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种植_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_试种植藜麦探索致富新路子

在大宅村,长约两公里的大溪绕村而流。杨立轩 摄

试种植藜麦探索致富新路子_藜麦种植_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汕头将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杨立轩 摄

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_试种植藜麦探索致富新路子_藜麦种植

桥陈村打造的超300亩“湿地生态公园”雏形已现。杨立轩 摄

藜麦种植_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_试种植藜麦探索致富新路子

汕头将深度挖掘和展现汕头村庄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资源。 杨立轩 摄

试种植藜麦探索致富新路子_藜麦的种植与栽培技术_藜麦种植

桥陈村被列入第一批“红色村”示范工程。杨立轩 摄

星罗棋布的潮汕古民居,沧桑而不失韵味的古巷道……金秋时节,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让澄海区东里镇樟林古港这个历史悠久的村落热闹了起来,也让八方来客见证了初步完成保育活化的樟林古港。

在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修葺一新的许氏祠堂里,挂满了历代许氏先人的画像和介绍,讲述着许家历代英豪对中国近代、现代革命史所作的卓越贡献,反映出潮汕大地的人杰地灵。

漫步在南澳县后花园村“海阔天空”平台上,极目眺望,尽是碧海蓝天。不远处的一片茶园飘来淡淡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忍不住驻足深呼吸。

从空中俯瞰,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水稻产业扶贫基地前的一大片水稻挂果累累,丰收在望。“汕金桥”稻米自经营以来,已实现销售额120万元。

以上是这一年来,在汕头不断涌现的美丽乡村景象。这些村居不仅有优美的村容村貌,更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这些美丽乡村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旗帜。

拥有80%村居(社区)腹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实现汕头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强调,必须在前一阶段取得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找支点、出实招,再接再厉、全力推进,下大力气做出态势、做出经验、做出样板,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把汕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这场硬仗中,汕头以“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作为主要“武器”,利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乡风文明、人才“上山下乡”和脱贫攻坚等系列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数据统计,这阶段以来,全市累计清理垃圾杂物53万处,约7万吨;拆除违章构筑物23万宗、清拆危旧倒塌房屋5700多宗;整治露天粪坑2.5万座、整治零散禽畜养殖近5000宗,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专项行动外,“清垃圾、治污水”离不开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启用。据介绍,“村收集、镇转运、区(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健全,“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已建成并使用,村庄保洁基本做到了全覆盖。汕头各区(县)正积极推进以PPP模式整区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澄海区、潮南区和南澳县均已动工,部分项目已建成,潮阳区正进行设计环评、立项等工作。项目建成后,汕头将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为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以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5公里、安保工程118公里、危桥改造9座。各区县发动乡贤和社会力量投资修建农村公路,筹集资金5.6亿元用于改造公路。

目前行政村通客运班车率达100%,接下来将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攻坚工程,加快县道、镇道、村道改造升级,打通农村路网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有效连接,完善路灯、绿化、交通标识等配套建设。同时,结合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加快资源路、旅游路和产业路建设,打造一批“美丽农村路”“精致旅游路”。

乡村巨变吸引乡亲回流投资

获益于乡村振兴战略,澄海区莲华镇溪西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数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变化。今年76岁的溪西村村民陈亿有常住广州已有40年,今年他和老伴回到溪西村,看到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老决定在溪西村长住下来。

同样获益的还有潮南区仙城镇仙门城社区。该社区下辖有8个自然村,近3.1万常住人口,是汕头市最大的涉农社区,全国人口数量第二多的村居。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曾一度让该社区两委犯了难。

为了令村民信服,仙门城社区村干部将“武器”对准自己,自身先拆违,以此获取村民们的信任。短短一年,仙门城社区全面完成拆违任务,并建成村道30条,8个自然村的公园广场,还有老人活动中心、蔬菜基地、农家书院等基础设施。

社区环境的改善,得到乡贤们的认可。截至目前,仙门城乡贤累计向家乡捐赠的建设资金已达1.37亿元,用于支持社区建设公园、农民市场、修复一批历史建筑,升级治安系统。“我离开家乡已经有20多年了,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看得到政府的努力,这次回家乡投资建设,我们是出自内心和忠诚的。”旅居加拿大的乡贤赵财强如是说。

沟南社区建村至今已700多年,历史上名人辈出,人文底蕴丰厚,是许氏族人的乡愁所在。但过去一段时间,社区设施陈旧,违建突出。在乡村振兴和文明创建中,社区大力推进“三清三拆”,将旧池塘改造成了文化广场,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文化活动舞台,社区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有鉴于此,汕头明确市区两级财政将筹集资金34.8亿元,计划到2022年,把全市872个村(涉农社区)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社区)。

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清垃圾、治污水、修村道”的铺垫下,汕头各大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兴产业”的开展势如破竹,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是当下汕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之一。

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近年来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绿色乡村旅游,走茶叶专业村的发展路子,成为南澳远近闻名的致富示范村,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25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1350元。

龙湖区鸥汀街道旦家园的竹笋以口感清脆甘甜而远近闻名,社区因势利导做足竹笋的文章,将近百亩竹林承包给农户种植,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规范,延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生态旅游业,每年竹笋新鲜上市时,都吸引大批游客到此寻味。

濠江区玉新街道岗背社区则大打“岗背益母草”品牌,筹划将110亩的蔬菜基地统一规划成“益母草种植基地”,以经联社为实施主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为支撑,按照“农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以户入股”的发展模式发展益母草种植产业,实现生态农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发动贫困户参加合作社开展生产,以“贫困户+农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模式为载体,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产品,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增加稳定收入。

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充分发挥古民居集群优势,以陈慈黉故居为龙头,大力发掘历史建筑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旅游,吸引国内有实力的文旅集团与其共同打造展示潮文化、侨文化的特色文化旅游小镇。

汕头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度挖掘和展现汕头村庄在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民居风貌等方面的特色资源,提出具体可行、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方向,择优合理选择重点发展项目,培育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创产业、康养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尤其是,省已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目前汕头已有澄海蔬菜产业园、潮阳丝苗米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接下来将打造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海门镇、外砂镇和陈店镇3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的基础上,重点再推一批特色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换代。

基层党组织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

汕头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关键词,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党支部如何发挥“火车头”作用?以金平区鮀莲街道胜隆社区为例,针对社区人口少、自然资源单一等情况,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努力改变社区落后面貌。

“我们党支部经常请各位老党员、老领导参与协商,并在村民大会上探讨,如何在党的好政策指导下振兴乡村,村民们非常踊跃。”鮀莲街道胜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玉微深知“安居”才能“乐业”,于是带领党支部集资拆除平整废弃的猪圈和厕池,于去年建成了12栋108套农民公寓,让95%的居民圆了“新房梦”,切实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抓住人居环境的“牛鼻子”,胜隆社区产业也迎来发展。社区利用自身2000亩海滩涂养殖生蚝,年收益达100多万元;组建“社区妇女合作社”,利用社区300多亩池塘种植莲藕、生产纯藕粉,集合60多名社区妇女自创品牌,开发莲藕粉生产加工项目,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居民收入。

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打出“组合拳”:开展村党支部达标创优活动,创新帮扶模式,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带头弘扬红色精神……在这一系列措施的背后,桥陈村产业帮扶成效初显、老寨旧屋顺利改造、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污水处理站建成落地、湿地公园崭新开放,真正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才能了解群众真正的心声。”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坚宏说,近年来,大宅村党支部围绕民主治村,走群众路线,把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大力清理违章搭建、治理河道污染、净化美化村容村貌、建设完善公益设施等等,一桩桩实事好事,受到全村党员群众的好评。

“因村制宜”选派干部整顿软弱涣散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此,汕头扎实推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行动、千名干部驻村强基促振兴工程。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重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整顿和扶持。

省定贫困村南澳县后宅镇羊屿村在驻村第一书记杨元龙的指导帮扶下,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将旧厂房租借给企业经营水产品,让一座废置20多年的旧厂房重焕生机,为村集体每年增加10万元收入。

驻潮阳区潮联社区第一书记翁春生针对社区“两委”班子不健全、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主动约谈社区“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深入开展走访摸查,帮助物色培养2名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3名“两委”后备干部。

驻澄海区西南社区第一书记詹毅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干部立足职责岗位实际,带头锤炼党性,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走基层”、驻村联系等活动,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驻澄海区涂池社区第一书记陈桂文经过多方走访、摸查,帮助社区制订班子建设工作方案,物色本村人选配强党组织书记,并指导社区完善各党支部的组织建设;驻桥陈村第一书记林雄将全村245户划为网格由10位老党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及时反映问题、化解矛盾,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和认领扶贫项目,让全村27名党员亮身份、定下党员责任。

组织部表示,要切实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重点加强对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指导工作,对工作不力的驻村干部实行教育整改或召回调整。

●撰文:余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