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于“十三五”规划,而新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正是向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目标”冲刺的五年。

对于位于桂东北集国家贫困县、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于一身的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要在2017年提前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贫困群众情况怎样?精准扶贫有什么新举措?资源优势在哪里?各民族人民共同奔小康存在什么困难?采取什么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和对策实现与全国同步奔小康?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日前我们深入富川瑶族自治县以及该县的朝东镇岔山村、葛坡镇深坡村、城北镇朝阳村等村寨和立新农场,富源果业有限公司等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和走村入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富川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采取多种措施贯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行精准扶贫,努力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奔小康有了进一步了解。

一、富川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桂、粤、湘三省(区)交汇处,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瑶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地表形态可以用“五半山岭四平原,半分山水绕田园”来描述,辖12个乡镇、137个村委18个社区,有瑶、汉、壮、仫佬族,总人口33万多人,其中瑶族人口占47.5%。境内资源优势突显,历史文化悠久,古称“山国”和“大风走廊”,自古有“富丽之川”美誉。

近年来,富川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富民强县”战略和“139”(即一城镇群、三基地、九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出了一条从典型民族山区农业县向循环经济强县转变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2015年,全县实现GDP62.33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收入5.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幅排名全区第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1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7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7544元,同比增长10.5%。先后三次获得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五次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进步奖,2013年荣获广西循环经济示范县。

二、精准识别贫困人群情况

富川严格按照《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方案》要求,组织精准识别工作队员4799人,其中区、市、县、乡镇精准识别工作队1316人,村级精准识别工作人员3483人;入户调查36841户,其中非贫困村新申请贫困户3586户,实现全县行政村100%全覆盖,贫困户100%入户调查。通过入户调查评估、两评议一公示、核实汇总、审核确定贫困户等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入户评估信息录入、数据导入、分数汇总、核定县、乡镇、村、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等工作。全县累计录入36841户、164892人的信息,经过数据核查和财产检索,通过将“一票否决”农户剔除后,确定全县贫困户数为15168户,贫困人口为63732人,全县精准识别率达100%。

三、科学制订精准扶贫新举措

首先,富川县委、县政府围绕2016年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销号的目标,实行产业精准到户,产业政策到户,产业对接到户,通过重点扶持蔬菜、食用菌、水果、牲畜、家禽、林下经济、粮食、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及电商、旅游服务业、光伏等产业,科学制订切实可行的扶贫举措:

(一)帮扶2016年度计划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1.种植业

(1)蔬菜类。贫困户连片种植蔬菜2-5亩,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连片种植5亩以上,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2)食用菌类。贫困户种植食用菌1亩以上,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3)水果类。贫困户种植2-5亩柑桔、百香果、葡萄、弥猴桃、西瓜、黄金瓜等水果,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种植5亩以上,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4)中药材类。贫困户在旱地、山地新种植中药材2-5亩,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种植5亩以上,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5)粮食类(含红薯)。鼓励贫困户整合耕地,每户耕地10亩以上且出售粮食5000公斤以上的贫困种粮整合大户,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6)烤烟类。贫困户按与烟草公司合同交售烟叶700-1000斤的,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按合同交售烟叶1000斤以上的贫困户,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7)其他类。开发其他类特色种植,实现人均净增收3000元以上可支配收入的贫困户,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2.养殖业

(1)生猪。贫困户年内出栏生猪10头以上的,给予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2)肉牛。贫困户年内养殖肉牛3头以上(含3头、架子牛体重250—300斤),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3)肉羊。贫困户年内养殖肉羊30只以上(含30只、3月龄仔羊),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4)肉鸡、蛋鸡。贫困户年内出栏肉鸡、蛋鸡100羽以上(含100羽),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

(5)肉鸭。贫困户年内养殖肉鸭出栏100羽以上(含100羽),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

(6)肉鹅。贫困户年内养殖肉鹅出栏100羽以上(含100羽),每户年一次性帮扶2000元。

(7)养鱼。贫困户年内鱼养殖水面面积2亩以上(含2亩),每户年一次性帮扶1000元。

(8)其他类。开发其他类特色养殖,实现人均净增收3000元以上可支配收入的贫困户,每户年一次性帮扶3000元。

3.林业

(1)贫困户年内新种植油茶林3-20亩,每亩帮扶资金500元(含国家补助500元)。

(2)贫困户年内新种植杉木3-20亩,每亩帮扶资金100元(含国家补助100元)。

(3)贫困户年内新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等林下种植达0.5-1亩,每亩帮扶资金3000元。

(4)其他类。开发其他类林产业,实现人均净增收3000元以上可支配收入的贫困户,每户每人一次性帮扶资金500元。

4.其他

贫困户根据自身生产条件,经营多种产业的,帮扶资金以生产规模最大的帮扶产业的标准发放。

该县县长李裕科如是说:对于积极参加劳动和生产但因各种原因还没有脱贫摘帽的贫困户,将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必须在2017年使全县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

(二)补贴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市场经营主体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的作用,大力培植乡镇、村级产业基地,每个基地都要带动5户以上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每户贫困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或者安排5名以上贫困家庭人员从事务工且每人年务工收入1万元以上。为更好地鼓励产业发展,县政府给予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一次性补贴2万元。

四、富川脱贫资源优势

除了一系列扶贫新举措外,能够促进富川瑶族自治县各族人民同步奔小康的还有很多优势。如华润、温氏等一批著名企业相继入驻富川,脐橙、烤烟、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都得到合理开展和蓬勃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已搭建起以华润火电、水泥、啤酒为龙头的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富川核心区,基本形成了以电力、水泥建材、烟辅材料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多元化民族工业发展格局。已成功将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打造成自治区级循环工业示范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并列入自治区重点园区管理;建成了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广西唯一一个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全县种植水果44万亩,其中脐橙28万亩,无公害蔬菜年复种面积23万亩以上,春烤烟年种植面积超8万亩,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和“全国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富川脐橙”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连续三届荣获广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竞赛特等奖,打造了茅厂屋、下湾、铁耕、大深坝等40多个果香景美新农村;境内潇贺古道、古村落、古风雨桥、古文化等文物古迹、人文景观较为丰富,文化保护和民族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有瑶族蝴蝶歌和瑶族芦笙长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朝东秀水状元村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马殷庙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古村落之乡、中国风雨桥之乡,荣获“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集体”;有盘王节、砍牛节、元宵花灯节、炸龙节和脐橙节等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境内有广西第四大人工湖龟石湖的山水自然风光区和县城西部的都庞岭原始森林风光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已成功创建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富川福利国际慢城比计划提前两年被国际慢城总部批准成为中国第四个、广西第一个国际慢城;神仙湖花海一期建成后,接待游客超35万人次,成为全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全年旅游总接待人数超180万人次,总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66%,创历史新高。此外,温氏集团已在富川建立了4个种猪场,带动520户2000多人合作入股就业,年出栏肉猪48万头,合作农户年增收9200万元。葛坡镇充分利用丘陵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等优势,先后建立了烟草、蔬果、粮油、家禽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粮、油、果、菜、烟、林、水牛及瘦肉型猪”为主的8大农业特色产业经济链。2015年,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0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财政收入590万元;人均纯收入8376元。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均比去年同期增长。

五、富川精准脱贫存在的困难

1、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该县贫困人口较多,大部分集中在高寒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交通、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医疗、教育等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各项建设需大量资金,扶贫难度较大。

2、经济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紧缺。集体经济薄弱,生产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低投入低产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经济增长缓慢。科技文化水平低,劳动力素质差,人口增长快,人才奇缺。

3、部分单位对精准扶贫不够重视。部分帮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对脱贫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脱贫工作进度。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思想未转变,面对脱贫攻坚新情况、新问题,不知如何去把握。且没有及时下到村、下到户了解贫困户情况,做到因户施策。

4、客观因素制约脱贫步伐。部分贫困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限制了贫困村脱贫的步伐。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对策

富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重点脱贫工程,多方整合帮扶力量,优化配置帮扶资源,引导帮扶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帮扶力量向扶贫对象聚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对扶贫开发投入。做好涉农资金整合,促进相关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在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市专项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发改、扶贫、财政、交通、住建、电力、水利、林业、环保、教育、卫生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联系,积极争取利用国开行、农发行等信贷资金推进扶贫攻坚工程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2、继续开展社会扶贫,合力攻坚。一是继续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扶贫联系点制度;二是继续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活动,抽调熟悉农村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驻村帮扶工作组、1个联系单位;三是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因地制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四是鼓励和倡导社会通过捐赠支持贫困乡村发展。

3、找准脱贫突破口,因村因户施策。一是按照贫困村“一低五有四通三解决”的脱贫标准,全县57个贫困村着力解决特色优势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网络宽带,交通、饮水和无房或危房等问题。二是按贫困户“八个一批”帮扶需求,扶持生产5201户,22140人,占比33%;医疗救助2581户,1801人,占比16%;生态补偿164户,664人,占比1%;移民搬迁1268户,5408人,占比7%;低保政策4715户,17365人,占比30%;转移就业3596户,15792人,占比23%;教育资助2473户,11685人,占比15%。要实现2017年全县脱贫摘帽。三是按照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销号标准,必须在解决贫困户有砖混或砖木且人均在13平方米以上的安全稳固住房。必须解决贫困户人均0.5亩以上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或经济作物或林果,或有稳定的土地出租收入,或有劳务输出稳定收入,或拥有一项以上稳定收入的产业上狠下功夫。

4、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着力解决扶贫生态移民涉及生产生活、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和土地调整变更、户籍迁移、子女入学、医疗社保、社区管理、计划生育、农业补贴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大移民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促移民后续产业见效益,真正实现移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5、稳步推进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完成2016年脱贫7000户80%的贫困户贷款发放工作,发放金额达1.7亿,12月前完成2017年脱贫5500户80%的贫困户贷款发放工作。发放金额为1.5亿元,为贫困户脱贫在发展产业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

小康通常是指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稳度日的生活水平。我们坚信:在富川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富川各族人民将会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10个方面标准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