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农业在全国都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摄影:记者 郭秋月
●“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
——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期间强调。
●“我们的发展绝对不能陷入到资源诅咒中去,不能走资源越多的地方越贫困的老路。”
——省人大代表、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州州长何华谈大理农产品发展缺乏深加工能力。
●“在山区和高原山区,我们种植的青稞对人体非常好,但现在综合开发还没实现,很粗放地利用。下一步如果青稞能够深度开发起来,对云南和迪庆的特色农业可以做出很大贡献。”——省人大代表、迪庆州州长黄政红谈如何深度开发迪庆特色农产品。
●“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开放农业,是促进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省政协委员、云南农大副校长唐滢建议。
●“我们很多云南特色农业产业还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来使产品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提高它们的附加值,是我们要做的。”——省人大代表、德宏州委书记王俊强介绍。
在云南调研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洱海畔的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
习近平强调,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习近平对云南的干部强调,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推动云南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南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等7种作物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橡胶、野胶、野生菌等多个农产品产量全国第一。农产品也跃升为云南第一类出口商品,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各类电商之上,来自云南的农产品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对象。如何让云南的农产品更有特色,更有质量;如何让云南的农民收入更多,生活更舒适;如何让云南的农业发展走上现代化之路,这都成为了今年云南省“三农”工作的重点。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委书记王俊强:德宏云南特色农业需要延伸产业链
两年前,云南省委出台《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开放优势巨大等条件,打造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两年,德宏是如何发展特色农业的,具体思路是什么?“我们的特色农业就是要打生态牌。”王俊强这样描述德宏在发展特色农业中的定位,并介绍了具体的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巩固提高已有的传统产业,比如说咖啡、柠檬,及延伸出来的产业,这些都要巩固提升。”王俊强说,第二个方面则是要进一步加大新的产业形态培育。
其介绍,新的产业形态培育包括两方面,一是产业链延长。“我们很多特色农业产业还停留在初级产品阶段,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来使产品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提高它们的附加值,是我们要做的。”王俊强说,第二方面则是要培育一些特色农业新的增长点。
其举例介绍,德宏的生态养殖业很好,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就地加工,将能够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产业链衍生出其他服务类产业来,比如流通产业、牧草、饲料、疾病防控、金融等,这些就是新的增长点。
“不能仅仅一个产品就是一个产品,要把产业链延长,真正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是我们在考虑的,也是着重要做的。”王俊强说。
省人大代表、大理州州长何华:不能走资源越多地方越贫困的老路
大理州核桃的名气已经响当当,但核桃种植进入高峰期之后的大理州是否会遇到新的挑战?省人大代表、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州州长何华表示,大理州还有四分之三的核桃没有进入盛产期,产业链延伸问题迫在眉睫,需要政府“杞人忧天”去解决。
据省林业厅的统计信息显示,目前,大理州种植核桃面积1015万亩,占云南省3900万亩的26%,种植范围覆盖了全州12县(市)99%的乡(镇)、88%的行政村和50%以上农户,核桃收入占到了农民年收入的30%以上,已经成为大理州覆盖面最广、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大的惠民产业。
“现在有一个问题,大理的核桃接下来怎么办?”何华说,现在大理的核桃种植面积过千万 亩,但产业链很短也很小。现在核桃产业的延伸加工产品也就是核桃乳、核桃油,而且这些产品的产量都很小,如此发展是肯定不行的。
何华说,大理州现在还有四分之三的核桃没有进入盛果期,如果这些核桃树进入到盛果期市场的供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何况全省还有其他地方的核桃要大量上市。因此解决核桃产业后续发展的问题十分关键,也迫在眉睫。
大理州同整个云南省一样,农产品发展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链的短小,缺乏深加工能力,从而致使资源的红利流到了外地。省外城市将原产品进行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云南人只拿到微薄的利润。“所以我们的发展绝对不能陷入到资源诅咒中去,不能走资源越多的地方越贫困的老路。”
何华说,解决好农产品发展的后续问题,就要考虑好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大理州正在积极推动农业产业深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也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省人大代表、曲靖市市长范华平:特色农产品网上网下要配合销售
范华平代表介绍,曲靖市提出通过建设专业化生产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品牌化、品牌农业工业化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对滇东粮仓、高效经作、山地牧业、高效渔业、高效林业及创汇农业“六大产业板块”发展作出规划,看力打造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高效、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科技水平,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扶持新型主体,强化示范带动,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接下来,曲靖市将突出重点,择优选择3至4个重点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实行高强度扶持,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品牌,强化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影响力大的品牌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企业融资担保新机制,着力破解农业企业的资金瓶颈,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信息化和特经农业的融合,不断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向前发展。
范华平举例,像曲靖的火腿产业发展,火腿的生产从生猪的养殖开始到加工,再细分到各种食品环节,比如说宣威火腿做的云腿月饼和其他糕点,另外还细分到火腿罐头,再到旅游食品,产品品种丰富,尤其在突破传统营销方式上也要下功夫,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实体店的销售,才能扩大消费的范围。
省人大代表、迪庆州州长黄政红:要深度开发迪庆特色农产品
迪庆是青藏高原的东南沿,是云南省最高峰地带,在黄政红看来,云南提出的特色农业产品在迪庆有非常好的发展条件。
“迪庆的特色农业产品要讲究高、精、细、量不大。大面积规模性的发展在迪庆做不到。”黄政红说,迪庆本身是立体气候,海拔最高6740米,最低1300米,它所拥有的特色是区块不同,生物资源包括农业特色的产物是不一样的。
黄政红介绍,在高海拔地区,迪庆拥有虫草、贝母等高山药材,以及以松茸为代表的各种菌类,这种大量种植是不可能,所以只能用精、特来发展。迪庆现在也正在思考通过高科技手段来开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当地的老百姓做出贡献。
“在山区和高原山区,我们种植的青稞对人体非常好,但现在综合开发还没实现,很粗放地利用。下一步如果青稞能够深度开发起来,对云南和迪庆的特色农业可以做出很大贡献。”黄政红说,以青稞为例,可以生产青稞酒、青稞啤酒及面条等各种食品,迪庆将在这一方面进行深挖,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开发。以葡萄为例,迪庆的赤霞珠等葡萄品种非常好,法国的轩尼诗已经到迪庆来建酒庄,建葡萄基地,今年就能开始出酒,这款酒如果运作好,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优质葡萄酒。
此外,黄政红也表示,迪庆的牦牛、藏香猪等有非常广阔的开拓前景,只要深度开发,迪庆广大人民将通过保护生态、开发生物资源获得很多收益,尽快走向富裕的道路。
省人大代表、勐海县县长岩总:勐海申报国家粮食生产重点扶持县
“勐海请求省里帮助申报国家粮食生产重点扶持县。”勐海县县长岩总,29日当着代省长陈豪的面如此陈述。陈豪对这项请求表示支持,他说这有助于全省保障粮食安全。
据岩总介绍,勐海目前有农田118.4万亩,2013年全县粮豆产量突破2.7亿斤,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产。去年,勐海县早稻种植面积8.9万亩,较上年增0.4万亩,增幅4.5%。勐海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西双版纳州大粮仓”,多年来对全州、全省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一旦申报国家粮食生产重点扶持县成功,勐海每年能获得国家500万到8000万元的补贴,这些钱我们就可以用来搞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高产田改造等。”岩总说。
近年来,勐海努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粮食作物间套种,有力推动了全县科技增粮工作的开展,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顺利推进和粮食作物的丰产丰收。单是2013年,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6.5万亩、玉米高产创建2万亩、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20万亩。2013年,勐海县还开展冬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示范面积2053亩,平均每亩单产1885.4公斤,总产量达387.07万公斤,与全县非示范区前三年马铃薯平均单产1501公斤/亩对比,亩增产384.4公斤。
勐海还积极发展茶叶经济,现在全县有茶叶51.1万亩,普洱茶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境内的大益茶业集团成为利税大户,农民也因此增收明显。
民建云南省委、政协委员袁晓瑭:云南特色农产品建议进一步“触网”
当前,“电商”、“网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易平台,但农村和农产品却普遍“触网”不够,制约了发展。2015年的云南省两会上,民建云南省委的一份集体提案,以及政协委员袁晓瑭的提案,均指向这一话题,建议建立和发展电子商务,让云南的特色农产品进一步“触网”。
两份提案都建议,首先应制定相关政策,明晰推进农村及农产品“触网”的具体规划,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权责;此外,加强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也是两份提案中共同的建议。
具体实施方面,委员袁晓瑭建议,将农产品电商项目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建立集中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通过政府与电商的共同定位,挖掘产品,建立一个以本地文化为核心的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工旅结合的APP平台,“今后人们只要用手机、电脑等任何可上网的设备,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捷实现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的生活消费,以及互动体验和精神享受。”
民建云南省委的提案中则建议,建立农业产业链联盟,将农产品产销各环节联系起来,使农户的农产品生产与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运输、销售等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农业分享其他相关产业的收益,获得比传统产业生产更高的利润,具体可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和“农户企业化”等模式,促使资源向优势产品、优势行业集中和整合,以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此外,民建云南省委的集体提案中,还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建议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经济体的农产品跨境电商新模式;建设由政府引导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物流联盟;构建农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化。
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唐滢:云南农业应发展集约化试点
“云南农业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水平跟全国来比还不是很高,存在产业布点较多,小而散的情况。”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唐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对云南农业进行集约化发展,形成产业规模。
“云南特色产业非常鲜明,比如烟、茶、花卉等产业,其他省份是无法代替的。但最后只是作为一个原材料的供应地。”唐滢表示,云南农业的发展应当引进现代化的理念,电子商务引进农业产业链中去,用于推销农产品。
唐滢认为,农业科技要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理念、观念、管理模式要现代化;整个农业发展的方式要现代化,集约化的管理等等,以前都是粗放型的,现在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农业的人才队伍要完善,包括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农民素质都要提高。
唐滢建议,云南特色农业可以先做一些示范区或试验区然后再推广。建议云南省集中一些力量研究一下灌溉农业,在试点之后推广,这样做对农业的推广作用会更大一些。
“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的农业合作,发展开放农业,是促进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省政协委员、云南农大副校长唐滢建议,云南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
唐滢建议,结合国家农业总体规划和我省特色开放农业发展战略及我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的现状,建议由云南省农业厅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对外科教合作发展规划,明确农业对外科教合作的重点领域与重点任务,增强云南与东盟国家特色农产品合作的互补性,提出推动云南省农业“走出去”的有效措施。
云南信息报 记者 刘相妙 袁海毅 韩海阔 朱虹 江枫 实习生 栾译闻
编辑侯权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