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是影响经济增长、创新创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在“放管服”改革推动下,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便利度大幅提高,一起来看看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典型经验做法。

北京

税务局发布最新《优化首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备忘录》。2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连续第六年发布《优化首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备忘录》,系统总结回顾了2023年度北京市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与实践经验。在智慧办税方面,不断加速数字技术和税收业务深度融合,优化纳税人缴费人网上办、掌上办体验,主要税费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开业、发票、退税等8个高频业务可以“自动办”,同时,不断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税务”融合,将缴纳社保费、车船税申报、车辆购置税申报等21项税费业务上线北京市政府“京通”小程序。在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方面,连续10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围绕首都特色,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迭代推出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等五批109项措施。此外,减税降费支持政策不断落地,推出便捷化服务,让“真金白银”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比如,创新开发电子税务局“消息定制”功能,制定了精准推送“一政策一方案”,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推出征纳互动服务新模式,构建“事前精准推送、事中办问协同、事后跟踪评价、全程智能交互”的互动服务等。

天津

市交通运输委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正式发布。市交通运输委近日发布《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共包含15条,主要分为3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提升政务服务方面的措施共9条,主要是进一步优化涉路施工延期申请办理;优化大件运输审批,对本市及跨省大件运输(I类)采取“快审秒批秒办”审批模式,加快审批进度;探索“智能审批”新模式,推进普货车辆年审和“两客一危”从业资格认定智能审批;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车辆更新过户与相应小客车指标申请业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国内船舶管理实现告知承诺审批;对作业集中区域渔业船舶检验提供上门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高频事项“掌上办”更便捷;打造“政务点点通”新媒体服务品牌,让群众获取信息更直观;通过推广“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事项,努力打造全天候服务型政府。监管与公平机制方面的措施共3条,主要是强化政务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跨部门联合监管、规范交通运输执法行为,形成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方面的措施共3条,主要是推进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高质量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满足企业、群众多方诉求,服务企业良性发展。

河北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要坚持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政务服务事项进大厅要应进必进,推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发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真正把12345热线打造成为智慧高效、惠企利民的“总客服”。二要坚持聚焦企业关切,不断提升要素支撑水平。让融资渠道更畅通,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平台,更好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让供地方式更灵活,健全规划、招商、供地、退出等全周期管理机制,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让人才要素更匹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京冀劳务对接合作,打造高水平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让资源保障更有优势,着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加强水电气热讯等供应保障,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三要坚持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秩序,不断提升市场活力。深化拓展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持续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涉企政策要精准直达,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四要坚持依法平等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法治保障能力。提高执法规范性,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做到执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提升社会信用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进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增强企业安全感,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切实用法治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

上海

《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发布。《行动方案》包括对标改革提升行动、企业服务提升行动、监管执法提质行动、区域标杆创新行动、营商环境协同共建行动等5项行动,共150项任务举措,重点在“两降一减”上持续发力。一是降门槛。深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得、权益保障等方面,推出更多创新举措,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二是降成本。突出土地、融资、物流、用工等各方面政策集成发力,进一步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尤其是落实好国家出台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三是减跑动。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便利性,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加强政企沟通,强化服务和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力提升企业感受度和获得感。

山东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畅通企业退出渠道。在企业开办领域,大力推进企业开办持续优化,率先实现自然人与企业法人混合签名,提升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企业开办网办率超过98%。率先全面实行“一业一证”改革,创新推出证照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改革,办理材料、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均压缩50%以上。率先在全省实行经营主体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解决了申请人不会填、审查标准不统一、信息难共享等问题,大幅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的便捷程度。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应用,率先实现纸质营业执照与电子营业执照“二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次数达5000余万次,居全国前列。在全省企业满意度调查中,“企业开办”指标连续多年居18个评价指标前列。在企业退出领域,率先实行企业注销“一件事”集成办,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人社厅等九部门,减并材料、优化流程,将企业依次向各部门分别提交材料的传统模式,改造成“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并行办理”模式,实现企业“一网”申请全部注销业务。深入推进简易注销改革,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耗时减少一半以上,注销效率大幅提升。2023年,全省七成以上企业通过简易注销渠道退出市场。探索建立“代位注销”制度,为解决“僵尸”企业注销难问题,2023年起,山东省全面实施经营主体“代位注销”制度,助力1.14万户“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加速了经营主体的“新陈代谢”,经营主体质量持续改善。

河南

聚焦重点产业链 多部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维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链企融资需求清单。将结合28个重点产业链培育行动,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产业链节点企业和发挥强链补链稳链作用的优质中小微企业,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二是畅通融资信息对接渠道。将引导辖内银行、保险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机构探索建立重点产业链专属金融服务模式,主动对接链上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集成力量创设金融服务顾问团队,有序提供投融资对接、财务顾问、规范培育、改制辅导等综合化服务。三是提升产业链信贷服务质效。将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建立产业链信贷支持机制,设置专项信贷计划,优化融资产品结构,实施专属激励,在客户准入、信贷审批、风险偏好、业绩考核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管理,持续加大对产业链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甘肃

去年超90万户经营主体享受税费优惠。2023年,我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78.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90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占比超70%。一是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30条。拓展“银税互动”,帮助超9.5万户次民营企业获得贷款近830亿元,并与工商银行联建“普法网点”和“便民办税缴费服务站”,打造“10分钟税费服务圈”。联合省司法厅命名省内首批“枫桥式”调解组织。率先制定20条服务措施,保障甘肃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推动出台《甘肃省税费征管保障办法》,联合制定西北五省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依托大数据平台,加强最高开票税额审批监控,抓好企业所得税管理。

青海

20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印发《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我省通过深入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深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等举措,以信用赋能强化监管,深入推动监管行风建设,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省内民营企业竞争力;通过深化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促进经营主体注册注销便利化、加强公平竞争政策落实等手段,持续优化市场监管服务,破除市场壁垒,为省内民营企业提供优良的营商环境。

吉林

省市场监管厅强化制度创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市场监管部门行政许可办理。依托许可e窗通系统固化审批流程,实现市场监管领域17个大项、37个小项行政许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打造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办理体系。二是解决经营主体“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证照一码通”改革,依托准入e窗通系统,根据每个经营主体的经营范围来智能推荐需要办理的许可事项,由系统自动生成整合了多个许可事项的电子申请表单,推送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在线并联审批,审批后将许可信息同步整合至营业执照二维码当中,做到“一键导航、一表申请、一次办理、一码关联”,实现准入准营同步提速。三是解决经营主体非常关切的“入市容易退出难”问题。全面推行企业注销“一件事一次办”,对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偿完结的经营主体,以承诺方式实施简易注销程序,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依托注销e窗通系统,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商务等部门注销功能,实现一次申请、分别受理、同步推送、并联办理。

呼和浩特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化”建设纵深推进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一、以“智慧化”支撑筑牢监管防线。以科技为抓手,支撑智慧监管。一是为实现创建惠民目标,在大型农贸市场切入智慧管理,实现市场数据一屏展示、市场动态实时监管、食品溯源“码上显示”。二是建设完成呼和浩特市液化石油气瓶智慧监管平台并投入使用,对充装配送企业钢瓶档案信息及充装前后检查、气瓶检验等11个环节进行动态数据全流程监管,实现钢瓶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化。二、以“品牌化”赋能助推产业发展。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将“蒙”字标认证工作作为打造农畜产品品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指导企业建立标准、制度、产业、质量管控、推广等“五大体系”,全力推动“蒙”字标成为呼和浩特市优质农畜产品“代名词”。以“党建引领”,促进首府奶业、草种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三、以“立体化”执法优化市场环境。集中开展“衣食住行”等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实行“你点我检”的社会联动、横向协作的部门联动及“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借助市区两级的“立体执法”,打造执法为民的“铁拳”品牌,一人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铁拳”行动突出贡献个人,经验做法被总局“铁拳”行动简报采纳,供全国交流学习。四、以“规范化”引领强化基层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是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基石,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大连

《大连市2024年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发布。聚焦加强惠企政策供给、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加强法治维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政府监管水平等重点内容,共推出了5个方面23项60条具体措施,涵盖了大连市加快“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明确的各项相关任务和改革举措。注重从产业营商环境优化层面谋篇布局,突出发挥营商环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海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助力作用,着重在新兴产业、海洋产业、氢能产业、航运物流、船舶工业和外资外贸六大领域提升能级,打造政策引领、链群聚合、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长春

司法局以优质司法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所有涉及市场主体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充分听取和采纳市场主体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持续清理与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符的政府规章和政策文件。禁止以备案、年检、登记等各种名义变相设定行政许可。二是规范依法行政打造宽松法治环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为其留足发展空间。变“严罚式”为“容错式”,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依托“长春智慧法务区”平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调解、仲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聚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鉴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法律机构,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国际化法律服务生态圈,不断提升法律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为长春地区的市场经营主体集中提供优质、智能、便捷的法律服务。

南通

“万事好通”3.0到来!厚植营商“沃土”。2月18日下午,南通召开2024“营商环境提升年”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4“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方案(“万事好通”3.0版),包含18项突破性、引领性、彰显南通特质的改革举措,推动“六大环境”再提升,打通营商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