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基本服务,医疗服务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而基层医疗服务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发挥着保障群众健康的兜底作用。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基层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群众就医难问题依旧存在。

2023年金华民生实事医疗卫生方面要求全市新增康复病区15个,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80个。两项民生实事补充了我市基层医疗服务中的哪些短板?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网底”作用?12月27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民生关切 实事暖心”系列问政第七期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滕卫军,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处负责人游祖平,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和妇幼健康处副处长黄显来,婺城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珍珍和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应海霞做客融媒体演播室,与市民在线交流。

超额完成 民生实事目标数

主持人:目前,新增康复病区和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两项民生实事建设得怎么样?出于哪些方面考虑把它们作为民生实事来打造,它们将承担哪些功能?

滕卫军:目前,全市新增康复病区15个、康复病区床位450张;新(改、扩)建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15家,规范化率从82.36%提升到 87.59%,已完成目标任务。

把这两个项目作为民生实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百姓健康消费需求升级等多重原因,康复医疗需求群体不断扩大,目标人群由最早的残疾人扩展至运动员、产后女性等群体。三是《浙江省加快发展康复医疗服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地要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规划,增加康复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四是《浙江省乡村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率达到95%以上,我市离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康复病区是集传统中医疗法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康复诊疗中心,可承担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老年康复、中医康复、儿童康复、疼痛康复、重症康复、心理康复等服务,开展亚专科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和康复随访等,实现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康复服务。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行政村范围内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服务,提供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健康宣教、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

家门口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升级

主持人:我市康复病区和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情况怎么样?近年来的升级建设,带来了哪些成效?

滕卫军:目前,我市能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137家,其中康复医院(中心)16家,共有康复床位6941张。康复病区建设有效缓解了失能患者的康复需求,把康复治疗供给前移到患者家门口。我市将康复医疗服务价格纳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强医疗康复项目支付管理,配合医保部门在全国率先实施康复急性后期“PDPM点数法”付费改革。我市1000人以上行政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内均有医疗机构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全市共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854家,其中政府办的有1279家,占68.99%;对于一些比较小的自然村通过邻村延伸、卫生院派驻、巡回医疗等方式提供服务。

主持人:新增的康复病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选址是如何考虑的?建设方式和建设标准有哪些?

滕卫军:康复病区选址一是根据常住人口数量以及现有康复治疗资源分配康复病区数量,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和浦江县各2个病区,其他县(区)各1个病区。二是优先考虑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康复需求较大的乡镇。三是尽可能结合医疗机构现有科室设置,选取康复能力比较强的医疗机构进行改造。四是尽可能考虑辐射范围,选取康复服务供给半径尽可能大的区域。康复病区以市级分配任务,县(市、区)建设为主,包含病房、康复治疗、康复训练等专区,具备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并经培训取得结业证书。

黄显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增选址优先考虑千人以上且尚未实现“15分钟医疗服务圈”覆盖的行政村,以政府办为主。建设方式和标准均要符合《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

主持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病区目前运营情况怎么样?

应海霞:赤松镇中心卫生院康复病区于2013年7月开设,今年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用面积达到800平方米,12月初再次开放。目前,实际开放22张康复床位,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等功能性区域。从2013年开设病区起,共收治康复患者3000余人次,病人多为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科室目前有高级技术职称2人,中级技术职称11人,初级职称3人。可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中频电刺激、艾灸、中药熏蒸、红外线等治疗。

主持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了几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运行情况如何?

胡珍珍: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统一管理,包括人员调配、财务管理、药品采购、设备配置等方面。通过以下几方面工作来进行协调:一是分级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辖区内的卫生服务工作,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等,并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监督和考核。二是资源共享。包括设备、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共享,以提高整个社区的卫生服务水平。三是信息互通。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传递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信息,共同做好辖区居民的卫生服务工作。四是培训交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组织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站积极开展各项医疗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治疗项目涵盖常见病诊疗、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多个方面,如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科学管理。举办健康讲座、义诊咨询,向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

人才短缺、技术薄弱等难题亟待解决

主持人:康复病区在日常运行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如何解决?

应海霞:面临康复医师人才短缺、技术力量有待提升、康复治疗设备有待更新等难题。我们采取这些解决办法:一是专家对口支援,通过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模式,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康复科医疗服务。二是有序安排基层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康复治疗技术实力。

主持人:日常运行中,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还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怎样解决?

黄显来:主要面临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医务人员年龄老化、人员缺乏、职称学历偏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增人较难。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加强医学生定向培养力度。全市统一面向基层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医学生,培养计划由各县(市、区)制定,2023年全市培养了162名,2024年计划定向培养170名,按照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定向培养的医学生长期或以轮岗方式到村卫生室工作,人事、薪酬等纳入卫生院体系管理,逐步解决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不足和能力短缺问题。二是提升现有医护人员能力。2024年,我们将以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为抓手,对基层医护人员开展模块化同质化培训;乡级医疗机构和村级医疗机构各选派100名医务人员赴上级医疗机构进修,不断提升现有基层医护人员能力。

主持人:当前,流感集中暴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层医疗场所,如何应对患者集中就医?

黄显来:一是延长服务时间。在患者集中就医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将延长服务时间,确保每位患者得到医治。二是做好相关药物储备。重点做好退烧、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药品储备,按不少于1个月用量准备。三是严格落实工作流程。对发热患者就医时,严格落实流行病学史问诊和相关登记工作。四是严控交叉感染。严格控制人员聚集,避免产生交叉感染。

市民声音 新冠疫情后,我市医疗救治经验有了哪些提升

市民何女士:今距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近1年了,3年疫情给我市医疗救治带来了哪些经验,医疗救治体系如何上下联动?

游祖平:我市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遏病亡”的总体目标,完成疫情时期医疗救治任务。其间,我们总结提炼了“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分级诊疗、资源保障、人员培训、监测引导”等六大工作机制,这些机制经验,同样适用常态化防控下各类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的医疗救治。

今年,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我市医疗救治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强化全市医疗机构值班值守、物资保障、人员调度等工作。进一步简化、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二是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先后组织5次国家、省、市三个层面的培训,特别加强了儿科、呼吸科、急诊科、发热门诊医生和护士的培训。三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通过省、市两级媒体,对全市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疗机构开设点位、时间、咨询电话等情况进行公布,引导群众分级分层、科学合理就医。四是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医疗。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为患者提供互联网复诊、分时段预约诊疗、线上咨询、药品物流配送等服务,引导错峰就诊。五是进一步强化药品储备。督促医疗机构按要求储备支原体、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用药品1个月以上。六是新增200张ICU床位。将新增200张ICU床位纳入民生实事,按要求配足配齐呼吸机等重症救治设备,6月底前通过了省级验收。通过以上工作,在今年3月的甲流疫情以及近期的支原体感染和流感期间,全市医疗救治工作总体平稳有序,保障了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网友“郭郭子”:疫情期间的核酸采样亭去哪了,如今发挥了哪些作用?

游祖平:我们对全市1173个核酸采样亭进行了改造再利用,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实施,目前改造已全部完成。有的改造成爱心驿站,增添了洗手台、热水器、微波炉、小冰箱、医疗箱、手机充电宝、雨伞等物品,为群众及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提供休息场地。有的改造成健康驿站,我们与镇街卫生院对接,免费为群众提供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医疗定点服务。有的改造成商业驿站,免费提供给糖画、捏糖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给本土优质农户推广本土特色农产品,帮助他们提高收益,扩大影响力。还有的改造成文化驿站,用于学习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打通宣教最后一公里,活跃文化生活。根据采样亭所在地特点,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改造成特色驿站,如母婴室、治安岗亭、调解室、微型消防站、游客服务站、学校平安联建点、事件处理站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