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曲霉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禽生产的真菌性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多种禽类均可感染。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禽类疾病。鹅感染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鹅,成年鹅表现为散发。烟曲霉菌是主要的病原霉菌,致病力较强;黄曲霉菌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鹅感染此病的主要特征是呼吸道炎症,在南方阴雨潮湿天气多发此病。下面一起来看看:鹅曲霉菌病的病因 临床症状 鹅曲霉菌病的诊断及其治疗。

1.jpg

1、病因分析

该病通常是由于混合感染多种霉菌而导致,如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等,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烟曲霉,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曲霉菌。霉菌繁殖非常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能够形成孢子,具有很强的抵抗光照的能力,在常温下可生存若干年,常用的防腐消毒剂基本无法将其杀灭,因此舍内污染霉菌后很难彻底消除。

一般来说,鹅舍环境卫生条件恶劣,过于潮湿,没有经常更换垫草,甚至是饲料都可能发霉。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曲霉菌的孢子,如土壤、饲养环境、饲料、谷物、草以及动物体表等都能够存在。另外,霉菌孢子能够随着空气流动而大面积传播,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就会快速生长繁殖,造成环境污染,从而使雏鹅出现发病。尤其是在梅雨季节,由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再加上温度较高,非常有利于霉菌的生长,如饲料和垫草非常容易发霉,从而产生烟曲霉菌。此外,如果病鹅继发或者并发感染鹅副黏病毒病、鹅沙门氏菌病或者大肠杆菌病,会导致发病率、致死率显著升高,增大治疗难度。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发病前期,病鹅表现精神萎靡,闭眼缩颈,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独自在一边呆立或者行动缓慢,拒绝运动,嗜睡,对外界反应淡漠。随着症状的加重,病鹅表现出呼吸困难,甚至伸颈张口呼吸,颈部气囊显著肿大,起伏明显,呼吸时类似打喷嚏或者打哈欠样,面部和口腔黏膜呈青紫色,呼吸急促,大量饮水,频繁咳嗽,部分有浆液性鼻液流出。发病后期,病鹅发生腹泻,排出绿色或黄色的稀粪,机体消瘦,最终全身发生阵发性抽搐或痉挛,经常摇头,头颈后弯,甚至无法保持平衡,容易跌倒而发生死亡。

病死鹅口腔内存在很多黏液,嗉囊和食道覆盖有麸皮状的被膜,容易被剥离。腺胃黏膜存在出血烂斑,尤其是与肌胃相交处会形成出血溃疡。小肠、直肠黏膜发生出血。肝脏质地脆弱,胆囊发生肿大,含有大量深绿色的胆汁。喉、支气管以及气管黏膜发生充血,且都存在淡黄色的渗出物。典型病鹅死亡后,可见肺脏存在不同数量的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的霉菌结节,呈粟粒至绿豆大小不等,将其切开发现结构具有层次,中心是干酪样的坏死组织。部分病死鹅的腹气囊和胸气囊上存在厚度在2~5mm左右的圆碟状霉菌菌落,呈浅绿色或者灰绿色,且中央凹陷。

3、实验室诊断

直接镜检。取病死鹅气囊、肺脏组织上存在的黄色结节内容物于载玻片上,接着滴加少许20%氧氧化钾浸泡,然后压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呈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以及分生孢子。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上述病料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接种,放在37℃恒温箱内进行24h培养,能够长出绒毛样的菌丝,且没有长出其他细菌;经过48h培养,会长出白色菌落;经过72h培养,长出纽扣状的菌落,且从中心向边缘颜色逐渐加深,变成灰白色、灰绿色。挑取培养物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呈球形的分生孢子。

u=645038373,1815403888&fm=26&gp=0.jpg

4、对策

药物治疗。只要发生该病,要立即将病鹅与健康鹅隔离,同时更换饲喂新鲜饲料,并增加精料的喂量,选择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减小损失。该病主要使用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即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5万~1.O万IU,混合均匀后饲喂,每天2次,连用3~5天。为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使用强力霉素原粉,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5~20mg,混合均匀饲喂,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按1:250—1000倍稀释后饮用。

加强饲养管理。建设鹅舍时,要确保夏季通风良好,冬季保暖性能强,且室内保持干燥,防止空气中滋生霉菌。鹅舍还要选择在充足光照的地方建设,也能够减少霉菌滋生。如果鹅群直接在地面上饲养,要求每天进行清扫,及时更换垫草。为确保舍内维持干燥,可选择在饮水、采食处铺垫一层细沙,用于吸收水分,防止过于潮湿。

5、讨论

雏鹅发病时往往呈急性群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只要发生就会给养鹅业带来较大的损失。该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安全有效的菌苗产品,使其无法通过免疫方法进行预防,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当前一般使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伊曲康唑、克霉唑等,能够对症状较轻的病鹅具有一定疗效,但如果病鹅症状较重尤其是严重病变治疗效果较差,且疗程较长,治疗费用较大。因此饲养户要加强鹅群日常饲养管理,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保持环境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养鹅业健康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