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仅有70余亩的养殖基地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产业链。牛粪、秸秆、树枝……这些都是蚯蚓们的“口粮”,它们每天要吃掉大量“垃圾”,生产出蚯蚓粪用于生态种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6月15日,在位于海城东四方台街道火石村的华扬金龙特种养殖合作社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养殖床一垄一垄地铺开,形式大小统一,合作社带头人顾晓光扒开阴暗潮湿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红色蚯蚓不断蠕动。
“别看蚯蚓小,但它们浑身是宝,生态经济效益好,蚯蚓粪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还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谈起自己的事业,顾晓光颇为兴奋。
44岁的顾晓光是火石村本地村民,以前一直从事建筑工程的工作,收入较高,生活稳定。2018年,对黑土地有着特殊情怀的顾晓光选择暂时放弃建筑工程进军农业,寻一方田地耕一寸净土。
在选择农业项目过程中,顾晓光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蚯蚓养殖。“养殖蚯蚓可以解决农村的牛粪污染问题,蚯蚓可以作为鱼饵和药材等售卖,蚯蚓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一举三得。”在看到其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后,顾晓光决定发展蚯蚓养殖。在村里的支持下,顾晓光流转了70余亩土地,引进“大平二号”优质蚯蚓种苗,做起了“新农人”。
蚯蚓是怎么养殖的?顾晓光领着记者来到蚯蚓养殖基地。基地内,几名工人正在挑牛粪,将发酵好的牛粪往左右两边蚓床上堆,堆起的“高地”便是蚯蚓的“爱巢”。“蚯蚓的食物就是发酵的牛粪,把牛粪往蚓床上堆,它们自己会去吃,这样就可以吸收养分。每亩地每月大约消耗农家肥料5吨。”顾晓光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启动蚯蚓收获机。不一会儿,一条条蚯蚓就纷纷从地里冒了出来。
“蚯蚓养殖不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产业前景广阔。”顾晓光说,蚯蚓干作为中药材原材料,具有市场需求大、繁育周期短等特点,经济效益极高;且蚯蚓可松动土壤,解决土壤板结、酸化、微生态破坏等问题,将秸秆粉碎与牛粪混合发酵还可作为养殖蚯蚓的饲料,让此类农业废弃物有了好去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
顾晓光介绍,蚯蚓只需一次性投苗,一般出货期为3月中旬至10月末,天气好气温高的情况下,每15天出货一次,气温低的时候,40天左右出货一次。每亩蚯蚓年产量能达到2000公斤左右,利润可达到2万元以上。
随着蚯蚓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顾晓光还通过整合蚯蚓整个产业链条,打通技术及销售壁垒,发挥蚯蚓增值效益。目前华扬金龙特种养殖合作社已成为集蚯蚓养殖、蚯蚓销售、蚯蚓衍品为一体的多元化合作社。合作社的产品包括蚯蚓干、冷冻蚯蚓、蚯蚓地龙蛋白酒、蚯蚓有机肥等多个品类。顾晓光也成为海城市的蚯蚓养殖技术专家,家乡致富带头人。
“最初我从事农业只是因为一份情怀,但我渐渐意识到,养殖蚯蚓能变废为宝,是一项经济和生态效益兼具的事业。”谈及发展,顾晓光表示,从小了说,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干,一起致富增收。从大了说,就是想通过蚯蚓产业建造一个农业产业绿色循环经济链,既能保护“绿水青山”,又能创造”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