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克氏原螯虾不同养殖模式效益对比分析

潜江市克氏原螯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效益对比分析

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19ZYYD035);荆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EC-11)

张羽穆等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称 小龙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东南部 ,现为中国淡水经济甲壳类动物。该虾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独特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且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等特点。2019年,中国克氏原螯虾养殖的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到1.29휐 6 hm 2 和2.09휐 6 t,产值约 710 亿元 。目前,对克氏原螯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特性、繁养技术以及免疫与病害等方面,而对养殖模式方面探讨较少。水产养殖模式与养殖效益紧密相关,不同的养殖模式,其养殖生态条件、技术要求、投入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而其最终的养殖经济效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当前,以稻田为生态系统的“克氏原螯虾-水稻”连作模式是中国稻虾综合种养的主导模式,当前该模式的面积与产量占比均达到85%左右,但是基于不同生态和技术条件的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和效益的分化差异较大 。

潜江市不仅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 ,而且在近十几年来的生产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当前克氏原螯虾养殖的主要养殖模式,如虾莲共作、虾稻共作和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等。其中,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虾稻连作即为先养虾、后种稻的稻田种养模式,虾稻共作则是保留了先养虾并在后种稻期间实现了既种稻又养虾,因而虾稻连作实现的是一茬虾+一季稻的农业生产过程,而虾稻共作则是在实现两茬虾+一季稻的过程中更加充分利用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土资源及虾、稻之间的互利共生 ;虾莲共作是在莲藕池塘中实现既产藕又产虾的综合种养方式,其与虾稻共作的既种稻又养虾具有相似的生态种养原理;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是基于克氏原螯虾所需的特定养殖生态条件所进行的淡水池塘生态精养模式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统计和比较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数据以评价特定养殖模式的综合效益,从而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盈利提供产业方向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为分析近3年潜江市虾莲共作 、虾稻共作、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3种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 ,根据潜江市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实际情况,共选择30个样本,分别在后湖管理区、积玉口镇、龙湾镇选取了养殖较成功的 8—10个养殖户,调查和统计其2017—2019年的养殖数据。其中,后湖管理区、积玉口镇、龙湾镇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户数据资料分别用于虾莲共作、虾稻共作与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的统计分析,通过对调研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养殖效益。

2 结果与分析

2.1 虾莲共作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虾莲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收益情况如表 1所示。2017—2019年,虾莲共作的养殖效益在各年度间存在较大波动,3年平均经济效益为 46 410元/hm 2 ,单产经济效益普遍不高。从同一养殖户 3年的养殖数据中发现,投入成本越多,获得收益越高。

表1 2017—2019年潜江市后湖管理区虾莲共作养殖收益情况

克氏螯虾养殖技术_克氏螯虾图片_克氏螯虾寿命

2.2 虾稻共作

潜江市积玉口镇虾稻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收益情况如表 2所示。2017—2019年,虾稻共作模式养殖效益在各养殖户及各年度间存在较大波动,3年平均经济效益为59 705元/hm 2 。从表2分析得出,1号、3号、4号、5号养殖户拥有的虾稻共作面积均不超过0.67 hm 2 ,其养殖经济效益相对较高,最高可达 96 000元/hm 2 ;2号养殖户 2018年与 2019年养殖面积较大超过 10.00 hm 2 ,而平均效益均低于45 000 元/hm 2 。在虾稻共作模式下,较小的养殖单元面积有利于养殖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表现出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表2 2017—2019年潜江市积玉口镇虾稻共作养殖收益情况

克氏螯虾养殖技术_克氏螯虾寿命_克氏螯虾图片

2.3 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

潜江市龙湾镇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收益情况如表 3所示。2017—2019年,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模式的养殖效益在各养殖户及各年度间的经济效益水平集中在8万~11万元/hm 2 ,3 年平均经济效益为 98 204 元/hm 2 。从表 3 可以看出,4号和 7号养殖户养殖面积均相对较大,收益也相对其他养殖户较高,特别是7号养殖户2018年的平效均益达144 000元/hm 2 。在池塘专养模式下,一定范围内较大面积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池塘有利于养殖生态的管控及养殖成本的控制,表现出较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表3 2017—2019年潜江市龙湾镇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收益情况

克氏螯虾寿命_克氏螯虾养殖技术_克氏螯虾图片

2.4 综合对比分析

3种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平均效益对比如表 4所示。由表 4可以看出,虾莲共作模式平均单产投入最高;虾稻共作模式与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模式的平均单产投入基本接近,分别为虾莲共作模式平均单产投入的 71.20%和 79.63%。就投入产出比而言,虾莲共作模式投入产出比最低,分别为虾稻共作模式与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模式投入产出比的63.15%和45.50%;虾莲共作模式的利润率也是最低的,分别为虾稻共作模式与克氏原螯虾池塘专养模式利润率的 55.01%和 37.42%。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平均效益是虾莲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平均效益的 2倍多,虾稻共作模式下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效益居中。

表4 3种养殖模式平均效益对比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分析潜江市不同养殖模式的克氏原螯虾养殖效益发现,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效益最高,其次是虾稻共作的养殖效益较好,虾莲共作模式的养殖效益为最低。由于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的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克氏原螯虾病害频发,容易发生批量死亡现象 ,该养殖模式对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建议养殖户先通过虾稻共作模式积累经验或经过行业部门专业培训及养殖实践后再选择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模式。

除池塘专养克氏原螯虾模式外,其他综合种养模式也值得进一步探索,综合种养模式具有如下优点:①综合种养模式会产生有额外的收益,虾莲共作中会附带莲子和藕带的产出 ,虾稻共作中会有稻谷的产出 ;②综合种养模式是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就可养殖克氏原螯虾,养殖生态工程改造费用低且基本不会改变原有种养生态系统的功能,也不会降低原有种植品种的产量 ,反而对其种植的品种有活泥、增氧、去草和除害等作用;③综合种养模式对养殖户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且种植的莲藕或水稻可保障农户的基本收益。

虾稻共作模式是养殖户初次养殖克氏原螯虾的首要选择模式,该模式投入较低,养殖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年投入可多年受益,即在养殖第二年还能在养殖户自家田块里获得克氏原螯虾苗用于养殖的苗种补充或出售一定的克氏原螯虾苗种获得收益,同时该模式还能保障基本农田不荒废,保障粮食安全。如果对虾稻共作模式进行进一步优化,还具有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的空间,如通过利用设施化生态土池大批量生产出品质优良、个体整齐的大规格虾苗,以保障整个养殖周期的苗种供应;通过繁养分离、苗种生产和投放时间控制、养殖密度控制、养殖生态综合调控等综合技术手段,为稻田克氏原螯虾养殖全程提供优质苗种并可在产量及品质方面实现可控化养殖;通过在稻田提早放苗、延迟虾稻连作的插秧时间以及轮捕轮放等措施,可实现成虾养殖周期控制在2月下旬至6月下旬,与现有常规的养殖周期相比其养殖周期可延长 50 d,从而实现虾的多批次养殖。

因此,在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选择上,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和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同时建议科技工作者和农户一道积极探索有效的克氏原螯虾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种养综合利用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