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10月27日,铜仁市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土坪村的各个山头上,伴随村民的谈笑声及锄草声,“黄金芽”在秋风中摇曳。
熊云刚是村里的四职干部,协调征地、开挖坡地、栽种茶叶、管护茶园……荒坡变茶园的整个过程,他都参与过。
“现在,采收1000多斤干茶,预计纯收入50多万元。”熊云刚说。
谈起“黄金芽”的发展经历,熊云刚打开了话匣子。2016年,村里正动员征地发展茶园时,大多数村民都摇摇头说:“不要再白忙了,人家企业都没有发展好后山的茶园,你们怎么能发展起来?”
面对群众的质疑,刚开始,熊云刚和村里的干部每天起早贪黑做调研,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白天,一头扎进村里的六个山头,中午就带些干饼子充当“午饭”;晚上,走村入户,开院坝会,疏通村民的心结,提振信心。
在熊云刚和其他村干部的示范带头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征让出自家的荒地,从开始的160亩增到1200亩。
茶花芳香间,亢正国夫妇正在弯腰专心除草,生怕伤到了眼前的“金叶子”根。
“这些年,我们夫妻一年到头农闲时都在茶园上班,每天收入90元,每月就有近六千元的收入。”亢正国稍微停下,紧握锄把说道。
目前,土坪村凭借“绿色生态、高山绿茶”的独特自然地理优势,每年仅支付村民劳务费和土地流转费就有20多万元,土坪村也因此成为沿河闻名的“黄金芽村”。土坪村村支两委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积极与茶叶公司合作,助力黔货出山。
“下一步,我们将茶园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将黄金芽产业做强做大,品牌化提质,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洪斌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编辑 段岚茜徐微微
编审 闵捷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