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信息_致富养殖业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

□新天水记者 马凯

去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天水与全国同步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场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在天水取得了全面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天水把扶贫车间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多渠道创造岗位,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叩开了他们奔向幸福“新起点”的大门。

致富养殖信息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业

今年以来,天水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工业化理念,加快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为发展车间、致富工厂,打造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进一步规范提升扶贫车间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433家扶贫车间已转型“就业帮扶车间”371家,升级“乡村振兴就业工厂”33家,带动就业1.31万人。

率先垂范 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

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信息_致富养殖业

秋日,在甘谷县六峰镇六峰村的扶贫车间里,伴随着电动缝纫机此起彼伏的哒哒声,身着紫色工服的女工们,在各自的工位上低头忙碌着,缝纫衣物、检查服装线头、熨烫衣物……一派繁忙的景象。

正在埋头熨烫衣服的巩碎芳现在已经是六峰村扶贫车间的“元老”了。“记得刚上班时,业务不熟练,出活慢,主要干一些简单的服装加工。”巩碎芳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的手艺越来越熟练了,收入也由最初的每月1500元增长到2400多元,手头宽裕了很多。如今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陪伴孩子成长,这些变化都让巩碎芳感觉欣喜而踏实。

在甘谷县腾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维林看来,工人们不仅是技能水平提升、收入增加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过去,一些乡亲“揣着手等”“背着手看”;现在,大家“甩开手干”,信心更强、脑子更活、心气更足,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了。

也许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门口那块金色的牌子也从“扶贫车间”变成了“就业帮扶车间”。

3月9日,甘谷县腾达“扶贫车间”率先转型成为全省首个“就业帮扶车间”。这标志着我市“扶贫车间”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扶贫车间”到“就业帮扶车间”,也就从那时起,这些扎根在小山村的小车间,真正变成了“小康流水线,扶贫梦工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车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转型定位、可持续发展,把扶贫车间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的产业来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市委常委会、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及专题会先后多次研究部署,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的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扶贫车间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早在2019年,我市率先提出运用工业化思维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若干措施。今年年初,根据中央、省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部署和安排,积极探索扶贫车间全面转型事宜,组织农业农村、人社、工信、发改、扶贫等部门专题调研,现场实地了解企业前景规划,明确扶贫车间转型发展升级思路,有针对性地起草出台了《天水市全面推进扶贫车间向乡村振兴就业工厂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了9条“硬核措施”和3条“真金白银”扶持政策。县区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则)和若干配套文件,形成“1+7”扶贫车间转型发展措施组合拳,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分类实施、分步骤向“乡村振兴工厂”转型发展,确保扶贫车间在转型期生产稳定、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有序平稳转型。

在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发展责任划分上,细化了职责,明确了工业类、农(牧)产品加工类扶贫车间向乡村振兴工厂转型发展分别由工信、农业农村牵头推进。在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发展实施步骤上,实施“两步走”战略,从2021年初到10月底前,在保持原有扶贫车间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将原认定的433家扶贫车间全部转型为“就业帮扶车间”;对新建扶贫车间直接认定为“创业孵化车间”,压茬推进,逐步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发展壮大,形成实体法人单位,及时向“乡村振兴工厂”转型。

分类施策“致富”工厂遍地开花

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业_致富养殖信息

前几年,当安树香第一次走进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时,繁忙的工作让内向腼腆的她感到紧张和局促。

安树香一家曾是安伏镇安伏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仅靠农业耕作维持生活。如今安树香和丈夫在公司一个月可以拿到近10000元的收入,这让一家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这个工作我确实很满意,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人,真得很不错。”安树香说,她现在已经是质量管理科副科长,面对实验室每天繁忙的检测工作,她早已得心应手。

9月27日,秦安县2021年第二批扶贫车间转型乡村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挂牌仪式暨人社政策“进企业进乡镇进基层进社区”活动就在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举行。

作为此次活动承办地的秦安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也是全县规模最大的扶贫车间,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就业工厂,公司2021年投资12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扩线改造,为持续扩大带动当地人员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公司吸纳脱贫劳动力17人,均为正式员工并与其签订了劳动合同,生产期间安置临时就业人员400人以上,使人均收入增加了42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当地人员就业难的问题。

今年,秦安县对全县扶贫车间进行了走访摸底,截至目前,分两批认定甘肃福雨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扶贫车间为乡村就业工厂,认定甘肃汇丰药业有限公司等99家扶贫车间为乡村就业帮扶车间。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分类施策,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将部分发展规模较小、就业人数较少、生产类型单一的扶贫车间转型为“就业帮扶车间”,保持稳定运营生产;鼓励支持孵化基地、龙头企业、集团公司新建“创业孵化车间”,形成“1+N”的“子母式”车间发展新模式;对运营规范、前景广阔、条件成熟的扶贫车间,积极对接工信部门纳入“小升规”培育计划,不断优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引导扶贫车间升级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截至目前,全市433家扶贫车间已有371家转型为“就业帮扶车间”,33家升级为“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带动就业1.31万人。

甘谷县0938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走的正是“1+N”的“子母式”车间发展模式。

致富养殖信息_致富养殖业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

走进位于甘谷县西城区的0938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上百名工人各司其职,紧张忙碌地进行着缝纫、剪线、打纽、熨烫、检验、打包等流水作业,“哒哒哒”的电动缝纫机声此起彼伏。

致富养殖信息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业

0938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宝军告诉记者,公司总投资850万元,目前有员工近400人,生产范围涵盖服装设计、生产、销售、加工、分色、印花、刺绣等,主要生产加工童装。公司计划在一年内通过总公司带动孵化20至30家乡村振兴就业工厂,每家车间不少于30人,直接带动1500人就业,间接带动4000人从事童装生产。

“公司目前已经在县城周边的颉家村、杨家坪村、崔家村、雒家村等近10个村设立了就业帮扶车间。车间的生产环节设在“母公司”,加工环节设在乡村“子车间”,形成“一孵多”“一带多”的连锁效应。”马宝军说。

扶壮扶强 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转型是时代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就业帮扶车间”的建设和发展,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小车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致富养殖业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信息

在天水市天籁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两条智能生产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公司负责人马小明介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就业帮扶车间”补贴7万元,帮助4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致富养殖信息_养殖公司致富专线_致富养殖业

小车间,大民生。在政策指引下,我市着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的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车间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扶持车间做大做强。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田间地头走进车间当工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据了解,我市在坚持“四个不摘”,保持扶贫车间政策延续性的基础上,对就业帮扶车间(原认定扶贫车间)和新创建认定的创业孵化车间“扶上马、送一程”,在五年过渡期内,既享受原有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又享受就业创业孵化相关优惠政策。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和“乡村振兴工厂”,还可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对“就业帮扶车间”(原认定扶贫车间),从就业奖补、税收优惠、员工培训、金融厂房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支持,持续支持“就业帮扶车间”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确保“就业帮扶车间”继续吸纳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地就业增收。

对新建“创业孵化车间”“就业帮扶车间”,根据《甘肃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规定,符合贷款条件的“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经办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还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符合条件的人数确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对符合条件“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和“乡村振兴工厂”,优先列入“规下转规上”培育计划,对当年首次达到“小升规”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专项奖励,鼓励支持发展壮大。

扶贫车间是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的产物,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在新时代、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扶贫车间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市顺应历史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推进扶贫车间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市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投身到“就业帮扶车间”“创业孵化车间”和“乡村振兴工厂”中,把农民锻造成一名产业工人,夯实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动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