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招标投标工作再上新台阶,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招标投标领域推广借鉴有关改革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将北京市全面提升交易效率和服务效能等10项典型示范经验,以及辽宁省强化评标专家管理等30项创新成果予以公布,鼓励各地结合实际,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在法治框架内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举措,持续优化招标投标领域市场环境。现将有关典型示范经验和创新成果的具体做法公开,供各地方、各单位参考借鉴。
北京市结合交通、水务、勘察设计等行业领域特点,大力发展“互联网+”招标采购,推进招投标领域全程交易“不见面”,围绕拓展交易领域、严格配套制度、优化系统设计和用户体验、助力智慧监管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交易服务。
(一)主要做法
1.不断拓展交易领域、延伸交易服务内容。综合交易系统立足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拓展全过程交易服务范围,在为全市区域范围内的交通、水务、勘察设计、造林、能源等领域的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提供全过程交易基础上,按照世行评价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提出的功能和标准,实现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署等环节在线办理。
2.严格配套制度,推广采用承诺制,助力事中事后监管。明确提出了限时办结、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档案管理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规则和具体工作要求,建立了场地、设备和设施使用、专家纪律、市场主体行为、投诉举报处理、业务保密、信息化设备设施巡检保养、异常情况处理、系统运维、机房设备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规范和运维管理制度。
3.系统立足服务,交易便捷高效。系统实现全过程的交易助手功能。从字段、流程、业务、文档、政策、常见问题等多维度提供详尽的帮助信息,随时提醒各类主体参与招投标活动所处的环节、状态和能够进行的操作等。立足各类主体需求,采用防出错设计,减少人为失误。
4.交易场所标准统一,实现现场交易活动智能化。一是智能引导。系统自动匹配“项目—预约—标室—专家”四维信息,对签到专家的评标封闭区通行权限进行自动授予、回收、调整,并与标室调整联动。二是智能调度。落地任务调度算法,自动调度信息发布设备在不同信息点按需发布引导信息,引导交易主体场内活动。三是智能见证。以一次场内交易活动的进程为驱动,自动对交易活动视音频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直播、点播,满足不同交易主体事中、事后的不同监督见证需要。四是智能分析。通过对日志分析、进场项目分析、场地使用分析、专家参评分析等多方面分析,有效地为智能管理提供信息依据。五是智能管理。从交易进场、标室预约,到场内交易活动调度引导,过程视音频见存证,封闭区通行权限授予回收,以及事后的存证视音频调取。
(二)取得成效
北京市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系统重点部署在市政务中心的综合分平台,已在各区分平台落地推广,为交通、水务、勘察设计、造林、能源、信息化等领域公共资源交易提供全过程电子交易服务。截至2021年3月30日,综合交易系统注册市场主体用户8924个,累计为3375个进场项目提供了电子招投标交易服务,涉及标段3968个,成交额总计410.34亿元;其中交通工程进场项目1288个,标段1733个,成交额145.62亿元。
(三)成果特色
1.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随着全过程电子化的推行,综合交易系统的勘察设计、交通、水务等行业领域每年约有3000余个招标项目使用相关电子招投标系统进行线上交易,企业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全部数据通过网络下载、上传,基本上可以实现“不见面”招投标。
2.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节约社会资源。综合交易系统通过实施全过程无纸化招投标,将原来传统的纸质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转为电子文件,可大大减少企业购买文件、打印封装纸质标书文件的相关费用。按照每本招标文件200元计算,投标人可减少招标文件购买费用600余万元;按照每家投标人每次投标打印标书花费2000元计算,可减少投标文件打印费用6000余万元。
3.签章和加密技术,保障文件合法和交易安全。综合交易系统使用数字签名,以CA锁为载体,电子章的表现形式,保证了招投标全过程的电子文件签章的合法性、有效性;可靠的加密技术,确保投标文件安全。综合交易系统依托于国密算法,使用CA锁对投标文件进行非对称加密,在综合交易系统上传的加密投标文件开标时只能使用加密的锁进行解密,减少报价等关键信息泄露的可能,保障了投标文件的安全。
4.电子辅助评标使评标活动更公平公正。综合交易系统可以完成对客观评审项的自动计分,对主观评审项辅助分析工作,从而防止人为计算失误;电子辅助评标系统采用模块化评审,把每个投标人的电子投标文件分成不同的模块,评标专家对分散的每个模块进行逐一评审,可以有效防止人为主观臆断,有效约束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保证评审的客观性;自动汇总所有评审结果,自动生成评标报告,过程中无需人为干预,大幅提高评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