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崇左讯(记者 黄金花)实施助农增收“十五大工程”,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农民增收目标,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市落实农民增收措施,出台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方案,明确全市和各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我市通过实施甘蔗提质增效、坚果产业、特色水果、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助农增收“十五大工程”,着重从农民经营净收入、农民转移净收入、农民财产净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四个方面发力,提高农民收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市精准聚焦产业富民,优化产业结构,指导各县(市、区)调整县级5个产业和村级3个产业,并制定县级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如,在推动甘蔗产业发展上,巩固种植面积,提高甘蔗产量,取得明显成效。2021/2022年榨季,全市蔗农实现售蔗收入101.2亿元,比上个榨季增加13.09亿元,增长14.9%。蔗农种蔗直接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崇左农民稳定增收由此获得一块厚实的“产业磐石”。
不仅如此,我市还通过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助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级示范区(园、点)1118个,其中自治区级31个、县级46个、乡级257个、村级784个。示范区自创建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优先聘请脱贫户务工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市示范区土地流转累计达17.95万亩、租金收入累计达3.2亿元。
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为发力点,我市还围绕当地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实际需求,发挥农业部门科技人才作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培训,为农民致富赋能。其中,今年组织53人参加农业农村部开展的“网上冬训行动”培训;组织开展稻渔培训、养殖业无公害标准化技术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