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规模化工厂化的猪场而言,生长育肥舍就好比是一个成品车间,此阶段是猪场盈利的冲刺阶段,此阶段的生产成绩可能决定一个猪场的盈亏。但多数情况下,猪场往往侧重于种猪和仔猪的投入,忽视对生长育肥猪的投入,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做好准备工作
在育肥前为了确保育肥猪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要做好育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圈舍的清洗和消毒、免疫接种和驱虫等。目前规模化猪场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上批猪出栏后,下一批猪入舍前要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使用2%-3%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再使用20%的石灰乳粉刷墙壁,然后空舍1周后再转入。用于育肥的猪在仔猪阶段就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相关的疫苗,在育肥期则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防疾病的传播,从而确保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保育猪在育肥前要进行一次全群性的预防性驱虫工作,以后则要每2个月驱虫1次,驱虫药要选择广谱、高效、低廉的,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处理,进行堆积发酵。
2、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分群。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于生长育肥猪实行群体饲养时要合理的利用圈舍的面积,以提高劳动效率,因此在育肥前要对猪群进行合理的分群。仔猪在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前需要分群,在保育结束后进入育肥前也要重新的进行分群,其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在分群时要尽量让同一品种、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相差较小的个体分为一群。在分群时可猪鼻喷漆酒精等有浓郁气味的药液,或者选择在夜间先组群,再分群,以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一旦完成分群工作就不可轻易的调群,否则会破坏猪群已形成的群体秩序,引起不良反应。
及时调教。生长育肥猪在分群结束进入育肥舍后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教,即进行采食、躯卧、排泄三点定位的调教,这样不但有助于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和干燥,还便于管理,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有利。在进行调教时要根据圈舍的条件来进行,对于全漏缝式地板,在调教其排泄时只要育肥猪不将粪尿排泄到食槽中即可,而对于实体地面的圈舍,粪尿需要每天打扫,在调教时则要求育肥猪在定点排泄。在调教时在猪进圈前可将排泄区内放入一些猪粪尿,在猪进舍时将全群赶到排泄区,让其在此地点排泄,这样看管三天后即可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群体的饲养密度,每一群体规模的大小和饲养密度的高低都会对猪的育肥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猪体拥挤,引起骚乱,使群体间打斗的现象增多,休息的时间减少,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速度减慢。而如果群体的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圈舍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并且在寒冷季节不利于保温,也会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一般生长育肥猪适宜的饲养密度应为每圈10-16头,实际的饲养密度还要根据生长育肥猪体重的大小和猪舍的条件来灵活掌握。
3、提供适宜的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生长发育肥猪的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好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圈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育肥舍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的措施,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防止育肥猪发生冷、热应激而影响生产性能。一般育肥猪舍的温度易控制在15-20℃。育肥舍要保持干燥,相对湿度易保持在60%-70%,如果湿度过大会加重寒冷和炎热的不利影响,还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增加猪群患病的几率。猪舍内的粪便、猪的呼吸以及饲料的腐败等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而使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另外,如果舍内过于干燥,还会引起舍内粉尘量过大,引起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和尘埃,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除此这外,还要做好圈舍日常环境的卫生清扫及定期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时不宜长时间的使用一种消毒药剂,以免产生耐药剂,最好1个月换1次消毒药。
4、做好疾病预防
猪群只有健康无病才可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规模化猪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疾病的防治方面要以预防为主,治疗相辅为原则。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场区内消毒、圈舍内消毒、工具用具的消毒以及带猪消毒。另外,在发病高峰期也加强消毒的强度和频率。对猪群进行科学的免疫,猪场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做好保健工作,定期的驱虫,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时要选择适宜的驱虫药,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虫源。
一、免疫疋刚提
生长育肥猪的免疫一般只有五号病,因此对保育仔猪要做好一些重大病;毒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的疫苗接种工作,并定期的进行抗体检测,以保证生长育肥猪不发生重大病毒性疾病和烈性传染病。
二、苗养是基础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约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和降低饲料成本是最切实可行的。一般情况下猪场总是将最差的饲科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发霉的情况下,为降低损失,只好饲喂育肥猪。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要保证不用变质的饲料原料,更不能用发霉的饲料原料,需提供营养全面、平衡的饲料来增强猪只的免疫机能,提高猪只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营养全面、平衡、品质优良的饲料就是最好的药物。
三、药防是必要
要注重预防用药,淡化治疗,加强饲养;树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结合的观念。猪只在转群或免疫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的药物,连用3-5天。生长育肥猪会在某一日龄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或肠道等疾病(如所谓的13周龄墙、15周龄墙、18周龄墙等),针对此种情况应提前选择一些广谱或具有针对性的药物i的药物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选择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秈高霉素、氟苯尼考、痢茵净等。
用药的原则:采用脉冲式投药,根据所选的药物特性并参照说明书来决定用药剂量,连用5-7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预防保健,可选用一些疗效一般、价廉的药物。当猪群有发病的征兆或已发病,就要选用高效的药物(有时价钱贵的药不一定就是好药)。救病如救火,要注意用药的时机,不能坐等专家或者实验室的诊断,要积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支持疗法,更不能迷信某种药物是“仙丹”,非它不行。尽可能的联合用药,但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多用些能增强猪体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E、GS、电解质等)。
四、管理是关键
首先,保证全进全出批次化是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如做不到,很造成某一种疾病在同一猪舍内的循环感染。其次,定期消毒能减少或消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度化,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如,每周2次的带猪消毒;每周1次的全场道路及环境消毒;每次售猪前后对售猪台消毒;空棚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后消毒等,然后对有传染性的病猪要隔离饲养;棚舍内的病死猪要及时运走并进行化制或深埋,以防病菌扩散感染健康猪群。
—般情况下,在有漏缝地板或有外运动场的猪舍,密度要求不小于0.8m2/头;而在水泥地面上,要求每泪者至少为1m2。如果密度高,肥猪的应激反应加重,猪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曰产曰18-2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如喷淋、负压通风、冲水等)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如双层吊顶、烧炭炉、垫稻草等等)。 合理的组群:按个体的大小分群,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弱猪适当调群,特别在每次换料时要调群,将体重不达标的雏鹰生态猪调出不换料,但也不要频繁的调群、混群。加强通风:育肥阶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又与棚舍内的尘埃、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湿度可以影响猪舍内氨气和尘埃的浓度,因此要及时通过开门窗(根据风向来开窗)来进行通风换气,同时要注意舍内温度的变化。
按照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制度来管人;通过奖罚机制来调动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执行力的团队,提高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人的因素往往决定一个猪场的兴衰成败。 为生长育肥猪提供最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和抗病能力,并能达到最佳的饲料转化率。猪其实也是好奇、聪明的动物,对良好的管理也会产生良好的回报,所以我们要积极为其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不快乐的猪是不会为猪场带来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