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位于蕉岭县三圳镇河西村的千年灵芝合作社种植基地里,不锈钢架子上的灵芝子实体已呈现出深赤色,扇形的菌盖上累积了厚厚一层孢子粉。“这一批灵芝是4月19日上架,现在正处于弹粉期,预计5月底就可以收获孢子粉。”千年灵芝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涂利平告诉记者。
从单刀独干到成立合作社、开展企业化经营,从两百棒起步到实现7万多棒规模化种植、年合作生产30多万棒灵芝菌棒,从单纯种植到制种、接种、种植、加工全链条生产……近20年来,涂利平、丘丽梅夫妇不仅靠自己种植赤灵芝增加收入,还通过“合作社+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振兴了一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承其父志
带动村民种植灵芝增收
5月中旬,在占地1500平方米的三圳镇有机灵芝高产示范基地里,河西村50多岁的村民、合作社成员张美秀时不时查看灵芝生长情况。“现在正是灵芝弹粉的时候,控制好了温度和湿度,就可以等候孢子粉丰收了。”张美秀告诉记者。据介绍,张美秀加入合作社已有十多年,除了在该基地务工,她还在自己家中也种植了赤灵芝,一年可增收3万多元。
涂利平的爱人丘丽梅在查看灵芝弹粉情况。
“为什么种灵芝?主要原因在我父亲,说起来我算是‘菌二代’。”涂利平告诉记者。据介绍,2000年,涂利平的父亲涂尔祥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多方打听之下,涂尔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了灵芝孢子粉,辅以灵芝子实体煲汤服用。
“当时我们的家庭条件不太好,加上当时灵芝孢子粉价格昂贵,一斤要2000多元,父亲就琢磨着自己种起了灵芝。”涂利平告诉记者。2002年,涂尔祥经朋友介绍购买了灵芝菌棒,将家里的卧室改造成种植灵芝的“温床”。一开始只种了两百多棒,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家中位置不够便另外租赁了房屋。2012年12月,涂尔祥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成立蕉岭县千年灵芝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菌包、种植技术等服务,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赤灵芝,共同增收致富。
2014年,涂尔祥因病情恶化去世。临终前,涂尔祥将灵芝种植的棒子交到了涂利平手中。“当时,我们的灵芝种植规模已经达到2万多棒,还有不少村民加入了合作社。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辜负父亲的期盼,要把合作社做强做大。”涂利平说。
规范种植
致力打造灵芝行业标杆
“任何产业,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流程,都难以发展壮大。”一开始接手灵芝种植,涂利平因经验不足,也走了不少弯路,曾有一年因菌包感染青霉病损失20多万元。为解决灵芝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他探索与科研院所合作,找到了技术“外援”——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并积极参与开展多项技术成果示范应用。
在河西村石窟河畔的河堤旁,一座不起眼的客家民房里,锯木搅拌机、菌包装袋机、高温高压灭菌锅、无菌接种房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是我的老家,当年,父亲便是在这里种植出第一株灵芝,如今已经被改造成多个灵芝菌棒加工室。”涂利平说道,从以前购买菌包种植灵芝,到如今自主制种、接种、破壁加工等生产全过程规范化、标准化,合作社已经实现灵芝种植、生产、加工“自由”。
涂利平与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林新在基地查看灵芝生长和弹粉情况。
“蕉岭县千年灵芝专业合作社是我市灵芝栽培技术最规范的合作社之一,生产的菌包质量好,废包率低,目前已在蕉岭各镇,及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等地供应推广。”市微生物所所长林新说道。如今,该合作社已成为梅州市灵芝虫草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与市微生物所、省农科院蔬菜所、省微生物所等深度合作。我省肇庆、广州,云南彝良,福建龙岩等外地客商还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购买菌包等。2021年,合作社15名成员年生产赤灵芝菌棒30多万棒,收获灵芝孢子粉5千多斤,灵芝子实体6千多斤,年收入达160多万元。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李艳良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连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