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的记忆力惊人,迁徙是这些小生灵们一生的重大行动。对于故乡兰州,它们有着满满的记忆和家乡情结。不需要什么仪式,季节的风吹响了岁月的变奏曲,说来展翅就来,说走便无踪无影。
候鸟的身影是在不经意间出现的。在兰州人的眼里,它们是这座城市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是非常珍贵的来客。有急性子的,先早来一步。像极了时光的报时器,扇动的翅膀带着丝丝凉意,盘旋在黄河的上空,兰州的冬天便拉开了序幕。
据报道,栖息于兰州段湿地的候鸟多达68种,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兰州是过境候鸟迁徙越冬首选地,黑嘴鸭、黑鹳、大天鹅等落脚兰州,种群最大的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鱼鸥鸭选择留守越冬。
良禽择木而居,候鸟择水而留。黄河兰州段滩多湾多,黄家滩、代家湾、银滩、马滩、中心滩、滩尖子、雁儿湾等湿地,留守在哪?这可难不倒它们。千里迢迢来到兰州,直奔各自的老巢。白尾海雕、大天鹅等去了达川镇三河口段,驾轻就熟的候鸟,带着自己的宝宝们很快也安顿下来。
兰州的冬天从黄河水变清开始。
黄河咆哮了几个季节,突然间有一天,人们发现水流变缓,而且清澈了不少,兰州的冬天就这样开启了。
两岸边的河床裸露出来,冲刷洁净的黄河石终于探出脑袋来一个深呼吸。河岸线甩着长鞭,深深浅浅画着一个个大问号。冬日里的河水少了一些湍急,多了一些平稳;少了一些局促,多了一些从容。
候鸟们一定对“黄河”这个名字有些疑虑,在它们眼里,明明是河水清如许,与“黄色”没有多少关系。一个冬天下来,直到来年迁徙时也不曾见到浑浊。
对了,这时的黄河,没有泥沙的裹挟,远远地望去清澈透亮,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有时会有黑色的小点点在游弋。偶尔河床下有凸起的石块,河水在这里打着转儿,泛着白色的浪花,发出轻轻的呢喃,吟唱着自己的歌谣。
鱼翔浅底,在候鸟眼里一眼便能望穿。天麻麻亮,和着黄河波涛声便有了生灵们的踪影。
龙王庙附近有一湾回水区域,候鸟们认准了这一块圣地,年年越冬季便成了这些小生灵们的乐园。远远地望去,黑点点像极了黄河石,走近一瞧,却是一群候鸟逍遥自在。那天,看着一只候鸟仰起头,似乎嘴里衔着一根树枝,仔细一看,才发现它在吞一只小鱼。可怜的小鱼拼命地甩着尾巴,不停地挣扎,可旋即成了候鸟的美餐。
候鸟们来兰州越冬,是不是有黄河食物链里美食的诱惑呢?不得而知。
兰州的冬天从树木穿着御寒衣开始。
似乎昨天阳光还在花瓣上跳跃,生命在静默中积蓄,转眼已是遍地的树叶,上演着冬天来临的序曲。时令的钟摆,从来没有停歇,左一下,右一下,有节奏地弹出每一季该有的画面和色彩。
落叶与树作最后的告别,依依不舍地停留在枝干上,慢慢地等待枯萎。风看不下去了,疯了似的狂轰滥炸,风儿似乎喜欢这样一地的金黄,它知道这是自己的杰作。
如果不是白天渐短,黑夜渐长;如果不是早晚温差增大;如果不是行人着装加厚,总以为秋日不会走远,很难想到冬天转眼的功夫已在眼前。侧目围观片片叶子,不知谁给它们打上底色,斑斕得不成样子,只见“岁月”在远远地微笑,原来是它们的大手笔。
冬日很忙,忙着支起调色板装点江山,忙着让万物萧瑟,偶尔忙着给大地披银装。
人们给树干刷上一段白石灰,有些小树干脆用塑料大袋套起来。马拉松主题公园里的马鞭草园子里,支起竹竿,覆盖塑料薄膜,白花花的一大片。你能感觉到这些冬眠的花草树木,在温暖的大棚里窃窃私语,享受着特殊的关照。
兰州的冬天,好不容易迎来雪花造访。真正意义上的冬天姗姗来迟。踏雪探寻兰州寒冬里神秘色彩,是一个难得机会。
兰州的第一场雪终于飘然而至。满目的黄色,飞舞的雪花,遍地的树叶,上演着冬天的乐章。十几天的工夫,大面积的绿色变黄,那沸腾了春夏秋三季的树冠,一下变得沧桑,几乎一夜间变得凋零,露出树冠的骨架,显了原形。枫树不久前的妆容还保留它的浓艳和矜持,转眼间已成为光杆司令,立马让人不待见了。
晨练的人们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和着晨风,迎着雪花,拍打着一地落叶,脚下踏出嚓嚓作响的节奏声。
连接起河岸两边人间烟火的是黄河上那一座座大桥,就像衣服上的拉链,连接起两边的门襟。黄河南北两岸,人流车流穿梭于大桥之上,成为兰州独特的生活状态。
兰州的雪总会给人一个大大的惊喜。穿戴厚实出门,一定要体味雪花飘落的诗意。先来一个牛大碗,哈着热气,沿着黄河风情线,来到中山桥,看看白雪染铁桥的美景。
一座百余年铁桥,横亘在黄河之上。伫立在雪景中的铁桥上,望着滚滚的黄河,思绪万千。现实与古老,昨天与眼下交织在一起,时光仿佛凝固。忽然想起作家汪少潭先生《黄河新赋》里的诗句“一脸黄,半身土,声震五岳;名之河,称之母,位尊四渎!汇三曲,纳千川,胸怀日月;历九省,经万里,气吞寰宇!”感慨岁月如穿梭。
黄河铁桥景点火爆了一年,敞开胸怀迎接八方宾客。时值冬季,游客错峰打卡,热度依然不减。这是铁桥经历的第114个冬天了。身下还是那条滚滚向东的黄河,身旁还是那座挺拔的山峰,漫天飘逸的还是那晶莹剔透雪花,然而,周边的场景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水清澈,生态环境改善,候鸟成群结队,山绿了,楼高了,天蓝了,兰州城更美了。
兰州的冬天从餐桌上的时令食材开始。
兰州的土特产一上市,也将餐桌文化拉开了新的一页。号称“白胖胖”的百合出土了,从种苗开始在地下整整蛰伏了9年,百合农们像过节一样,铲下第一锨,抖落一身泥土,百合仙子便展示它的芳容。它是兰州的一绝,也是百合农家致富的金蛋蛋。
西固区有个韭黄节,每年冬天会举行隆重的“开镰”仪式,“金凰后”品牌驰名全国。记得有个画面非常生动有趣:一把碧绿的韭菜对一把黄澄澄的韭黄独白:“说好了要一齐白头到老,谁知道你偷偷地烫了发,还焗了油。”韭黄从麦秸秆下刚刚探出头,面对韭菜的嗔怪,不好意思地耷拉下脑袋,一脸的无辜。
什川的软儿梨走进兰州人家。别看它黑不溜秋一个冻疙瘩,吃一口让人难忘。每年入冬后,书友大海会用地道的兰州方言打电话:“杨老师,等着,过些日子给你送些软(wan)儿。”于是他给果农说好,挑最大的、品相好的,带上一大兜子送到楼下。那一口口果汁咽肚,能清爽一冬,而朋友情谊也在黑色果品中发酵升腾。
兰州人的冬日休闲生活丰富多彩,乐意把大把的时间交给黄河。
看看大天鹅。从城关区出发,逆河而上,西行百里,就到了达川三河口。三河口,是黄河、湟水和大通河三条河的交汇处,也称天鹅滩。大天鹅相中了这里,起初的3只越冬,慢慢地增加到数十只。
亲近黄河水。不少市民喜欢在周末的时光,带着家人来到河边度过休闲时光。打打水漂,捡捡黄河石,或是看看候鸟,一身的轻松,一身的惬意。白塔山附近的黄河健身步行道一侧,高大的墙体成了暖阳港湾,避风且日照充分,成了人们冬日里的好去处。看看河中寻食的候鸟,晒晒太阳,神仙一般的自在。
也有胆子大的,撑一叶扁舟,犁开一条水道,悠闲地荡漾在河面,漂流而下。
冬泳更彰显兰州人的勇敢和耐力。兰州长年活动着一些游泳爱好者。然而冬泳可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了的。除了水性要过硬,还考验人的毅力和意志。兰州人非常幸运,有天然的水资源,根本不用凿冰,扑通一声,跳下去,便满足了健身需要。要说不冷是假的,水淋淋的身体浮出水面,肤色都是酱紫色。与他们聊天,才知道为什么要坚持不断,基本上每天都要游上一段。天天下水身体适应性强,如果空上些日子,下水又要再适应。当然,喜欢冬泳的人,根本禁不住水的诱惑。
兰州的冬天,很浪漫,很富有诗意。
□杨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