光需要,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同样土地面积栽植竹子,可比北方栽植常规经济林价值高25%~32%的经济效益。
4 山东肥城——万亩竹子湿地公园丘明湖竹园
丘明湖竹园位于泰安肥城市石横镇,该竹园规划总面积约184.19 hm2,其中水面面积84.10 hm2,在丘明湖塌陷区(属于查庄煤矿、国庄煤矿、马坊煤矿塌陷区内)以竹林栽植为主,配以松、柏、桃、女贞等多种类乔灌木,打造成竹子湿地生态公园。该竹园自2018年起从安徽、广东、江西等地陆续引种了40余种竹子,经南竹北移冷驯化后,一些抗性较强的竹种能够在气候比较寒冷、干燥的环境下生长,目前金镶玉竹、早园竹、黄槽竹、四季竹、罗汉竹、楠竹、刚竹、高节竹、小佛肚竹等竹种均长势良好。
山东发展竹子的思路与对策
历史变迁中竹种自然选择,特别是“南竹北移”在山东地区的实施,为丰富山东地区竹子种类和扩大竹子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北方竹子种质资源保存和竹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竹产业的转型升级,竹产品已从传统的竹日用品、竹工艺品发展成为竹材人造板、竹家具、竹地板、微薄竹、竹浆造纸、竹纤维、竹炭、竹醋液、竹笋、竹叶提取物等10多个类别、100多个系列、近万个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造纸、包装、运输、医药、食品、纺织、化工等10多个领域,新时代对竹资源的需求潜力不断增大,为北方竹林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发展北方竹林,要把握以下方面。
1 提高站位,把握发展机遇,竹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南。山东发展竹产业,一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推进竹产业在北方地区率先创新发展。二要紧扣山东林业重点工作,将竹产业发展与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合起来,充分发掘竹生态、竹产业、竹文化的巨大潜力。三要扎实做好竹资源的引进、保护、研究和利用,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保护”的“南竹北移”新平台,为建设北方美丽宜居城乡靓丽风景线,助力“双碳”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摸清家底,明确发展定位,科学规划竹子利用发展方向
竹子作为常绿植物,能有效缓解北方地区城乡冬季少绿的问题,美化乡村环境,已在北方城乡绿化中得到广泛利用。但仍然存在盲目引进竹种、利用方式单一,以及竹资源种类和分布面积底数不清、分布碎片化等问题。一要加强竹种质资源的调查,摸清全省范围内竹子种类、生长区域及面积,明确竹种用途,加强适生竹种苗木繁育,不断扩大在山东及北方地区的推广应用。二要根据山东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筛选、引种收集并保存竹种和珍稀观赏竹类,建设竹种园、竹博览园、竹专类公园,建立北方竹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繁育基地,加强竹子宣传,满足教学、科研、科普、游赏等现代生活多元化需求。三要强化竹林生态和文化价值,依托城市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生态旅游,挖掘和展示竹林在休闲游憩、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科研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引领竹产业创新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和省部级立项的竹子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课题,有关“南竹北移”竹子引种及北方竹林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一要重视科学研究,加大资金支持,加强省内高等院校(院所)与国家级科研院校的联合攻关,共同解决北方竹林经营中生长适应性、耐抗逆(抗寒、抗旱、耐盐碱)性竹种筛选及内在机理、低产退化竹林(园)复壮等关键技术问题,以科技引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二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学规划适宜北方地区发展竹林的区域,建设北方竹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基地,科研教学、生产推广、观光休闲、学术交流、科普示范的综合性基地。三要协同合作,加强技术定期培训与推广应用,普及林业技术人员掌握竹子引种、栽培管护等培育技术和加工利用技术,并逐步推广到承包大户和竹农,让竹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保障竹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 搭建平台,广泛交流合作,不断延长竹产业发展链条
山东于2020年和2021年连续2年成功举办全国“南竹北移”会议,吸引了全国顶尖级科研院校竹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汇聚聊城,并确定山东聊城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为北方竹林研究、开发与利用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是山东与国内外竹子领域的科研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的良好开端。一要努力搭建更丰富的交流平台,汇聚高端智慧,为北方竹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指导山东竹产业发展,更好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林业和生态工程,满足民生所需。二要重点培植、打造特色品牌和样板工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如聊城的水城竹海、竹林风景线和盐碱地竹林生态样板,肥城矿区竹林生态修复打造万亩湿地公园、竹林小镇等,通过示范带动竹产业发展,不断吸引经营主体和社会投资,坚持粗加工与精细工艺相结合,逐步培育特色品牌,不断培育本地资源,形成“以竹养竹”的良性循环。三要政府支持、政策引领,通过科学规划,保护、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全面发展竹材、笋用、笋竹两用、观赏竹林,逐步建立和发展竹材加工、竹笋精加工、竹编竹雕、种苗繁育、生态恢复、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多种竹林经营模式,拓展产品链,延长产业链,实现竹资源培育上规模,竹产业发展有特色、上水平。
欢迎投稿:cafwbr@163.com
【文章引用】:马福义. 新时代山东竹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0(S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