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根据各城市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特点,我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大致分为:重工业主导型、轻工业主导型、资源枯竭型和高科技服务型共四类。
重工业主导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集中了大批重工业主导型城市,典型城市如抚顺、辽阳、鞍山-本溪、大庆、唐山、淄博、太原和攀枝花等。它们依托本地丰富的煤炭、石油、金属等矿产资源,在历史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对资源的持续开发,重工业主导型城市也面临着资源供给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环境压力大等多重危机。
重工业主导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围绕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以技术为依托,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产业内部调整,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再加工,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第一产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走生态工业之路。
轻工业主导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橡胶、造纸、塑料、电子元器件、家居用品和家用电器等多个行业。轻工业具有“拉动内需,扩大出口,支撑就业,服务三农”的特征,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维护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份的轻工业在其工业结构中占居主导地位。我国轻工业主导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仍需加强,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环境压力大等方面,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
轻工业主导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应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企业间形成绿色供应链,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清洁型工业。
资源衰退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范围涉及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衰退型城市67个。资源衰退型城市的发展基础涉及到煤炭、森工、石油、金属等各类资源,共性特点为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不足,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
资源衰退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可以园区循环化改造为抓手,通过对资源的有序开发、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同时依托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和优化升级,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同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高科技服务型城市发展特点与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经验借鉴
高科技服务型城市往往拥有一流高校与重点科研实验室、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坚实的科技基础和快速便捷的物流运输,一般拥有本地的技术产业集群,如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武汉的东湖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这些城市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化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对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装备、关键共性技术等掌握不足,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方面。
高科技服务型城市编制“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需要从企业、园区和区域三个层次着手,通过渐进式地构筑和完善企业、园区和区域各个层面双向互动循环的复杂系统工程,形成由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全方位推进城市循环经济改革的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