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养殖致富对联_养殖对联大全2020_养殖的对联

古泉村全景

古泉村, 位于南麻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 3.5 公里处。东接南崔路, 西依南刘庄村, 南邻范子峪村, 北靠贾家庄村。古泉小河纵贯村庄南北, 三面环山。全村总面积 3821.85 亩, 其中山林 1089.3 亩、 耕地 246 亩、 园地 1290.45 亩、 住宅用地 246.6 亩。2021 年, 全村共有 350 户、1054 口人, 有崔、郑、张、杨、王、田等 14 个姓氏, 其中以崔姓居多。村民以从事工商业为主。村中有古老山泉, 古泉村以此而得名。

1986 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被共青团临沂地委授予“脱贫致富青年突击队” 称号。1990 年, 被共青团淄博市委评为 “农村团工作红旗单位”。1995 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历史沿革

《崔世家谱》 记载:“崔氏之祖也,吾闻祖居山西,元末山东瘟疫流行,始祖自山西迁沂邑西北乡古泉庄。”明代洪武年间 (1368—1398),该村原址在埠岭北部、沂河岸边 低 洼 处 。清 代 嘉 庆 年 间(1796—1820),一场特大洪水将村庄冲毁, 村庄迁到此处, 坐落于粮米山西麓,埠岭以前, 原名埠前,后更名为古泉。

村中有古老山泉。泉眼之上用青石砌成,井口呈长方形, 井壁东侧有 2 个碗口粗出水口, 泉水由此泻出,形成小型瀑布, 甚为壮观。井分子母两泉,泉水甘醇,常年不枯,冬暖夏凉。当遇到天旱荒年、水源枯竭时, 周边村民便挑桶提壶到此取水, 以度水荒。名曰“古龙山泉”。村庄由此演绎更名为古泉。

明清时期属沂水县西北乡。1936 年属沂水县八区。1944 年 5 月, 沂源建县后属历山区。 1950 年 4 月属第一区。1955 年 10 月属南麻区。1958 年 3 月属南麻镇;8 月属红旗人民公社;12 月属南麻人民公社。1965 年 5 月,并社划区,属南麻区。1968 年 12 月,撤区划社,属南麻人民公社。1984 年 6 月,实行政社分开,属南麻区。1985 年 9 月, 撤区调整乡 (镇), 属南麻镇。2014 年,属南麻街道。

村庄经济

种植业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以种植谷子、高粱、玉米、红薯、大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粮食产量较低。

20 世纪 60 年代改造梯田

1950 年成立第一个互助组,5~10 户为 1 组, 自愿组合,互帮互助。1953 年初级社成立,个人土地全部入社。1955 年,成立高级社。1958 年, 成立古泉大队。1961 年,该村下设 9 个生产队, 开展劳动竞赛,比产量、比经济收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社员生活不断改善。

20 世纪 60 年代改造梯田 20 世纪 60 年代,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对山岭薄地进行深挖平整, 改造梯田。推广农业新技术,成立科学实验队, 实行密垄密植,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鼓励农户利用野菜、地瓜秧养猪,攒粪肥田。1968 年,推广使用山东东风化肥厂氨水、化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黄烟 80 亩、果树30 亩、棉花 20 亩。

1974 年,大队利用冬闲时间,在东沟整地造田。在工地上搭建指挥棚,大队党支部书记张秀和任总指挥。宣传棚上写着“敢教日月换新天” “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标语。以生产队为单位,挖土砌堰,平整土地,荒滩客土垫地 20 余亩,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1975 年, 在南岭后坡开石筑堰, 整修梯田15 亩,栽植花椒树、山楂树。

1982 年,生产队解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村民劳动积极性高涨,粮食年年丰收。

养殖业

新中国成立前, 养殖业以家庭散养鸡、鸭、鹅等为主。20 世纪 60 年代, 养殖业发展加快。在地边、地堰栽植桑树数万株,队队养蚕,户户养蚕。全村每年养蚕种 200 余张,年产蚕茧 1 万余斤,集体收入 1 万元。7 个生 产队集体养牛 50 余头,主要用于耕地;户均养猪 1 头, 全村养膘猪260头、母猪20 头,年繁育仔猪150只。1971年,国家实行“斤猪斤粮”(售1斤肥猪补贴1斤粮食)政策,鼓励养猪,年膘猪出栏量达到200 余头。

改革开放后, 畜牧养殖由家庭散养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2017 年,杨传录在村南建养猪场, 年出栏 120 头, 收入 24 万元。崔传国在村南建养猪场,年出栏 90 头,收入 18 万元。刘其来在村东南建养牛场,年出栏10 头,收入 15 万元。崔孝录在村东建养牛场, 年出栏 8 头, 年收入 12 万元。

林果业

1951—1952 年,在南黑峪西山、高家山、杜家山种植柏树 990 亩。1962 年, 在村西深翻土地、改造梯田,建果园 20 余亩。1968 年,在黑峪子南坡建苹果园 30 余亩,有小国光、红香蕉、金帅等品种,由林业队组织管理。1982 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 果园由个人承包经营。1988 年,村民在承包地大面积栽植山楂和红富士苹果树。2000 年,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村民种植大樱桃 1000 余亩, 主要品种有红灯、美早、 红蜜、俄罗斯8 号、南阳等,林果经济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工商业

1979 年 12 月,集体投资 100 万元,在粮米山下建成南麻电石厂, 崔孝富是负责人。1986 年, 实现年产值 1000 余万元, 利税 300 万元, 安排100余名村民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达1500 元。1989年,南麻电石厂更名为淄博富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崔孝富担任董事长,下设工业、农林、服务3 个分公司。

电石厂车间旧址

2000 年,村民崔忠行在南麻古泉工业园区成 立沂源天润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800 万元,占地面积20 余亩,主要生产锰系合金、焊剂产品,属资源再利用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成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生产高碳锰铁,销往国内各大钢厂、铸造厂。2014 年, 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企业销售收入达1.6亿元,纳税890万元,被评为“沂源县纳税百强企业”。201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企业”。

2002 年 2 月, 崔春娟投资 50 万元, 成立 “沂源金长城文印中心”。2012 年, 公司更名为“沂源彤阳印刷有限公司”,招收职工10余人。

2017 年, 公司扩大规模, 新建厂房 40 余间, 占地面积 1000 平方米, 注册公司“ 淄博源大印刷有限公司”, 主要经营玻璃瓶、陶瓷瓶、医药瓶刻度线印字、烫金、纸张印刷、不干胶标签印刷及办公用品等。2021 年, 纳税 20 余万元。

2009 年,崔琳创建山东德联玻璃制品有限公 司,注册资金 700 万元,位于古泉村东南侧,占地面积2 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热弯变形盘的生产与销售。2013 年,新建厂房、仓库及其附属设施2000 平方米,热弯炉 2 座,购置全自动切割机、磨边机 16 台。2014 年,产各类热弯餐具达 500万件,产品 80% 出口到欧洲、美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纳税30 余万元。

社会民生

教 育

小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 村内建有私塾, 崔中会任私塾先生。1958 年,成立村小学,张秀仁、崔忠太提供 2 间房屋作教室,采取复式教学, 学生有 30 人。张秀仁、崔忠太分别任校长、副校长,同时兼任教师。1967 年,在村中间位置建教室 3 间,成立新学校,李启学任校长,程振英任教,复式教学,学生 30 余人。1968 年,新增教师崔忠生、郑作祥、田付军、崔传征、崔孝德、杨传宝、崔忠福、郑述吉等人。1975 年,办学规模扩大,学校迁至村南洼子处。1980 年,南刘庄学校迁入古泉大队,校长先后有刘道伦、刘学礼、崔税春、刘德生、刘持柱、高长庆、白先录。

1985 年,成立古泉联办小学,有 5 个教学班,学 生 120 人,历任校长有崔孝德、崔忠福等人,教师有杨传宝、张慧英、王焕全等10人,周边3个村适龄儿童在此就读。1995年,王焕全任小学校长,有5个教学班,学生150人,崔孝德、崔忠福、郑述清、张慧芳等 15 人任教。村集体出资为学校购买586 电脑 20 台,并配套其他教学硬件设施。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县“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示范校”。2005 年,古泉联小撤销,教师分流到南麻镇各学校, 学生到南麻镇第四小学就读。

幼儿教育1995 年,在村小学开设育红班, 附属于村小学管理,有 2 个教学班,幼儿 40 人, 教师有崔孝玲、马红吉。2005 年,幼儿园和小学一起撤并到南麻镇第四小学。

初中教育 1976 年,古泉联中成立,隶属南麻公社教育组管辖。招收古泉、范子峪、齐家屋、太平庄等 4 个大队适龄学生就读。李启学任校长, 郑述吉、 牛启玉、 崔孝德、 崔忠福等任教。

成人教育20 世纪 50 年代,开办青壮年扫盲速成班、农民夜校,自编乡土扫盲教材,学习 算术加减法和常用字, 识字班主要面向青年妇女。扫盲工作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

20 世纪 90 年代,村民每年定期到镇成人教育中心接受培训,通过观看电视电影、专家授课及田间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形式,学习果树种植管理、蘑菇栽培等技术。2012 年, 全面实施成人网络教育。

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该村有本科毕业生 45 名,取得硕士学位 19 名、博士学位 5 名。崔传营,1987 年考入沈阳工业学院,是该村第一位大学生。

医疗卫生

1964 年, 在村中心成立大队卫生室, 郑作祥、崔忠云任卫生员。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先后有崔忠云、郑作凤、牛其美任“ 赤脚医生”。

1997 年,刘孟良、陈丽丽医学院毕业后成立卫生 室,建筑面积300 多平方米, 购置医疗设备 3 台,2 人多次受到县卫生主管部门表彰。

文 化

1975 年, 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 主要演出剧目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崔忠安饰演坐山雕,张秀法饰演杨子荣,崔忠叶饰演邵剑波。

2021 年, 成立沂源县庆源艺术团, 崔忠生任团长, 郑术胜任导演, 崔忠福负责器乐演奏, 演员有 20 余人,主要演出传统京剧、吕剧等,每年送文艺下乡 30 余场次。2015 年, 在村委办公室大院建成全民健身体育场, 占地 300 余平 方米;投资5 万元购置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健身器材。

水 利

1968 年,打大口井 1 眼,直径 10 米、深 18 米。垒砌南灌渠 100 余米, 最高处达 10 余米, 地上开渠 1000 余米。1983 年,在村西沟依托田庄水库南干渠建扬水站,灌溉土地 100 亩。1984年,在窑沟南干渠南侧建扬水站,灌溉土地 200亩。1989 年,打深井 1 眼,建 100 立方米水池 1座,铺设管道3000 余米,基本解决全村农业灌溉问题。2008 年,投资 43 万余元,规范治理村内河道 300 余米。

南灌渠古泉段

美丽乡村建设

1994 年, 整修电石厂通向村内主干道路 1000 米。1996 年, 安装路灯 30 盏。2000 年, 硬化至范子峪村连村路 1200 米。2008 年, 投资 80 万元, 完成“ 户户通” 4000 米。2010 年, 投资 90 万元, 完成村内剩余“ 户户通”5000 米。2015 年, 投资 98 万元, 更新村内主干道水泥路面 1600 米。在村中建花池、花坛100 多个,绿化面积 1000 平方米。粉刷村内主街道墙壁 2 万平方米、文化墙 200 平方米, 建成文化、法制一条街,建美家超市 1 处。评选出“ 美在家庭标兵户” 60 户。配备 3 名保洁员, 设垃圾存放点 20 处、垃圾桶 50 个。完成旱厕改造 300 户。对村内河沟进行治理, 河道清淤 300 余米,修筑拦水坝 1 座。2022 年,村内安装太阳能灯20 盏,实现全村大街小巷照明全覆盖。

公益民生

1986 年,打深水井 1 眼,建 80 立方米水池 1 座,铺设自来水管道 2600 余米,全村吃上自来水。2005 年, 对原自来水管道进行升级改造。

2007 年始,每年春节为 70 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面粉、大米等物资。2009 年,建设纯净水厂,村民免费用上纯净水。2013 年, 更新全村自来水管网,新建 100 立方米水池 1 座。2015 年始,每年春节为60 周岁以上村民发放面粉、食用油、大米等物资。

2013 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28 户,其中特 困户2 户。2018 年,完成 11 户贫困户危房改造, 面积 300 余平方米。2020 年整体脱贫。

基层组织

1944 年,崔绍礼任沂水县第八区区长,兼任村指导员,崔绍进任文书。1949 年,建立第一个村党支部,张道荣任村党支部书记。

1989 年,被沂源县委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党支部”;1994 年,被沂源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21 年 7 月,刘全禄、徐芹宝、郑作贞、刘全福、张秀和获“ 光荣在党 50 年” 纪念章。

2022 年 7 月,该村共有中共党员 44 人。

村庄旧事

支前民工

1946 年, 第一批支前民工有王瑞宝、崔太福、崔太云、崔太武、崔斋统、崔功一。1947 年南麻战役期间, 该村向前线运送军粮 2000 斤, 出担架 30 副,民工 60 人,尹化兰、周作兰等做军鞋600 双。

村地名

顺路地、蝎子地、刀把地、崔家林、后沟、东岭、家西、郑家林、南洼、南萍、恶峪大连、牛家林、小顶、黑峪山、黑峪、东岭、西岭、南岭、北岭。

村庄传说

古泉的传说

有一年春天,蒙阴县一举人到京城赶考。路过此地时,身上带的水早已喝完,四处找水,发 现一口水井,井水十分清澈,味道甘甜,令人神清气爽。此时,他瞧见旁边有块石碑,上写“古泉”二字。泉井用青石砌成,井口呈长方形,井壁东侧有碗口粗细两个出水口,泉水由此而泻出,形成小型瀑布,甚为壮观。

此时有村人前来打水,对其说起此井:分子母两泉,泉水甘醇,常年不枯。站在粮米山上俯瞰,一条小河从南山黑峪发源,迂回曲折流经村庄南北,将村庄一分为二,经南刘庄汇入沂河。正午时分,河水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恰似白龙腾飞。泉水正处龙身之位, 故称为“ 古龙山泉”。每逢遇到天旱荒年、水源枯竭时,周边村民便到此取水,以度水荒。举人听罢,顿起兴致,顺口说出一句上联:“ 进古泉喝十口白水。” 说完之后,自我感觉甚妙,于是想对出下联,使其更加完美。然左思右想,使出浑身解数都没有想到合适的下联。因为,上联中“十口白水”刚好合成 “ 古泉” 两字, 而联文又描绘出当时的情景,所以十分难对。这样的纠结一直持续到他到京城开考之时。

没想到这位举人,考取了殿试第一名,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辞官,皇帝十分不解,便问其缘由。举人便将对联一事说出,认为自己连下联都对不出,没有资格承此殊荣。皇帝一听,便让众大臣对下联。众臣无人能够应对。皇帝将此联发布天下,并千金悬赏对出下联者,至今都没有人对出下联。

大事记

1951 年 在南黑峪西山、高家山、杜家山种植柏树 990 亩,1952 年完成。

1956 年 响应国家号召,张道庆、牛占儒去黑龙江集贤县开垦荒地。1958 年后陆续返回。

1962 年 县派工作组季在强驻村,每月召开 2 次社员大会,宣传指导工作。

1968 年 在黑峪子南坡建苹果园 30 余亩, 由林业队组织管理。

1968 年 投资 1000 元,在村东建成石灰窑。

1968 年 开挖直径 10 米、深 18 米大口井, 配套电力20 千瓦。

1969 年 县派工作组唐慎进驻村指导工作。

1974 年 投资 1 万余元架电进村, 全村通电。

1979 年 集体投资 100 万元建南麻电石厂。

1983 年 建电焊条厂,集体出资 50 余万元, 150 人就业。

1986 年 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1987 年 获得沂源县委、县政府授予的“艰 苦奋斗,振兴沂源”锦旗 1 面。

1990 年 被沂源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991 年 被评为“农村共青团工作‘十面红旗’先进单位”。

1992 年 成立淄博富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下设电石厂和电焊条厂。

1994 年 被沂源县委、县政府评为“尊师重 教先进单位”。

1995 年 被沂源县委、县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村”。

1998 年 企业改制,富华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分为金德焊接材料厂、新兴电焊条厂、富华焊接材料厂。

2007 年 安装路灯 80 盏,安装监控设备及 摄像头80 个。

2009 年 硬化西岭、南岭道路 2000 米。

2010 年 硬化村道路 4400 米。

2010 年 晋豫鲁铁路中南通道鲁中段征地 170 亩。

2015 年 硬化村内主干道路。

2015 年 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花池,安装防护栏,清淤河道,栽植绿化树。

2016 年 改造路灯 140 盏,大街小巷照明实现全覆盖。

2018 年 硬化村内主干道路 3000 米。

2021 年 成立沂源县庆源艺术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