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家庄

摘 要 水产养殖是指在人为控制下繁殖、培养以及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我国有着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是世界上主要的渔业生产国之一。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只追求高产量,在养殖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还会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因此近年来,国家不断要求加强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水产的生态养殖。基于此,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为例,详细探讨了生态养殖技术的特征及相关应用,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广西桂林市临桂区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67

1 临桂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发展概述

临桂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老城区西面,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也是桂林市政府驻地、桂林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常住人口35万人。2017—2019年,临桂连续三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18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3 387 t,初步统计,2019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4 208 t;水产养殖总面积2 032 hm2,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 533 hm2。目前,临桂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有5个,无公害养殖基地(场)有3个,是桂林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及无公害养殖基地(场)总数最多的县区。临桂区稳定发展四大家鱼,大力推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重点抓好亚冷水鱼、中华鳖、黄颡鱼、小龙虾、青蛙等名优品种养殖示范,全区名优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43.33 hm2。该区亚冷水鱼养殖规模、养殖技术在桂林市领先,全区有亚冷水鱼集约化流水养殖场10个,养殖面积2.2万平方米。为了进一步加快临桂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推广,临桂区政府部门2019年组织3期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进行生态养殖工作的再部署。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作为现代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方向,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能够进一步确保水产养殖行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在确保原有产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强对水生态环境质量的保护。基于上述的一系列原因,临桂区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以及研究,但是在当前阶段,我国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在应用中尚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还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1-2]。

2 水产生态养殖体系及其特点

2.1 水产生态养殖体系

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养殖模式,在养殖的过程中更重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利用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循环系统进一步提高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养殖系统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水产生态养殖就是在水產养殖的过程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当前,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有很多,如海水生态养殖、淡水生态养殖等,比较常见的稻田生态养殖就是淡水生态养殖中的一种。

2.2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特点

2.2.1 完善的生态系统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系统内生物的共生,确保内部资源的有效循环,构建良好的生态循环链。这样的生态体系具有环保、高效等一系列特点。

2.2.2 较高的控制要求

生态养殖更重视的是生态系统内部循环的稳定,而作为一个人工建立的生态循环链,其内部很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循环的稳定性,比较典型的就是水温以及水含氧量,这些因素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要求养殖人员能够控制养殖环境的各项因素,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实时调节内部环境,确保水产生态养殖体系的稳定[3]。

3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生态养殖技术经过多年研究,已经初具应用规模,在多个养殖场投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成果。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3.1 生态工程技术的应用

生态工程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更多应用于水产生态系统的构建上。在构建水产生态养殖系统时,需要从食物链的整体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只有确保食物链的完整以及合理,整个生态养殖系统才能稳定。在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中,养殖生物、水生动植物、绿色植物以及异养生物等功能群组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分别属于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在生态系统内构件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确保了系统内能量的平衡。临桂区大多数的水产生态养殖场在构建水产生态系统的过程中都应用了生态工程技术,有效确保了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3.2 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就是养殖的水产环境,而水环境遭受污染不仅仅会降低水产养殖质量,还会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因此,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生态养殖领域内的应用十分普遍。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强调利用三级净化系统实现对水环境的净化,以确保水产养殖环境的良性循环。

临桂区在发展高密度养蛙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项问题就是水质恶化,即便频繁换水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养殖技术人员应用水式生产生态养殖技术,构建了三级净化系统,引入微生物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并通过人工浮床和水环境净化系统来共同改善水体环境,有效确保了青蛙的健康生长。具体的水体净化方案如图1所示。

3.3 共生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指的是养殖环境下不同作物的共同生长,比较典型的就是鱼-稻共生养殖技术,这一技术在广西桂林市有着一定的应用历史,并且较为成熟,环湖社区、塘村等多个地区都建立了鱼-稻共生养殖区,通过“田”字形状的池塘共同养殖稻花鱼和水稻。采用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水稻能够为鱼类提供营养,鱼类粪便能够为水稻提供养料,确保了和谐共生,共同生长。

3.4 水产疾病生态防治技术的应用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疾病的出现是让养殖主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旦出现养殖疾病,往往会给养殖主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以往的水产疾病防治中,一些养殖人员过分依赖于药物,不仅会影响水产养殖的质量,还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实际的水产养殖中,针对水产疾病也需要及时引入生态防治技术,确保对水产疾病的有效治理。

3.4.1 混养性原则防治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病虫害往往很难通过药物来进行有效根治,即便短期内控制住了病害,往往也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暴发。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适当引入其他水产品,实现混合养殖,通过饲养病虫害的天敌来实现生态防治,有效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大。在养殖之前,应当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选择一些适合混养的水产品进行混合养殖,并且在养殖的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进一步提升水产品的整体抵抗能力,确保水产养殖的质量[4]。

3.4.2 共生性原则防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些水产品并不适合与其他水产品混养。针对这种类型的水产品,可以考虑共生养殖,即在养殖的过程中引入一些植物和微生物,调节水体环境。因为很多水产疾病都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而細菌滋生往往是因为水体环境恶化导致的,通过引入植物以及微生物,能够调节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水质,调节水体中的含氧量,进一步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确保水产品的健康生长[5]。

4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而言,生态养殖技术更重视养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主要通过改善水产养殖环境来实现良性养殖。在实际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应用生态养殖技术,能够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行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为我国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柏顺.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实践要点与应用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8):280.

[2] 胡存友.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1(36):128-129.

[3] 刘慧,蔡碧莹.水产养殖容量研究进展及应用[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3):175-176.

[4] 明晶.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

13(3):144-146.

[5] 王玲,周旭正,尚若峰,等.中草药在水产生态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研究,2008(9):65-68.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