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科时候一周需要写一篇论文,一篇论文需要看10-15本书的人来说两句。当然我的做法是针对个人的,尤其针对文科,而且每个人学习方式是不同的。
(写完了发现好像是在教人怎么写论文,囧!不好意思)
首先,除非你要写论文,或者心中有一个非常想要知道的问题,我不推荐你做读书笔记,因为你想着要做笔记,往往觉得每一句话都有记下来的价值,不记就忘了,所以你到最后就是抄了1/3的书下来,人家问你这本书看出什么花来啦,你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种事情在我学习热情高涨,也就是开学时候,经常发生,我觉得真委屈,啊。
如果仅仅是看书,而你阅读速度够快,我建议你一口气把书看完,然后回想一下这本书写了什么花。其实最好的记忆强化方式,是想象你把这本书介绍给别人,或者教给别人。用别人听得懂的话说出来,会很挑战你的理解能力,因为你自己心中想想很容易,要连贯的表达出来不容易。我本科老师在复习时候建议我们过,反正大家都觉得学历史的人有点疯癫,你就疯癫点好了,一个人在房间里自言自语,想象有个观众。这个法子对我来说还满有效的,当然,我尽量找身边感兴趣的人做我的观众,他们如果会反问“这段是什么意思?”,反而更挑战,因为背诵容易,解释困难,你解释的同时会越捋越顺。
还有一个建议,不知道是否适用其他人,但对我这种习惯写论文的人来说,看一本大部头很痛苦的著作,如资本论,一定要虚拟一个论文题目出来。很多时候一本书不止一个主题,你不清楚你想看出什么花来,最后什么花都看不出来。在看书的时候,不停提醒自己,怎么回答我的论文问题?这段对我的问题有没有帮助?不然最后是一团浆糊。如果觉得一本书真的很有价值,回去多看几遍,多问几个问题,也是值得的。话说回来,一般你看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而文科类的知识不是一本书能得来的,所以最好在问题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多看几本,跟着后面的书单去挖掘。
好了,假设你真的很喜欢做笔记,或者要写论文,那就保持着这个问题,搞出个框架来,然后拼图一样填空吧。其实就是信息分类,很多时候你看书得到的信息很杂,尤其碰上个分类不佳的作者,就跟不知所云了,这时候需要你自己分类,这一段他表述的是a观点,支持b理论,可以回答c问题……等等。等你自己心中框架搞清楚了,分门别类把不同的作者、书、章节都在不同的theme下放进去了,你就搞定啦。
不过说真的,除了写论文,我平时看书从不做笔记的。看完了能记住的,说明此人观点鲜明,给我震动,看完了记不住的,要么太深奥不理解,以后有机会再继续钻研,要么没什么帮助,不记也罢了。看书的目的是知识再消化,再加工,生成你自己的观点,为你个人服务,死记硬背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要找别人的观点或者原著,上网一查就有了。只有你的还是你的。
轻拍,欢迎探讨。
PS. 艾玛,突然发现自己五个月前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大同小异,惭愧捂面。不论如何,说明方法没变。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