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2万亩的枸杞可以带来什么改变?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用实践给出答案:一颗颗红枸杞,让贫瘠的土地变为希望的田野。
“举目风沙滩,茫茫无人烟,我们用愚公移山的毅力改善了这片土地,让一颗颗枸杞苗在同心的土地上扎根、开花、结果。”站在枸杞庄园前,看着这片被枸杞滋养的土地迸发出的勃勃生机,宁夏润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郝宏伟感慨道。
菊花台枸杞种植基地。王丽琼摄
“全年一场风,从冬刮到春,满山石头跑,村民向外跑。”这曾是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的真实写照,但是这片旱塬,却有着适宜枸杞生长的气候及土壤,有机、富硒。作为宁夏生态移民的主战场,同心县为确保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引入枸杞种植、加工企业,政企携手,开荒、整地、种植、建厂……曾经的戈壁荒滩,如今变成了万亩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枸杞基地,一颗颗枸杞,成了群众的“致富果”。
在同心县河西镇同德村旁,一望无际的枸杞地里,机械施肥、自动除草、智能灌溉、植保监控、水肥一体化,各种先进的技术,保障了枸杞的绿色安全、品质优良,也为农民增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我们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团队+基层党建’的运营模式,使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移民前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而现在人均收入能达到5000元。每亩土地的经济效益达到3万元左右,比当地传统种植收益高15倍左右。”郝宏伟介绍,润德公司与同德村19名致富带头人签订务工合同,每年3至10月份,带领村民在枸杞庄园务工,使移民就地转变为产业工人。
枸杞深加工生产线。张海峰摄
原始自然纯净的空气、土壤、水源为有机枸杞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在枸杞采摘高峰期,同心县润德庄园等四个枸杞基地,年均采摘枸杞用工50多万人次,全年劳务费用支出2.8亿元左右,农民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枸杞产业已成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同心县河西镇菊花台村、旱天岭村都是生态移民村,为了能让这两千户村民“住的稳、赚的多”,当地大力发展有机枸杞产业,建成宁夏菊花台庄园万亩有机枸杞种植基地,流转土地1万余亩,移民在家门口务工成为了现实。
“菊花台枸杞种植基地每年用工量达到30万人次,枸杞采摘期日用工量4500人左右。仅修剪、抹芽、锄草、施肥、植保等农事作业人员,每天就要500人以上,公司每年劳务性支出3000万元。” 宁夏菊花台庄园枸杞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民说,曾经骑自行车的村民,如今开摩托车;开摩托车的,现在开小汽车,一颗颗小红果,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枸杞烘干。张海峰摄
枸杞产业,已经成为支撑同心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县枸杞保存面积9.72万亩,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干果),平均亩产干果154公斤,产值达6亿元。为了更好地带动枸杞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同心县正在把更多的枸杞种植企业聚集起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参与的方式,实现枸杞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努力让这张“红色名片”更加耀眼。(张海峰 詹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