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水产养殖业正在不断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养殖尾水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养殖尾水需要通过适当的生态技术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否则将会对生态环境和水产品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文简述了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意义,深入研究了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和实际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户都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法,尾水中的饲料残渣和生物分泌物会造成水体的恶化。传统的尾水处理技术实际应用效果较差,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

1 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意义

2020 年,我国的养殖水产品总量已经超过 5000 万 t,在全世界的水产品养殖总量中占比超 60%。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大量养殖尾水在粗放的养殖模式下,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生生物的粪便中含有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的化学物质,一旦被水生生物吸收,就会导致生物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使其无法正常获取氧气进而死亡。现阶段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食品安全质量方面要求较高,对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水产养殖池塘尾水若能实现生态化处理,就能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保护自然环境。同时,应用生态处理技术还能优化水产品的生长环境,降低水产品的疾病发生率,保障水产养殖食品安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采用生态处理技术进行水产养殖池塘的尾水处理,能够使废水变「肥水」,在固定的资源条件下,也能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1]。

2 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与处理过程

2.1 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分析

2.1.1 物理处理技术

在对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过滤法。过滤法是通过过滤工具和设备将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过滤掉,工具和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悬浮颗粒物的大小进行确定。将尾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过滤掉后,可以使用小孔径微滤设备进行二次过滤,将较小颗粒的悬浮物也处理掉。整个过程下来基本上能够过滤掉尾水中 80% 的杂质。但是该技术对于大规模的养殖池塘来说,操作较麻烦复杂。并且微滤设备价格较高,增加养殖成本,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二是泡沫分离法。在水产养殖尾水中泡沫的运动能够吸附尾水表面的杂质,通过该法的反复实施,能够有效清理尾水中的杂质。由于海水的鼓泡率较淡水要高一些,因此泡沫分离法目前普遍应用于海水养殖的尾水处理,淡水养殖的尾水中若富含有机物,则也可采取该种方式。

2.1.2 化学处理技术

在对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处理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电化学法。通过适当强度的电流将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氨氮和烟硝酸盐等物质电溶解掉,使水产养殖尾水实现净化的效果。二是氧化法。氧化法是利用化学添加剂与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杂质产生的化学反应,实现尾水的净化。例如,水产养殖尾水中的臭氧含量超标会导致水产生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繁殖,加速生物的死亡。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水产养殖尾水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来与臭氧产生化学反应,增加尾水中的含氧量。絮凝剂的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否则添加过量也会抑制水产生物的生长[2]。

2.1.3 生物处理技术

在对水产养殖池塘尾水的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三种:一是生态处理法。生态处理法就是通过种植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实现污水的净化,例如藻类植物的种植。藻类植物在水产养殖尾水中不仅会释放氧气,提高水体内的含氧量,还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优化水产品的生长环境。二是生物膜法。生物膜法也可以说是物理处理技术的一种改良,通过装有填料的生物滤器使真菌、厌氧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吸附于填料的表面形成生物膜。该法相较于物理处理技术更加便捷、易操作,实际应用效果较好。三是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需要先将空气注入水产养殖的尾水中促进微生物的繁殖,经过大量的繁殖后的微生物会形成絮状沉淀。接着,将活性污泥放入尾水之中对沉淀物进行吸附、氧化以及分解,最终使尾水完成净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