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卧室窗外的“野鸽儿”们(确切的说应该叫无主的鸽子)相处最少有八个月的时间了,它们在“自生自灭”的情况下经自繁和入伙的方式从刚开始的三羽发展到现在居然也有九羽之多,回想起来之所以能在没有笼舍的情况下养着这些鸽子,全是因为它们那种“鸟为食亡”的天性。
要说这些鸽子的由来,最早应该要归功于本楼的一个公司食堂,人来人往的食堂每天难免会有一些多出来的饭菜,厨房为了节约粮食,三天两头会把剩余的白米饭拌上一些糠拿到本栋顶楼的天台晒干后另作他用,就是这个动作吸引了这些四处觅食的野鸽子。
渐渐的顶楼的天台成了野鸽儿们不定时的觅食场地,这种情况自然逃不过爱鸽人的眼睛,于是我也贡献了家里的剩饭,加入了投食的队伍,渐渐的其中一羽带着绿足环的灰雄鸽跟我熟络了起来,敢于在距我一米之外的范围当着我的面大口朵颐。
大概是在断续投喂两个月之后的一天下午,我惊喜的发现常在天台(33楼)活动的三羽野鸽,开始出没在我卧室(11楼)后窗放置空调的平台上,于是就此开始了“居家投喂”的新模式。自1月14日到今年8月,半年以上的投喂和观察,现将我观察记录的野鸽们的繁殖现象分享给大家。
灰壳雄和雨点雌
最早期到后窗平台上来觅食的小群体,由以上所提到的绿足环灰壳雄和一羽光脚中雨点雌鸽组成的一个配对,外加一羽单身深雨点花头白条母鸽共三羽鸽子所组成。
最早的时候,我在后窗挂着一根PVC塑料管,投喂的时候让饲料顺着管道滑落到平台上让它们自由取食,起初除了投喂饲料再没有其他,饲料组成主要是比例对开的稻谷和高粱,外加少量黄豆。
因为鸽子们来去不定,为了观察它们,后来就将饲料的投喂方式,改用一个系着细绳一面开口的透明矿泉水瓶子当它们的饲料槽,并在系着饲料槽的细绳中间系着一个小铃铛,这样只要鸽子们来吃食我就知道了。
初见小灰1
据记录2月3日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灰壳雄和雨点雌带着它们的第一个孩子来觅食,从这羽幼鸽身上带着的小黄毛推断其大约为35日龄,反推其出壳的时间应是1月28日前后。代号:小灰1,雄性。
接着是一个月之后的3月6日早上见小灰1跟着父母来觅食的时候,如影随形其身边又多出一羽深灰色幼鸽,腰部夹杂几根白毛,眼角有小白眉,反推其出壳时间为2月20日前后,代号:小灰2,雌。
备注:此鸽后来有一段从4月20日至7月6日,约两个半月的时间未见其来觅食,本以为这是小鸽翅膀硬了外出自立门户的一种自然现象不以为意,但最终“失而复得”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种现象如果放在家鸽,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游棚了。
在出现第二羽幼鸽之后,我在原来供应它们饲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饮水和保健砂的供应,本以为它们会再添新丁,但奇怪的是这个时候却出现了空窗期,甚至有一个大约半个月(5月9日-5月23日)的时间,却未见到绿环灰壳雄飞来觅食。
说来也巧这个时段正好是梅雨季节中的“入梅”阶段,是真菌最活跃的时段,而六月上旬到中旬则是“出梅”的时段。
再次见到灰壳雄和雨点雌繁殖的第三窝幼鸽,则来到7月9日。
这次的特别之处在于这一窝幼鸽两只都顺利养成了,是一雄一雌的两羽雨点鸽,中雨点雄鸽(从体格上观察,其比前两窝的兄姐更为壮硕,神态举止更早熟,鸣叫声音洪亮,颇有其父风范),浅雨点雌鸽,体态匀称,反推它们出壳的时间应为6月4日前后。
在炎炎夏日的广东,6月对于繁殖鸽子似乎太迟了(就应对鸽赛来讲出于鸽龄和换羽的考虑时间确实有点紧。),但是反观很多候鸟其实六月却正是雏鸟出壳的高峰,野鸽们在相对受人为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神奇地与候鸟们的繁殖期同频。
这个时候繁殖的幼鸽就是欧洲养鸽人所说的晚生鸽,也时常是一些养鸽人作为留种鸽的对象。可能是因为气温,食水和光照的原因就我观察与前两窝相比鸽质确有不同。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这窝全兄妹鸽在于7月31日由监控摄像头里拍下的视频显示,这对出壳最多不过60日龄的幼鸽居然也学会了采尾,也许这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我很好奇这对同窝鸽子成年之后是否也会自然组合成对,如有新奇发现再与藏友们分享。
待续。。。
文|林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