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波:咱们到这儿建场之后 第一个是修这个洗菜池 这个洗菜池很关键 以前咱们鱼场养了鱼的水都排到河里 这个洗菜池就是保证老百姓用的水是干净的
而且这个池子当初建的时候 把他们村里德高望重 有威望的人 他们在一起商议怎么建这个池子 什么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跟他们也是一种融合
姬贵苹:说话算数 反正要求他做什么他还是做了
他看重我们村民 我们村民也看重他 拥护他什么事
记者:相互的
姬贵苹:相互的
杨士波花6万多元修了一条单独的管道,建了一个专门供村民洗菜洗衣服的水池。恢复了当地人被阻断多年的社交场所。
杨士波还选了十几个妇女到他的鲟鱼场干挑选鱼苗的工作,让大伙不用离开家门就能每月赚2000多元钱,一时间鲟鱼场成了村里妇女都想来打工的好去处,杨士波很快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大伙都愿意来帮忙,杨士波总算放心了。
2015年11月,杨士波把老场翻新,扩建成有400个鱼池的大鱼苗场,还花30多万元从辽宁引进了一批鲟鱼水花。(长了点)
杨士波:这叫水花 从鱼卵孵出来之后 7天 7天之内我们叫水花 行业里面叫
记者:7天之内都叫水花
杨士波:都叫水花
鲟鱼水花经过7-10天就会渐渐长成小鱼苗,两个多月就能达到12公分,这种规格的鱼苗就可以出售了。
杨士波到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鲟鱼场考察,他发现鲟鱼苗的市场行情比较乐观,鲟鱼养殖户都愿意和更多的鲟鱼苗场合作,但是大型的鱼苗场却不多,经过考察杨士波对销售鱼苗很有信心。
00:12:30
杨士波:当年投产当年的利润就应该能把这个场子收回来 但是现在没有这么大利润了
按照杨士波的预期2个半月他就能开始赚钱。可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杨士波引进的鱼苗长到4公分左右就开始陆续死亡,30万元引进的水花一个月就打了水漂。
杨士波觉得可能是因为经验不足导致第一批鱼苗养殖不成功。2016年3月,杨士波又进了30多万元的鲟鱼水花再次尝试,一个多月后,杨士波觉得,这个鱼苗场可能真的买错了。
姚世群:像那么长一个(鱼苗)全部全军覆没 都说是水有问题 那个时候都是说水有问题
00:55:40
杨士波:他们说肯定是这个水有问题了 大多数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认为这个水有问题
接连两批鱼苗死亡,60多万元的投入几个月间付之东流,更让杨士波难受的是,他开始最看好的水源,现在反而成了最大的隐患。甚至有人提醒杨士波,可能这鱼苗场当初突然转让就是因为水有问题。
主人公: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我花这么多钱就冲着这股水来的 水有问题 对这个人打击是非常大 当时也有一种崩溃的感觉 如果这个水真的有问题的话那这个鱼养不了 我们在这干什么 有可能要走回头路
杨士波这时也有退路,他可以把鱼场低价转让,回到北京后靠之前投资的几处房产收益就能提前退休了,经过几天的思考杨士波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杨士波:但是我心里面不甘心 我觉得这个东西未必 还不是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才养了两批(水花) 马上又进了一批(水花)还想再试一试
杨士波通过各种仪器排除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他换了进货渠道,在北京一家公司进了一批新的鲟鱼水花。杨士波把这批水花和过去引进的鲟鱼水花一起对比养殖。2016 年5月,当鱼苗长到4公分的时候,杨士波迎来了最紧张的时刻。
01:03:25
杨士波:养到一个半月的时候大家所有的人都非常关注 都紧张 又怕出现前两批鱼苗那种问题 每天我都盯在车间里面 看着这批鱼苗度过那段时间一长到七八公分的时候那就没有问题了 终于一块石头落地了 我们场彻底不是水的问题了
根据杨士波的排查和试验,他发现,同样的水质和环境,新引进的水花都健康得长成了鱼苗,说明水质本身没有问题。
01:26:09
主人公:不能是所有的事情都人云亦云 最后还要通过自己来实践来检验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一个状况 比如说那么多人说水有问题 最后的话通过实验一对比水是没有问题的
经过这8个多月的磨砺,杨士波对鲟鱼苗和鲟鱼养殖越来越有经验。从2016年6月开始杨士波的鱼苗场快速发展。每个月都有从全国各地来找他买鱼苗的客户。
本来杨士波以为养鱼苗已经很赚钱,可现在他又发现一个更赚钱的办法。
杨士波:这条鱼产生的价值那要比鲟鱼的价值要高8倍到10倍左右
记者:能高这么多
杨士波:对 所以(这个鱼)是咱们场子未来的希望
这些不起眼的小鱼学名叫做银鲑,是三文鱼的一种。它的利润能比养殖鲟鱼苗高出8倍左右。今年年初,杨士波从加拿大引进了这批鱼,银鲑成鱼体型能达到8斤左右,除了卖鱼肉,它还可以产鱼籽,这个品种的三文鱼抛去成本每斤能净赚60元钱。
杨士波:对我们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 它的利润空间更大一些
2016年年底,靠着鲟鱼苗、商品鲟鱼和三文鱼多个产品同时发力,杨士波的鲟鱼场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短短2年多就开始盈利。现在,外来户杨士波不仅自己赚钱,还成了十里八村最受欢迎的人,谁家有事都找他。
主人公:结婚 盖房子这种活动基本上全村人都去 那么我们要想融入进去的话 你想想就像邻居一样,人家都去了我们也应该是参与期中 最后变成左邻右舍 这种想法
杨士波从一个对养殖,对农村一无所知的农业闯入者,两年多时间与当地人不断磨合,从陌生变成朋友,最终达到致富和带动发展的双赢。
致富经:外来户如何靠神秘山洞年入千万(20170328)
这个古老的山洞险象丛生,稍不留神就有滑进泥潭的危险。充满未知危险的洞里却是他赚到财富的关键。投资200万当年赚回200万,这吸引杨士波从2000公里外的北京来到这里。而诱人财富的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到底是商机还是陷阱,看贵州省江口县的杨士波如何用两年时间化解危机,实现千万财富。
杨士波:来 大家检查一下手电筒 因为咱们那个(山洞)里面特别黑 要备用一个手电 大家注意安全 真是很危险的里面
记者:有那么严重吗
杨士波:当然了 那里面要是没有光线的话 真是出不来
记者:里面挺吓人 往下走
杨士波:马上就到洞里
记者:这个地方落差好大
杨士波:这边好陡
记者:像是要下到地底下去了
杨士波:这个跟地面落差的话 大概有30米
这个洞穴有十多公里长,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让杨士波宁可冒着风险也要带我们前往呢?
杨士波:我刚才跟你说真的滑
记者:太黑了
越往里走地形越复杂难行,杨士波特别提醒要加快进度,如果在洞里时间太长,手电筒一旦没电,人很难走出去。
杨士波:咱们从这开始方根线 然后一会儿好能找到回来的路 系到那个石头上 然后咱们往前走一直放线
杨士波让人把线绑在石头上,这是杨士波设计的第二个自救方案,万一手电同断电还可以用线找到回去的路。
杨士波:这就是咱们的生命线
记者:这就是咱们的生命线
杨士波:对 一旦手电筒没有电了 没有光 咱们顺着这根线还可以找到洞口
继续走了20多分钟,路到了头。一个3米多的石头挡住了去路,想要继续往前走只能翻过这些石头,石头下面两边都是泥潭,一旦掉下去人就会陷进泥潭里。
杨士波:你这只脚蹬这 然后这只脚蹬这边 再走一步 来 走到这个石头上
记者:我不想走了
杨士波:没事
记者:走不了了
记者:他拉你一把就上去了
记者:太吓人了
杨士波:来 脚站在这块儿 然后搭一把手就过来了
记者:我不行
记者:你手给他
杨士波:这不滑 那不是有脚窝吗 这不就上来了吗
杨士波:踩侧面
在杨士波的帮助下我们终于翻过了这些巨石。
惊险过后,终于来到了杨士波的秘密所在地。
记者:这就到了
杨士波:到了 你看 这就是
记者:大河
杨士波:这就是地下水
这条暗河水质清澈见底,靠近河水,周围的气温都比洞外要高。
杨士波:这水是18°的水
记者:不冻手
杨士波:不冻手
记者:到了最冷的时候 它出来的时候岂不是还会冒热气
杨士波:对 如果是冬天的时候 这个水出来的时候是有热气 就跟在仙境一样
杨士波:这水清澈见底 而且是天然的矿泉水 喝没有问题 一点问题没有
记者:这水还有一股甘甜的味道
杨士波:对 这个(水)泡茶非常好喝
天然水质好,更重要的是这股水流量很大,这正是杨士波创造千万财富的关键。
杨士波:看到这水很激动 有这么大流量的水 而且常年水温18° 这是很少见的
虽然这个场子现在看的话破破烂烂的 目前看的话只能值十万元钱 但是我花了数倍的价格 我也要把它拿下 就是因为这股水 我觉得它能给我带来财富
山洞里的水怎么就成了杨士波的财富呢,杨士波说这还要带我们去洞外看一看。因为山洞里的水直接通到杨士波的场里,他靠这股水养了一种鱼。
杨刚:1 2 3 起
这就是杨士波养的鲟鱼。
杨士波:这个鱼有将近100斤
记者:这鱼100斤
杨士波:对
记者:比我还重
杨士波:现在已经有鱼子酱 鲟鱼鱼子酱
记者:这个鱼摸起来好不一样 它身上有刺 有倒刺
鱼在水里很滑,身上还有倒刺,杨士波想把鲟鱼抱起来给我们看看却连连失手。
杨士波:你不要伸手
记者:太吓人了
杨士波:那当然
记者:劲儿特别大
这一次总算是把鱼给抓了起来。
记者:这个尾巴好有劲儿
杨士波:对 离这尾巴稍微远一点 这鱼尾巴抽人很疼 很痛
记者:打着你了吗
记者:这是它的嘴是吗
杨士波:对 这条鱼是趴在池底用嘴在低下吃食
记者:这是嘴
杨士波:这底下是嘴 这边是触须
记者:这是触须
杨士波:对
记者:这触须有什么用
杨士波:触须可以触到食物 最后用嘴来吞食
记者:它这鼻子这么长
杨士波:这鼻子都是软骨 如果是切掉之后这个软骨非常好吃鱼唇
记者:这都吃的
杨士波:可以吃的
记者:我感觉这个鱼摸起来是粘粘的胶粘的这种 而且还有粘液 像这个鱼就能出鱼子酱了吗
杨士波:这个就能出鱼子酱了
记者:这种鱼你是不卖的是吗
杨士波:对 这种鱼咱们舍不得卖 因为这个鱼已经可以出鱼籽酱了 光卖鱼子酱的话 那就是一斤鱼子酱是2000元钱 一条鱼出30斤鱼子酱 那就是6万元钱 一条鱼6万元钱 200条鱼就是1200万元
杨士波池里这200多条鲟鱼都是10年左右的大鱼,可杨士波养鲟鱼才两年多,就能快速盈利,让杨士波财富快速增长的,反而是最小的鲟鱼。
记者:这就是鱼苗
杨士波:对 鱼苗 这是鲟鱼苗
记者:还挺大
杨士波:咱们一车货是6万尾苗 你别看这一车鱼苗 这一车鱼苗是十几万元钱的货
记者:十几万元钱 你每天有多少车这样的苗(要出)
杨士波:咱们今天是两车 咱们一个月的话 应该走70 80万尾鱼苗
记者:一个月走70 80万尾鱼苗
接近2元钱一尾的鲟鱼苗利润能达到50%左右,单靠这些小鱼苗,一年杨士波就能净赚500多万元,一跃成为贵州地区鲟鱼苗行业领跑者。
甘淼:据我了解像这么大的鱼场如果盈利的话最少也在五年以上它才可以盈利 才可以正常运转 像杨总这个鱼场两三年就起来了非常少非常少
整个养殖基地只有眼前这15亩地。这么小的一块地儿一年能净赚500多万元,大伙现在都眼红。
可为什么这么好的生意让杨士波赶上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
2015年7月,杨士波当时在北京工作,年入百万,无忧无虑。可有天他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让他觉得有个很赚钱的机会。
杨士波:一个朋友打电话说养鲟鱼苗 两三个月就能出一批苗 一尾苗那时候行情可能更高一些 那时候行情一尾苗可能能赚两三块钱
杨士波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这个生意相当于投入200万,当年就能赚到200万,他立马辞掉了工作前往贵州。行业里的朋友告诉杨士波,尽管场子很破,但是最值钱的是这个鲟鱼苗场的水源。
杨士波:但是一看这个水太好了 整个河里面水都是特别清澈 而且水温的话当时是18度 夏天的时候是18度 这种资源很少
养殖鲟鱼苗不仅对水质、水温要求极高,还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循环水。山洞里流出的水对养殖鲟鱼苗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杨士波觉得这个生意很有潜力。
但是随之而来的疑问是,这么好的生意怎么没人接手呢?前任鲟鱼场老板为什么不得不转让呢?虽然一时想不明白,但是面对眼前这么高的利润,杨士波决定先花200万把场买下来。
2015年8月,杨士波正式进驻了鲟鱼场,可刚到了没几天,村子里的村民就纷纷找上了门
杨士波:建场期间 其中有两三次都是停工的 老百姓真的是围上来之后不让你动
杨刚:谁来都不让再干 这个场地这么废 不让他干
杨士波这时才知道,以前的鲟鱼场老板和当地村民们的关系非常紧张,这也正是鱼场转让的原因,那么这个鱼场和村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记者一到村里,刚提到以前的鲟鱼场老板,村民姬贵苹就立刻向记者抱怨。
姬贵苹:以前这水很清澈的 然后后来这个水那么脏 肯定村民都是很生气 自己本来有很清的水源 然后就搞污染 肯定会生气是不是
杨刚:大家对这个场成见很大 第二个老板的性格是不是还像之前那个老板一样 是不是那种性格 如果是那种性格我们又会闹矛盾 又会闹得不开心 不愉快
当地村民以侗族和土家族为主,在当地有个习俗,即使家里有自来水,洗衣机,洗衣服,洗菜大家都要围到河边边聊天边洗,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习俗在当地人眼中就是一种社交的方式。
村民:因为我们一直就是在这河里面洗(衣服)洗习惯了 家里面洗感觉没那么快
村民:不喜欢用洗衣机 因为我从小就是在河里面洗衣服
上游鲟鱼场养鱼的水会排放到河里,村民们和鲟鱼场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尽管前任鲟鱼场老板是贵州本地人,也没有想到好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只能走人。
杨士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担心,本地人都解决不了的事儿他怎么解决呢,如果杨士波解决不了,他花的200万元就会打水漂。
眼下这个季节正是忙着卖鱼苗的时候。这天,记者发现杨士波却要去做一件跟养鱼完全无关的事情。
记者:今天捞这鱼干嘛
杨士波:今天捞这个鱼之后 山上有个活动 咱们给他们送两条鱼 让他们品尝一下
记者:这鱼怎么拿上去
杨士波:一会儿咱们用草绳一穿 拎过去就可以了
记者:就直接草绳拴着 拎上去不会死吗
杨士波:不会死 这条鱼就是脱离水面有两三个小时都没有问题
一大早,住在鲟鱼场山上的王大娘就邀请杨士波参加当地的一个风俗活动,杨士波特意捞了两条商品鱼前往。
鲟鱼场到山上至少要步行两个小时。鱼离不开水,这个道理谁都知道。这两条鲟鱼真的能坚持到王大娘家里吗?
杨士波:都活着 没有问题
记者:是吗
杨士波:你看它的鳃和嘴都在动
走了接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离水的鲟鱼到底是不是真如杨士波说的鲜活呢?
杨士波:可以动了 运输的话一般是30多个小时都没问题 36个小时
这个鲟鱼小常识,还是村民们告诉杨士波的。对鲟鱼场充满成见的村民怎么就和杨士波成了朋友呢?
杨士波发现,当地村民很在意一些风俗活动。杨士波来了后遇到村里有什么活动都带着礼物前往,村民们和鲟鱼场的心结渐渐打开。
杨士波:好 干了
村民:红红火火 来 干
杨士波:干
村民:干
杨士波:来 干 来一起
记者:干了
杨士波:干得好
吃完饭,杨士波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当地的老人。但是杨士波知道,想赢得村民们的好感,最重要的是,让大伙能用上干净的水洗菜、洗衣服。杨士波在村口修建的一个池子,彻底让大家接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