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颁布的《双高意见》指出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坚持“亩产论英雄”、“效益论英雄”、“能耗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理念的基础上,统筹城市的经济密度和空间品质,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全面提升土地综合承载容量和经济产出水平,实现土地资源更集约、更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新形势下,上海产业园区如何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大展拳脚,并且上海的做法能为长三角产业园区带来什么,是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一、上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及资源利用的困境

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上海产业园区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在当今形势下,上海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资源利用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1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布局

产业规划并非是能用一两句话或是一两段话描述清楚的,上海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并非每一个都有明确的、详细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这就导致了上海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上吃了不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苦头。例如“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边上放置了一个有污染的产业” ,就直接导致两个产业都无法发展。再或者“同样一个产业,大家都想发展,你争我抢”,致使产业发展难以为继。所以,缺乏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是产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拦路石。

1.2 产业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

上海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布局一般以各区的产业发展战略为首要条件,这就导致上海市各类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遍地开花,造成“你家有,我家必须有”的产业竞赛,生怕区内在某项先进产业的发展上落于人后,进而导致上海各产业园区产业同质化发展,各区之间互挖产业“墙角”,造成上海市园区内产业内耗严重,竞争加剧。

1.3土地资源溢价快,产业用地大量放空

近两年来,上海几乎所有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领域都在发出同样的声音:“没有土地资源,没有发展空间。”这其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在早期,为了快速发展,产业准入方法简单,造成大量低端项目占用多数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由于上海高速发展,造成土地溢价上升速度高于其他投资回报的涨幅,大量出现工业用地囤地情况,众多土地资源放空,从而使园区内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4 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上海市最新颁布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定,上海制造业用地从2018年到2035年要从780平方公里缩减至30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缩减约27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要减少一个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产业用地已到“天花板”,加上每年新增的指标极少,各区的产业用地指标需要通过“增减挂钩”的方式获得,也是造成目前上海产业园区内产业发展步履维艰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产业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上海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缺乏协调配合,造成一方面优质项目招商难,一方面大量优秀孵化毕业企业流入周边区域的现象出现;实体工业投入的长期性和巨大性,使得许多企业不愿在上海投资工业项目,使工业项目投资上升速度低于全社会投入增长速度。

这些不利因素都成为上海发展核心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羁绊。

二、推进产业发展及资源高效利用之路

2.1上海产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如何破题?

上海市颁布的《双高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产业规划布局统筹,强化产业战略引领,加快落实产业地图,深化区域分类指导。礼森智库认为,园区的产业发展还是要走产业全生命链周期,既上海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统筹要走通“产业规划--产业准入--产业服务--产业评估--产业退出”的闭环。

在产业规划上,要包含战略性布局、先导性布局、产业链布局和系统性规划。聚焦实体经济,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带动镇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是做深做细做实做透产业规划的两架马车,双轮驱动,赋予新速度、新动能。

在产业准入上,重点在于准入资源的统筹、准入政策的设计、准入审核的优化和准入信息的发布。“产业布局之后,资源是否跟得上,如何引导资源跟进。” 比如,集成电路设计园规划中,盖几栋楼是小事,如何应对10万员工的食住行娱问题,就需要引入相应的资源加以解决。在产业项目管理上,下一步要继续深化严格产业项目准入、开展产业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一个平台+多个部门”共同监管的机制,强化产业项目综合评估,探索产业项目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倒逼机制,形成“亩产论英雄”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服务上,必须通盘考虑行业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服务和其他服务。坚持以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带动其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从而保持输出服务生态链的塔尖水平。

在产业评估上,必须适时构建产业评估体系,对产业发展效益、质量、速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对产业是否按照规划路径发展进行定性评估,并且结合市区两级产业指导手册,形成“定量+定性+政府的手”的产业评估模式,动态监测产业发展。

在产业退出时,科学权衡退出战略的设计、退出政策的制定、退出计划的落实和退出成果的应用。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要有产业清单。鼓励、保留、限制、淘汰哪些产业,可以有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

这其中,尤其一头一尾要清晰明确。产业规划-产业准入-产业服务-产业评估-产业退出,周而复始,又回到原点,规划迎接另一个产业项目的到来。

2.2 上海产业园区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如何破题?

上海市颁布的《双高意见》中强调要铺平上海产业园区高效配置资源未来之路,优化产业园区资源利用,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礼森智库认为,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还是要走精细化管理的路线,即上海产业园区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走通“分类--追踪--评估--再分类”的精细化管理路线。

建立企业分类体系:上海各产业园区可根据区内自身情况,对资源利用效率关联度较高的指标进行体系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到园区内企业,实现企业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初步分类,便于企业的分类服务及指导。

健全资源利用追踪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构建园区内部资源利用追踪系统,把企业分类后的结果,嵌入到追踪系统内,对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采取实时追踪检测,设置提醒、报警阶段指标,自动反馈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情况。并完成园区内企业资源利用数据的实时更新,夯实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基础。

构建土地产出排行榜:在追踪系统及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按照需求及时段节点对产业园区的土地产出进行排序,建立土地产出排行榜,作为园区资源利用效率高低参考,并且根据结果合理性制定后续政策及措施。

建立工业用地项目分类评估体系:最后在园区全域范围内,按照工业地块进行分类评估,掌握地块效益情况,以弥补单个企业分类所不能估计的地块产出效益,并且可以划分出园区内各区块用地的效率高低,可以实时制定园区片区转型升级、空间优化、企业腾笼换鸟等工作,为单个企业的分类打下基础。

三、对长三角产业园区发展的启示

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及水平十分接近,加之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整个长三角地区产业园区而言,引进高质量的产业、提高园区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上海正在推进《双高意见》的实施,礼森智库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被长三角产业园区吸纳并借鉴,并在未来形成覆盖长三角产业园区的产业落地标准和资源利用评价体系。

3.1 实施差别化产业准入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尝试将质量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单个企业作为产业项目准入管理的重要依据,保障优质企业的改扩建需求。对低效企业,不再新增用地、能耗和环境容量,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产业项目。

3.2 实施差别化土地供应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对质量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园区、产业和企业,加大土地指标配置和土地供应支持。优质企业增容扩产,可根据其发展质量、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情况,确定增容土地价款的收取比例或予以免征。低效企业不再新增土地供应,同时加强土地出让合同履约管理和转让管理,推动企业有序退出。

3.3 实施差别化技术改造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对质量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园区、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3.4 实施差别化电价和水价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淘汰类、限制类产业领域实行差别化的电价、水价和其他能源使用价。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差别电价、水价、其他能源价执行产业范围,研究推行用水、用电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促进相关产业提高能效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3.5 实施差别化财税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分类调整税收征管办法,支持企业健康发展。

3.6 实施差别化环保限制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对低效企业加大监管频次和处罚力度,在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指标上予以限制。

3.7 实施差别化金融服务政策

在长三角产业园区范围内,保障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在信用评级、贷款授信、担保方式创新、保险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等方面对优质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