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食用菌的年供应量,常同时采用露地栽培和保护区栽培。保护区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采用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应考虑自然条件和场地布局,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保护区生产的开发,也就是建造智能食用菌大棚,改变传统人力为主的管理模式,用现代化技术,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种植。

一、选址

要建设大面积连栋的智能食用菌大棚,应尽量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地块:

①大棚建设点地形开阔,东西南北四周无高遮挡物,不影响采光,避开风口和风道。无烟雾、有害气体和污染源;

②土壤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无盐蚀等污染;

③足够的供水和排水能力,包括水源、水质、水动力和排水工程;

④靠近干线公路,交通便利,便于培养基原料、成品销售等物流运输,建立原产地市场;

平菇种植技术大棚_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_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

温室大棚二、总体规模

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结构尺寸,但一般情况下,一般温室跨度为6~12m,海湾约4m,屋檐高度为3~4m。对于自然通风的多跨温室,当侧窗与脊窗组合使用时,温室宽度应限制在50m以下,30m左右。对于机械通风的多跨温室,温室的宽度可适当延伸,温室长度没有明确要求。

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_平菇种植技术大棚_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

智慧温室三、主要结构

①通常采用热镀锌钢管为主要承重结构,室内二跨或隔间应安装垂直对角支撑。温室外护结构和屋顶也应考虑必要的空间支撑。在基础上锚定对角支撑物(斜拉杆),形成空间力系统。

②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

③结合选址地区为南方、北方,确定大棚是否需要具备抗雪承载力。在北方使用时,设计雪荷载不应小于0.35kN/m²。

④智能食用菌大棚常年运行,还应考虑设备重量、植株起吊重量、维护保养等多种负荷因素。

⑤采光屋顶一般设计为半圆拱,也可悬挂在日光温室铝膜反射幕内,以提高温度和填充光线。温度是冬季食用菌生产的限制因素,温室和大棚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持食用菌的温暖。在注意采光保温的前提下,处理好前后适当的跨度、高度、屋顶角的厚度、后墙与屋顶,以及前后屋顶水平投影长度的比值,选择性价比高的养护结构如骨架材料、后墙和屋面保温材料、不透明和透明的覆盖材料。

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_平菇种植技术大棚_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

温室大棚

温室骨架是整个多跨温室的主要结构,其质量直接影响温室的施工质量,一定要根据标准来选择材料。在任何低价格的背后,都带来了材料质量的低标准,甚至通过工作减少了材料,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注意事项:

①棚杆表面光滑,导热系数低,棚膜不损坏;

②安装方便:轻、硬,便于拆卸、安装和运输;

③防水性能更强,不怕风、雨、日晒;

④无毒、无害、无辐射。玻璃、阳光板都是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

⑤强度高,抗老化,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特别适合在地震多发、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使用;

⑥温室骨架的长度、弧度、高度、跨度、厚度可任意调节,以满足建造跨度为8-16m的温室,适合机械化、设施化设备运行,比如:加湿器、冷风机、换气机、补光灯等设备;

应用效果好,采光面可设计成弧形,透光面角度提高,透光好,棚内温度高。

四、智能化应用

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_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_平菇种植技术大棚

菌菇智能控制系统

也就是应用菌菇养殖管理系统,主要构成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控制柜及管理云平台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传感器获取检测在智能食用菌大棚的环境数据后,上传至智能控制柜,经智能控制柜中转后到云平台,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以具体数字形式反馈给菇农,菇农结合种植经验及食用菌生长阶段的所需环境,设定何时开启通风、何时关闭除湿等。将原本需要人工进行的大棚管理操作交由系统来执行。

平菇种植技术大棚_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_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

环境监测

智能化应用指的是安装部署系统硬件设备,即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柜。采用壁挂式安装,用螺丝固定在大棚内壁上即可,并接入到云平台上进行数据管理。同时需要将冷风机等环控设备也与云平台接入绑定,实现对大棚环境的监测-调控-反馈一体式管理。

平菇种植技术大棚_大棚种植技术平菇技术要点_大棚种平菇的效益分析

管理云平台

原则上一栋种植一种食用菌的大棚,安装一套系统。单栋食用菌大棚面积过大,达到几百、上千平的面积,为提升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宜考虑部署更多传感器,获取实时精准数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