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桂林大圩熊村为例
【摘要】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对于旅游资源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观光旅游已经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古村落淳朴的民俗民风,体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古村落旅游开始成为人们的旅游焦点,作为一种有人文特色的资源进入旅游市场。对于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古村落的旅游开与发保护以及带动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大圩熊村为例,介绍其主要的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适合熊村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 古村落、旅游开发、旅游开发策略
一、前言
古村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古村落旅游开发最具吸引力的项目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古老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淳朴的民俗民风,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成为古村落旅游中最重要的部分。以北京的灵水村、燕家台村,河北的于家村,山西的张壁村、乔家堡村、安徽的西递村、屏山村,江西的江湾村,广东的自力村,贵州的镇山村,广西的大圩古镇,靖西旧州古镇为代表的古村落,已经成为古村落重要旅游圣地!
桂林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众多的古村落中,其中大圩古镇,阳朔兴平古镇、恭城古建筑群等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桂林自古以来就享有“甲天下”的佳誉,这里山清水秀,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本文主要以大圩熊村为研究对象,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熊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以及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适合熊村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策略。
二、古村落的界定和价值
(一)古村落的界定
古村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是先人留下来最大的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演绎变迁的见证,值得我们探讨和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当前,对于古村落的界定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刘沛林先生认为:“古代保留下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的村落,是现代环境里所能见到的古代村落”。[1]冯骥才先生认为:“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古村落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鲜明的地域个性;二是建筑格局保存较为整体和系统;三是有较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制订了古的村落认定标准:一是古村落的传统建筑风貌保存完好;二是古村落的选址和格局保存着传统的历史文化特色;三是古村落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活力。[3]麻欣瑶、丁绍刚认为,古村落是一种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记录和体现,是当地人文历史和村民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以及生活、生产活动的体现 [4]笔者认为,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不可再生的,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它具有浓郁的古韵氛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每一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旅游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古村落的价值
熊村街道、房屋建筑物错落有致,其布局独具风格,整体古朴典雅,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每家门前几乎都有一条小河穿过,颇具江南水乡风韵,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熊村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不仅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货物集散地、转运站,而且还土特产的加工地,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繁荣将近600年,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熊村大部分传统古建筑物都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整体古朴典雅,历史悠久,古村落中古建筑物、街道的功能布局、结构样式、色彩装饰等方面和村中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熊村大部分古建筑都保存完好,至今还有人居住,村内许多古老的水井,如土地井,至今还在为古村落发挥着它们实用的功能。
(三)古村落概况
熊村地处于桂林市大圩镇,距离市区26千米,距离著名的商埠大圩古镇8千米,熊村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不仅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货物集散地、转运站,而且还是土特产的加工地,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繁荣将近600年,到现在已经有 2000多年的历史,要比大圩古镇还早1000多年。后来因铁路的开通,古商道逐渐没落,熊村也随之衰落。根据当地人介绍,在南北朝时期,今熊村圩上和圩的附近村庄就已经有熊姓人家居住、繁衍生息。熊家禄带同六子到这里居住以后,将这里称名为“大熊村”。到南宋时期成圩以后,方名曰“熊村圩”。也有人将其称之为“大熊圩”。1987年11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吕孟禧、蔡中武、吴中任等三人编著《广西圩镇手册》载及:“熊村、逢三、六、九为圩期,属大圩镇。在灵川县城东南22公里,人口1680,汉族,操西南官话,南宋成圩。中曾于战乱。农贸以草蓆、草帽为大宗,赶圩3000人。”[5]村里现在大约有800多户,将近5000多人,全村40%以上居民是姓熊,其余姓氏有冷姓、黄姓、朱姓、王姓、陈姓、彭姓、于姓、樊姓、杨姓、罗姓、文姓、肖姓、周姓、秦姓、石姓、张姓、蒋姓、邓姓、候姓、段姓、唐姓和胡姓等。分别组成了老龙船、乌龙船、子兑龙船、熊子龙船、李子龙船和神子龙船等六个龙船,传说先祖承载这六条龙船迁徙于此地。
熊村街道、房屋建筑物错落有致,其布局独具风格,三街六巷,大小不一、街道路面或以石板或以鹅卵石铺砌成,干净整齐,两旁的居民房多为高墙深院,各家各户都建有铺台,独特的砖墙纹路,整体古朴自然,每家门前几乎都有一条小河穿过,颇具江南水乡风韵,浓浓的古村韵味。熊村街多、巷多、井多、桥多、拱门也多。街主要有正街、水街、玉带街等;巷主要有文庆巷、德胜巷、杨家巷、土地巷、黑暗巷、鼓楼巷等;井主要有老龙井、土地井、鼓楼井、臭水井、文庆井、城墙井、杨巷井、黄寺井等;桥主要有迥龙桥、大渡桥、马路桥、榆树桥、刺树桥、接龙桥、双龙桥等;拱门主要有长发门、永兴门、天相门、仁寿门、紫气门、永宁门、德星门、文庆门等,这么多的石拱门中,紫气门地势最高。大圩熊村于2017年入选广西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三、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古村落旅游开发及发展奠定了基础。桂林是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其山水享有“甲天下”的佳誉!然而熊村位于于桂林市东南部,地处于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熊村具有依山傍水的传统格局,涧沙河与西马河水分别从熊村的东西两旁自北往南流过,到前面不远的上桥村前汇合,不仅可以灌溉熊村附近的农田和果园,同时,河里的水流经村里的“三街六巷”,因此,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大门口小河边上搭起一块大石板做小桥,并砌起台阶,这样各自在家门口就可以洗菜、洗衣服和挑水。熊村南面和东面两侧不仅地形广阔,离漓江也仅有八公里,而且后面两边都是群山连绵,森林茂密,可谓有山有水,自然景色迷人,是适宜人群居住的绝好地方。
(二)人文资源丰富
1.传统的古建筑
熊村大部分传统古建筑物都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结构以叠梁式木质为主,有青砖外墙,也有泥砖墙,整体古朴自然[6]。部分房屋具有 “欧式风格”的特点,,有些墙壁上还保留着许多“文革”时期的标语口号,比如:一切跟随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等等,每座古建筑物都见证了熊村的兴衰历史。古建筑物主要有祠堂、会馆和宗教等建筑,如熊村祠堂,李家宗祠、湖南会馆、江西会馆、万寿宫、上寺、下寺、黄堂寺等。根据当地人介绍到了熊村必须要去“熊村最高处”,即万寿宫,到宫殿里“沾沾福气”,传言说可以保人健康长寿,事事顺意。
熊村街道错落有致,其布局独具风格,三街六巷,大小不一、街道路面大部分以石板或鹅卵石铺砌成,干净整齐,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据当地人介绍熊村圩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成圩,居民人数逐渐增长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商业店,加工作坊也开始建立而运营,因此形成了流传至今的“三街六巷、九个井、遍街尽铺店”的庞大的村落及其圩市。街主要有正街、水街、玉带街等,为便于商品交易,这里还因商品的种类设行,肉行设在正街上,蔬菜行设在正街底,稻米、面粉、黄豆、豆制品以及其他零售的农副产品等行均设在永安门外,也就是从紫气门开始到玉带街之间;柴火木炭行、帽行、蓆子行设在玉带街;农具行设在调子评;石灰行设在李家坊;铁匠、木匠铺集中在黄寺坪。巷主要有文庆巷、德胜巷、杨家巷、土地巷、黑暗巷、鼓楼巷等;铺面有江西会馆和湖南会馆。
熊村共有九个拱门,现在尚存8个,有的建在主街道两头,有的建在街与巷之间,或以石砌,或以砖砌,分别是长发门、永兴门、天相门、仁寿门、紫气门、永宁门、德星门、文庆门等,这么多的石拱门中,紫气门地势最高,从水沟边上往上走穿过门洞,到正街上共有48级,当地居民称之为48坡。其中永安门、紫气门、德星门的上方还有残存的楼房。根据当地人介绍,以前有许多的土匪强盗,为了防止他们进村,每个街巷都会有一座石拱门,门上都有建有楼房,专给守门人居住和观察门外情况所用,昼开夜闭,防止土匪强盗进村抢劫偷盗。众多的石拱门,形成了整个熊村的安全防御结构。
这些古老建筑和街道不仅有着浓浓的古村韵味和浓厚的商业气息,还体现了古建筑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传统的文化特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每一处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2.当地的民俗文化
熊村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不仅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还蕴含着丰富的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老龙船”、“耍众亲”、商业文化、宗教文化以及各种民俗民风都具有当地的特色。
熊村圩地处古商道,人来人往,众多的商人聚集于此,也不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信仰的宗教有儒教、道教、佛教,由于信仰的人比较多,所建的庙宇也比较多,在建国初期还保留着10座。现今虽然只剩下关帝庙,但是熊村老圩浓郁的宗教色彩依旧存在。代表性的庙宇有上寺、下寺、关帝庙、黄坪寺、圣母宫等等。古时熊村不仅是湘桂古商道上的一个货物集散地、转运站,而且还是土特产的加工地,因此熊村的“三街六巷”、会馆、以及房屋的布局摆设都显示出浓厚的商业气息。旧时的熊村除了唱彩调、演桂剧之外,另外开展一项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是划龙船比赛,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以划龙船的形式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为此他们以姓氏或以街巷,分别组成了老龙船、乌龙船、子兑龙船、熊子龙船、李子龙船和神子龙船等六个龙船。除此之外,他们还在过年时节“舞狮子”、“耍众亲”,走访兄弟村,向兄弟村拜年,与兄弟村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关系。其中“舞狮子”、“耍众亲”等节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
(三)市场需求充分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对于旅游资源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观光旅游已经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农村生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体验古村落淳朴的民俗民风,体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由此,古村落旅游开始成为人们的旅游焦点,作为一种有人文特色的资源进入旅游市场。例如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洲古村落,已经有 1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清官村”、“历史名人周敦颐爱莲文化名村”等美誉,经过这几年,在政府和居民全力配合下,逐渐开发成为人们休闲旅游、采风作画、建筑研究,民俗民风研究的好去处。近十年来,成功吸引了二三十万的游客,其中就有来自46个国家的外国游客近10000余人。这充分说明了古村落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市场需求充分,相信熊村在保护性的旅游开发下,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
四、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困境
(一)古村落房屋缺乏保护
熊村古村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大部分传统古建筑物都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以叠梁式木质结构为主,经过多年风吹雨打,许多古建筑已经有倒塌,屋顶漏雨,木质的屋梁被腐蚀等残忍现象,加速了它们即将走向消亡。熊村分为老村和新村,老村就是有古建筑物的一边,新村就是如今村民所居住的新建的楼房。绝大部分人都迁往新村居住,只剩极少数家境比较困难的村民和老人还在老村居住,仅有少部分古建筑物保存完好,但是有居民随意将老房子拆掉新建了楼房,旧房新房穿插在一起,这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传统风貌。老房子滞留无人打理,有些村民将房子用来养牲畜,有些屋顶已经倒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村民的保护意识不强,由于资金缺少问题,居民不愿意主动维护和修缮,即使已经维修好的房屋,也没有按照古建筑具体细节修建,导致了古村落的传统风貌丧失。当地政府投入的资金少与开发商较少,旁边的村落和熊村的居民开发意见不一致,这导致了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古村落自然环境差
随着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家家户户几乎都建有沼气池、化粪池等生活设施,但是由于村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欠缺,基础设施配套不全,都将污水随意排放至门前的小河中或者熊村河内,白色垃圾随处可见,严重污染了河水,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古村落的道路硬化、巷与巷之间太窄,交通不便利,网络覆盖差、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废水处理等设施简陋或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具有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村民的外迁新村,加速了熊村老村的空心化。
(三)开发旅游产品单一
熊村的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种类不够齐全,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没有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雷同性的旅游产品投入市场,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参观。目前来熊村参观的游客比较少,大部分都是散客。根据当地人的介绍,平时上班时间一天仅有两三个游客,并且大部分都是老人。礼拜天游客会比较多一些,大部分游是学生和老师到熊村写生作画,也有旅游团开大巴车到此游玩,多则一天两三百人,少则十来个人。村中没有专业的导游讲解,观光游玩一圈就离开了,不能够深刻了熊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古村落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就是古村老房,祠堂、寺庙等旅游资源,基本上没有可玩的旅游项目,没有比较有特色旅游产品从心底打动游客,感受不到游玩的乐趣,不能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这就是造成仅有散客的原因之一。
(四)古村落开发滞后,宣传力度不够
熊村古村落的特征与其他村落的特征大体相同,没有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品牌,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宣传力度不足,影响力不大,不能吸引跟多游客到此参观。古村落的知名度不高,没有主动宣传和组织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没有充分借助新媒体手段来做宣传,使得游客们获取熊村古村落的信息少之又少,这就不能提升古村落的知名度,由于居民的意见不统一,旅游开发商无法正常施工,这就导致了古村落开发滞后。
五、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策略
(一)制定古村落保护措施和规划还原
古村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古村落是先人留下来最大的文化遗产,也是农耕文明演绎变迁的见证。政府应与村民协商制定古村落保护措施和实施规划还原措施,在维修保护和开发旅游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古村落的“原始性”风貌,只有这样才能从现实意义上的保护和开发古村落,发展具有古村落特色的旅游。当地的管理部门应调动熊村居民的积极性,提高村民的保护意识,坚持落实到户,把蓄养的牲畜迁往出去,将房屋清理干净,将已破损的房屋、寺庙等在不损坏古村落原始性的情况下进行修复。创立居民参与机制,激发他们开发旅游的热情。古村落旅游开发是一个艰辛而持久的过程,应尊重居民的开发意愿,取得居民的信赖与支持,在开发过程中,居民也能在其中受益。这样不仅保护性的开发了旅游,也能带动本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熊村古村落地形广,人员比较复杂,一个开发商是开发不了整个熊村古村落,应该大力宣传和招商引资,与各村落之间协商好一个好的方案,共同开发古村落。
(二)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古村落自然环境
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古村落开发旅游具有一定的重要的意义。如果自然环境不好,就算古村落开发得再好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旅游效果。熊村的熊村河、涧沙河、西马水和穿流于老村、新村三街六巷街巷的小溪流,能共同孕育了熊村秀丽、迷人的自然景色,因此、保护熊村的水资源特别重要。应该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村落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案,提高居民的保护环境的意识,禁止将生活废水排放河内,禁止将白色垃圾扔进河内,应该安排居民定期清洁公共服务设施,和河里的生活垃圾,美化古村落环境,让游客有一个更好的旅游体验。
(三)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旅游产品
共同探讨一个可行性的旅游开发方案,丰富旅游景点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对熊村可持续性旅游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村口建筑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培养专业讲解人员,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让游客能够得到称心如意的旅游体验。合理布局古村落的商业区,避免出现与古村落氛围不协调的现象。从熊村修建一条自行车车道至大圩古镇,这样可以吸引游客骑行进入古村落。熊村凭借依山傍水的优势,以熊村河为中心,建立一个划竹排,赏美景的一个旅游项目,建立乡村旅馆,休息庭,餐饮等服务设施,游客游玩到此,不仅可以在河边边休息边观赏自然风光,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体验农村的生活,感受古村落独特的文化魅力。积极开发当地的土特产,比如桂林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桂花糕、桂林菜、灵川狗肉、水糍粑等特产,并对其进行包装销售。增加娱乐性的民俗活动,定期举行,让旅客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增强游客的参与性,比如桂林彩调、桂剧、大圩文场等。
(四)大力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加大宣传力度
熊村古村落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厚的古村韵味,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正是人们所向往的乡村旅游生活。由于熊村古村落知名度不高,导致旅游开发滞后,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非常重要。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应与当地居民共同合作,将收集好的历史文化资料制成具有特色的宣传手册,并发行出版,让更多游客能够购买查阅和了解古村落。当地的管理部门可以与桂林当地的旅行社协商合作,成为合作伙伴,开拓旅游市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可以借助网络建立一个熊村古村落旅游网或者与其他旅游APP合作,将古村落推销出去,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可以借助熊村周边的旅游景点的影响力,比如大圩古镇、古东瀑布等景点,达成合作的关系,形成一个特色的旅游路线。
六、结语
古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不可再生的,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后人保护与传承下去。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进入旅游市场,提供了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熊村古村落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是一件很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充分合理的利用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开发区域,降低对古村落的破坏程度。
注释:
[1]汪欣:《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韦个案》,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4.4 第40页,转引自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M],三联书店 1997.
[2]冯骥才:《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灵魂不能下跪——冯骥才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 第11页
[3]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的《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2012.2.22
[4]麻欣瑶 丁绍刚: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9(4)
[5]吕孟禧 蔡中武 武中任:《广西圩镇手册》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
[6]大圩古镇沙子镇熊村空间分析对比taodocs.com/p-71695950.html
[7]张慎娟 陈晓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桂林市大圩镇熊村为例》
参考文献
1、卢松 陆林 徐茗《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经济地理,2005年
2、张慎娟 陈晓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桂林市大圩镇熊村为例》
3、《徽州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003-2009
4、 陈小红:《传统聚落型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温州苍坡古村为例》,硕士论文,2014年4月
5、况学东:《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南宁市木村为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月
6、李霄鹤,兰思仁:《古村落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7月
4、 杜晓芬:《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探究—以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古镇为例》,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16期
7、 罗艳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以山西平遥西源祠村为例》,硕士论文,2008年5月
8、唐艳,吉世虎:《邢台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交流研讨,2016年第2期
9、孙国花:《大坪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硕士论文,2014年12月10日
10、朱良文:《对传统村落研究中一些问题的思考》,南方建筑,2017年1月
11、龙瑛:《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间题研究—以岳阳市张谷英村为例》,硕士论文,2010年8月9日
12、王天鹏,靳松:《古村落民俗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反思》,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一期
13、牛丹丹,段渊占:《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京西灵水举人村为例》,
湖北农业科学第51卷第10期,2012年5月
14、欧阳铁铸:《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灵山县一马肚塘村为例》,硕士论文,2015年6月
15、王燕,孙德亮,张军以,周秋文:《贵州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13,通1(6);221-225
16、任媛媛:《桂林江头洲村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探索》,上海电力学院学报第30卷,
2014年11月
17、韩松:《徽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平衡研究—以唐模村为例》,硕士论文,2010年6月
18、王玉:《基于村民对古村落文化认知度调查的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绍兴古村落为例》,硕士论文,2013年5月25日
19、张建忠,刘家明,柴达:《基于文化生态旅游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后沟古村为例》,经济地理,第35卷第9期,2015年9月
20、周其厚:《论桂林江头洲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3期
21、孙银玉,韩海东,黄志婷,高霞:《浅析原生态视角下徽州古村落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以宏村为例》,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1卷第1期(上),2015年1月
22、潘彩霞:《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硕士论文,2011年6月
23、朱恩光:《湘桂古商道上的熊村》,建筑旅游,2 0 0 6年第2期
24、 罗艳霞:《新农村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以山西平遥西源祠村为例》,硕士论文,2008年5月
25、张慎娟,陈晓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桂林市大好镇熊村为例》,社会科学家, 2017年3月(第3期,总第239期)
26、李德武:《淄博蒲家庄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研究》,硕士论文,201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