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回应策略【内容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集体教学是一个主要的方式,而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回应的技巧与质量。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回应现状后,提出了改观现状的“提升式回应、归纳式回应、赏识激励回应、追问扩思 回应、互动式回应”等策略,以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回应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集体教学是一个主要的方式,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 师的回应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因此,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 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对幼儿回应的技巧与质量。《纲要》中提到教师要转变角色, 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那么,怎样的回应才是积极有效的教学回应,我们 进行了一些探索。 在实际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更 好地回应幼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1.简单重复:即教师对幼儿的回应只是对幼儿回答的简单重复,没有自己的主 见。老师没有对教材进行充分解读,没有充分分析幼儿当前的已有经验,未能充分 估计到孩子的能力表现、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可能出现的话语,所以在回应上只能是 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简单重复。

2.一味表扬:教师对幼儿的回答只作“棒棒棒,你真棒”等一味的表扬。当教 师经验不足,不能及时抓住孩子有价值的话语进行回应时,第一反应就是对孩子进 行表扬、鼓励,反正采取正面教育总不会错。因此表现出回应策略不够丰富。 3.不置可否:当对于幼儿的回答不切合教师的需要或超出教师的预料时,教师 没办法回应,只好不置可否。也就是说教师较多关注自己的各种教育行为、意图的实现与否,较少顾及幼儿的情感表达。 4.急于求成:当幼儿的回答不能顺应教师的期望时,教师没有等待幼儿,而 是着急着把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告知幼儿。 5.“爱憎分明”: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对老师的回答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千姿 百态的。但从教师的期望值来看,教师往往把这些分成两部分,且有不同的反应: 一部分是积极的,就是说教师期望孩子回答出来的,另一部分是消极的,就是说教 师不希望孩子回答的或者说教师根本没考虑到的。对于前部分的回答,教师的回应 很积极,从教师的语气、评价上能反应出来;而对于后面一部分的回答,教师的回 应则相对消极,这就是所谓的“爱憎分明”。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 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给孩子。

由此看来,当孩子生成问 题时,教师的有效回应便成为问题能否保持、能否开展、能否深入、能否解决的关 1.积极解读幼儿,打好回应基础其实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只有倾听孩子的声音,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走 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教师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活动的 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倾听并读懂幼儿的语言是有效回应幼儿的前提,是教师 对幼儿的反应准确地作出价值判断的第一步。因为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丰富多彩 的书,是成人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书。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才能欣赏孩子的“奇 思妙想”,才能接受并努力为孩子的探索发现提供机会和条件。幼儿的生成活动无 时不有,无所不在,只要预设的活动目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有幼儿的参与,便有 幼儿生成活动的契机,教师有效的回应策略就是“善于观察、积极解读”,教师应 当把这当作自己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锻炼和挑战的机会。对于幼儿的观点和意见,教 师不仅要耐心倾听,而且要依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解读与推测,做一名积极的解 读者。不仅要充分分析幼儿当前的已有经验,努力搞清楚每个幼儿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还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也就说,我们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

2.丰富相关经验,推动主题活动 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度,即有赖于幼儿的兴趣,还有赖于幼儿自身的体 验和知识经验。幼儿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而教师对 幼儿的回应也能进行相对的预设,师幼之间才能产生有效的互动。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可通过提供前置材料、前置问题、体验前置等多种途 径与手段,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如:小班语言活动《香香的被子》中,要让幼儿 感受到被子的香味,教师在活动之前就可以带领孩子们晒被子,在午睡时引导孩子 们闻被子;中班健康活动《露水蘑菇》的劳动体验,也是需要在课前进行的。孩子 有了此类生活经验,就会在活动表现出积极的状态,否则当孩子们进行信口开河的 想象时,教师们的回应只能是被动的。这些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体验,为推动主题 活动和教学活动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基础。 3.做好充分预设,储备回应素材 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要充分预设到幼儿的情况,如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是 幼儿会有哪几种表象,对于幼儿不同的表现,教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去回应,通过 充分的预设,储备素材,这样,教师在活动中就会心中有数,回应就不会显得单调。 如数学活动《自编8 的加法应用题》中,教师请孩子们根据提供的数学算式自编应 用题,有孩子编的是关于苹果的,第二个孩子马上接下去编梨子的。

由于教师在课 前已经预设到了这一点,因此教师的回应就是:“刚才两位小朋友用水果编了应用 题,真棒,谁还会用别的来编一编呢?”这样的回应既对幼儿进行了肯定,而且还 对幼儿的思维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幼儿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充分预设是教师进 行良好的回应的有效前提。 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 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有效回应: 1.提升式回应——教师在幼儿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对于这种回应,教 师在活动之前对所执教的内容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 如《小螃蟹找工作》中理发店里有哪些工作,教师就应该清楚理发店的工作就是洗头发、剪头发、烫头发等,那么对于幼儿的百花齐放的回答,教师最后都应提 升到这三个工作上;饮食店里的工作同样教师要进行提升,而不是幼儿所说的炒菜 的,切菜的、送菜的,而是厨师、切菜工和服务员;商店中广告员的概念教师必须 有一个完整的提升:广告员就是专门吸引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的人;又如《认识数 字5》活动的“4 添上1 是5,数量是5 的东西都可以用数字5 来表示” 等等这些 引导语都是对幼儿回答的提升。需注意的是,教师的提升必须是正确、科学的。

2.归纳式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要进行梳理和归纳。 如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阿丁尿床了》中,幼儿到书中去寻找妈妈的爱时,教师 对幼儿的回应就是“这是一个温柔的妈妈、这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又如 前面所述的大班数学活动《自编8 的加法应用题》中教师对于幼儿自编应用题的回 应也属于归纳式回应。 3.赏识激励回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有针对性的表扬 激励幼儿。 中班健康活动《露水蘑菇》活动中,教师有这样一个场景: 师:劳动过后感觉怎么样? 幼:舒服„开心„等,这时有幼儿回答说很热、很累。 如果教师这样回应:你说劳动后很累,是呀,说明你在劳动时一定很努力,出 了很多力气,所以会累,嗯,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这样的回应既肯定了幼儿的表述,对该幼儿的爱劳动进行了鼓励,同时使其在 他幼儿面前也树立了榜样,相信对其他幼儿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4.追问扩思回应——这种回应中教师必须运用追问,而追问的问题必须扩展幼 儿的思路。 还是以《小螃蟹找工作》为例: 举例一: 师:第二次,小螃蟹来到了什么地方? 幼:饭店、饮食店。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饭店里有哪些工作呢。

幼答:烧菜的工作。 教师第二次追问:做烧菜工作的人我们叫他什么? 幼:厨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追问扩思回应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有效的回应方式,但是 有些教师却不敢去追问,总怕幼儿的反应会让教师措手不及,其实只要执教的老师 心中清楚我这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只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一定会达到扩思的效果。 5.互动式回应——把发问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提出问题。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探 究的兴趣有效提升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提出的问题或教师本人向幼儿提问的方式,经常使幼儿面 临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或幼儿的问题来激思引路,这有助于幼儿明确探究 活动的方向,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如中班语言活动《会爆炸的苹果》中,幼儿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这些 气球怎么都是红的?这时如果教师马上把正确答案给孩子“因为苹果都是红色的, 红色的气球才像苹果呀”也可行。但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将“球”又抛给了孩子, “是呀,气球怎么都是红色的呀?谁来告诉他?” 教师引发幼儿提问,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当幼儿向教师发球,提出问题时,教 师没有作答,而是用反问,将幼儿抛过来的球又抛给幼儿,由单一的师幼之间的互 动,巧妙的引发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全班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幼儿的经验,达到了互动式回应的目的。

1.走进幼儿,成为孩子们的益友 我们知道,幼儿突然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 这正是机会,教师应捕捉它们、创造条件,提供刺激、诱发经验,在幼儿自身需要 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发展的需要。这些孩子们感兴趣或关注的对象应该随时成 为我们的活教材,这是生成课程的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 的表现和反应,敏捷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 生互动。”只有深入的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及认知需要,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恰到好处的做好回应,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需要。 2.专业提升,成为孩子们的良师 教师自身专业化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必须在长期 的教学实践中学会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学会分析,正确判断生成内容的教育 价值;学会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学会回应,提高教育机智。教师只有具备这些相 关的教育技能,才能有效地回应幼儿,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教师应作为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积极的促进者,适时地 对幼儿的报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 培养我们的孩子愿意提问、敢于质疑。做到有问必应,应必扩思,共同促进孩子们 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华:《议如何在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上海学前教育网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