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地做有情怀的农业
林恩辉从小在福建福安长大,是父母捧在掌心的独生女。小时候考得好成绩了,作为奖励,父母会带她去农村游玩。看到许多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那时候她就有了个想法,自己建一个庄园,通过科学种养殖的方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我从小就想建设一个生态旅游观光园,四季如春、鸡鸭成群,人们工作疲惫时可以到这个‘世外桃源’休息。”
林恩辉2008年毕业于厦门集美大学外贸英语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海拔近千米的高山区——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游览,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合发展生态农业,由此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0年冬,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揣着“田园梦想”,来到晓阳镇开始创建她的农业产业观光园——农博园。
挫折中寻找现代农业最佳模式
自称性格野得很的林恩辉,是个“女汉子”,打小就敢闯敢干,从不服输。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创业过程中她也经历了种种磨难。2011年春天,50亩进口的桃树由于人为的破坏,将除草剂当成农药,打到了桃树上,树苗的根部慢慢死掉。由于用药量太大,这些地一年之内都不能再种任何东西。林恩辉无助地站在林子里,看着辛苦建起来的桃园一片凋零,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她彻夜痛哭,万念俱灰。
就在举步维艰时,当地农民和农技人员为林恩辉提供了种植晚熟葡萄的新思路。晓阳镇是福安市海拔最高的乡镇,空气清新,土质肥沃,有着发展晚熟葡萄的天然优势。林恩辉发现高山晚熟葡萄栽培在当地颇具发展前景,“可是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粗放管理,增收手段十分有限。一个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在我脑海里诞生,那就是与当地农民合作,自己提供技术,农民提供田地,合作搞高山晚熟葡萄大棚种植。”
通过摸索,林恩辉最终采用“果树+牧草+禽畜鱼”的生态生产模式,以优质水果品种及全新配套种植管理技术为中心,树下种植牧草,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带动发展禽类养殖产业,以鸭粪、鸡粪反哺果园,实现果园提高质量增产增效、养殖户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多时序结合、多空间利用,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
合作社经济学
2011年9月,林恩辉了解到当地种植晚熟葡萄的人很多,但因为卖相不好,产量不高,赚不到什么钱。林恩辉发现村民种葡萄不赚钱,是因为不舍得花钱做大棚技术改造,而自己专门到郑州的果树研究所学习过葡萄种植技术。农业的利润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上,如果能发动更多的村民共同合作种葡萄,那么无疑可以共同把这个市场做大。
林恩辉开出了让村民难以拒绝的条件:林恩辉出钱帮农户建钢架大棚,免费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第二年如果亏了她一分钱不要,赚了利润对半分。于是农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葡萄园交给了她管理。她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投资60多万元引进了大棚避雨栽培。
由于晚熟一个多月,错开了当地葡萄大量上市的时间,新的大棚技术让葡萄品相和口感比以前提高很多,晓阳村的晚熟葡萄一下子在当地打开了名气,价格比往年提高了一倍,100多亩葡萄光利润就160多万元。2013年,“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使葡萄园再次喜获丰收,每公斤市场价卖到了24元,是实行合作前的两倍,当年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自2013年3月林恩辉成立葡萄种植合作社以来,已吸纳有社员102户。
创业感悟
回首磕磕碰碰的创业历程,她十分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借用当地一位领导的评价,林恩辉的创业模式,激活了一个农村,带动了一个产业。眼下,刚建设完农博园冷链仓储库,她希望在农业互联网这块能有所作为,正在筹划对园区进行改造,做好农业食品安全的溯源检测等环节。通过采用立体生态生产模式和合理的果种生产时间结构,将园区打造成循环、低碳、立体的现代化农业种养基地。
当看到园区里瓜果丰收、绿意盎然,也就是她幸福感最充溢的时刻。林恩辉希望通过科学引种、科学管理,带动更多农民一起走向致富之路。她的创业启示,也为广大返乡青年诠释了什么叫真正有情怀的农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