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虚心学习,认真钻

研,真正领会和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实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14-2

第四篇:澄海区小学课改实验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澄海区小学课改实验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与新课改携手前进!

——课改实验总结

澄华街道小学英语教研组

小学英语的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一轮的历程,我们澄华街道小学英语教研组也经历了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烦乱中渐趋于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状态。几年来,我们教研组在开展课改工作中面临着“两难”,即专业教师少,学困生多。在我们的队伍中,公办的专业教师仅仅占30%,代课老师占60%左右;而澄华街道又地处工业较发达的新区,外来人口较为密集,大量外来工子女涌入学校,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改革来说,更是严峻的考验。新课程呼唤“新型”的教师,呼唤新的课堂,结合本街道的实际,我们制订了奋斗目标——加大教研力度,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追求课堂实效,构建快乐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打通学习、交流的渠道,缩小“学困生”的比例,全力提高街道的英语教学质量。

街道中心组坚持“边培训,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将观念的转变、学习的持续性、教材的使用、教法的探究和学科专题的研究始终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引导英语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新课程的理念始终是进行课改实验工作的源头活水,为此我们坚持以理念为先导,组织全体老师分层次多形式参与学习与培训,促使教育理念得以不断更新。街道组织骨干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习,各校教研组再根据实际有针对性组织学习。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通过看光盘、写心得体会、写反思笔记,课改大家谈等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崇尚学习、研究的教研氛围;另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其中,参加省级培训的有2人,参加市级的有4人,参加区级培训的有150人次,从而及时为一线教师带来了最新的课改精神。建立在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上的校本教研,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和不竭的源头,各校教研组依据实际,确定了固定的“学习日”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定期开展“学习交流会” (街道每学期一次,各校每学期两次以上),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这项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记录,校本教研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增强了教师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着新课程向前迈进。

06年,我们开展了“五个一”活动——每学期读好一本课改专著(或一篇课改论文),上交一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每学年上好一节课改研讨课,每学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通过“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岭亭小学、仁美小学、华窖小学在期末评出优秀课例、论文、反思,集结成册,在同行中推广。

二、专业引领,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的英语课堂出现了“热热闹闹、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热闹过后,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效果,学生是否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这是我们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即教师遵循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就首轮新教材的推广实施中关注的难点问题,我们以有效性教学为主题,展开研究。

1、 构建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生学习英语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这一现象在起始阶段更为突出,我们以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中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以“构建快乐、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专题,结合新教材中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新课程实施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举行专题研讨课,力求打造优质课堂。

(1)、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好动、情绪不稳定的特点,鼓励教师们发掘新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坚持在课堂上组织有趣、有效的小组竞赛活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03年,肖舒老师举行了街道第一场专题研讨课,结合所教的词汇设计了各种精致的“学具奖品”,这些奖品既是学生致力追求的荣誉,也是老师追求课堂实效的有力道具,将竞赛、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催化剂;同时,教师借助生动的身体语言及简单的英语指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听、说习惯,使听课的老师对“快乐、有效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启示与认识。

(2)、针对科任教师反映的三年级学生认读单词难、五年级词汇量大、遗忘快的问题,结合区教研室许乐冰老师提出的建议,尝试在三年级中以音标与字母发音相结合进行字母教学,其他年级尝试把“自然拼读法”渗透到词汇教学中。05年至07年,就词汇的有效教学,先后由肖英、沈泽媛、陈丹芸老师开设了三节专题研讨课,分别尝试以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辅助认读,以音认形;以联想添图(如)的方法辅助认读,借图认形;以故事、歌谣等活泼的形式呈现较为枯燥的词汇,使学生的记忆更形象些、学习更轻松些。在改进教法的基础上,设计有趣的认读、拼读游戏,举行指读、拼写的竞赛,强化训练,提高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

(3)、五年级教材中四会词、句多而难,课文篇幅长(尤其是read and write),成了师生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经过学习研讨,我们大胆改变教材的编排,尝试四会句型提前教学的方法,并以城西树强小学为试验点,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陈少玲老师从解读新教材的阅读课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入手,课前,根据教材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阶梯式的阅读材料及相应的习题,并引导学生预习——查找新词、质疑;课上,精讲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疑,自主完成阶梯式的阅读材料,比速度,比质量,评出优胜者;并为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阅读书刊——《快乐阅读》《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学生版)等,通过不同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方式,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

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试验工作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陈少玲老师也在区的新教材培训中就阅读教学所做的有效尝试给予介绍、推广。

(4)、07年,针对六年级教材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句式、时态较易混淆的问题,我们以“轻松、有效的语法教学”为主题,在西门侨校举行了专题研讨课,课上,丽卿老师以生动的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较为真实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所学的语法项目,通过比较、运用、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法规则上来,由学生自己归纳出语言规则,然后再由教师小结语法要点,另设情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更充分地理解、运用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新课型。

2、 创建民主、有效的教研模式

(1)、专题研讨,追求实效 。“研究课+专题研讨”是我们街道在课改洪流中应潮而生的教研模式,期初,中心组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确定研究课的主题,物色最佳的授课教师,推广优秀的教法和经验;同时,要求听课的老师有备而来,汇报所在学校围绕主题做了哪些尝试、效果如何?该研究课中哪些教学方法值得借鉴?对于该课还有什么建议?达到使老师们不仅在理论上提高认识,实践上也有直观体验的教研目的,同时也为老师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解决教学中的共性问题。03年的“让快乐在英语学习中萌芽”、04年的“有效的合作学习”、05年的“巧妙学单词”、06年的“英语课堂活动化“、07年的“在情景教学中梳理、归纳语法知识”等,一节节生动的课例,一次次精彩的专题研讨活动,不仅调动了全街道教师投身课改、解决实施课改难题的热情,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研的实效。陈梅莹老师写的课改论文《英语中的开放式教学》获澄海区一等奖;肖舒老师所写的课例获汕头市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优秀教学设计二等奖、所撰写的课改论文《点击兴趣引发点,焕发英语新光彩》《玩并学习着》均获澄海区一等奖、《趣中评,议中学》一文获汕头市二等奖。

(2)、民主研讨,资源共享。在街道教研活动中,开通交流、学习的渠道,做到每学期期初,各校教研组长介绍上学期所开展的较有成效的教研教学活动,以供各校借鉴,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其中,岭亭小学推荐的“有声作业”以及课前“朗读(课文)比赛”,城西树强小学介绍的英语单词听写比赛(定期进行,抽号参赛)、早读英语朗读比赛(每周星期一、三、五早读各班齐读英语,值日的科任教师及行政给予评分,每月评出优胜班),华窖小学推荐的“袖珍笔记卡”,西门小学介绍的“单元复习提纲”等做法,均得到各校的青睐及推广。结合上期末统考测评的质量及教学的实践,期初的教研会上,各校组长就新学期街道的学生竞赛活动展开讨论,中心组集思广益,制订方案并提交教育组。05年,基于起始年级学生的听力较为薄弱,我们举行了三年级听力竞赛;06年,结合四年级学生认读、识记单词能力低,教材中语言知识的跳跃性大的实际,我们举行了四年级质检;07年,根据学生对词汇、句型的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偏低的情况,举行了中高部的词汇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了自主参与英语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听、读写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也促使老师对有效性教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实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3)、规范管理,整改提高。a、中心组协助街道教育组,坚持每学期1至2次到各校调研,规范“两本”,中心组对教师的备课本和学生作业本做了详细的规范要求,通过调研,让教师查缺补漏,正确备课、有效备课,通过对作业的规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书写,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听课,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b、加强对评卷工作的规范管理。教师在评卷时,对“连词成句”及学生书写的把关总是不够严格,06年,街道举行四年级质检,采取集中评卷,中心组提出以小学英语毕业考试的评分标准来评好各个年级的试卷,并于期中、期末、及词汇竞赛进行查卷,及时召开教研会议,与科任老师当面反馈,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学困生”多的问题,要求各校教研组引以关注,多些人文关怀,制订辅导方案,尽力缩小“学困生”的比例,提高成绩。

(4)结对帮扶,均衡发展。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促进街道八所小学的均衡发展,07年,我们英语科开展了结对子的帮扶活动,具体安排为:城西树强小学—西门侨校、岭亭小学—仁美小学、华窖小学—上埭小学、澄华中心小学—玉窖小学。结对子的学校根据实际制订活动计划,每学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等形式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07年,玉窖小学参加毕业考试,总平均分和及格率极不理想,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心组协助帮扶学校多次到玉窖小学听课,对其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提出了一系列整改的措施,另外,帮扶学校的科任老师还主动开设示范课,推荐复习的资料及方法,帮助玉窖学校的新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08年期末统考,该校各年级的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六年级英语毕业成绩还名列街道前茅。

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研活动,解决新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 评价改革,激励师生的共同成长。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新课程倡导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在评价改革中,我们将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评价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动力,成为教师、学生发现和调整自我成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1.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我们以研究课堂教学的评价为切入口,逐步改进对教师的评价。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先由各校根据实际制订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再由街道中心组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如: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要关注教师是否做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既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指导;教学内容的处理得当,注意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教学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合理运用游戏辅助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体现教改意识,在教学路子上有所创新;教学的效果突出,即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等等。评价方式实行多样化,方式有:自评、教师互评、学校评、学生评,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改进对学生的学业评价。o5年,我们参加了区举行的“小学英语学生学业评价”专题研讨交流会,摄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结合教育组提出的“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学困生的比例”的要求,各校教研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新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新的评价方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纪律表现、参与学习的态度及情感、合作精神、学习成绩等进行评价,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等级制的方法,通过自评、生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方式给予评定。根据评价结果,各校还纷纷开展了评“星”活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英语之星”、“英语王子(公主)”;认真踏实却内敛的学生——“金手指奖”;进步很大的学生——“英语进步之星”、“小飞马”“学习突破奖”等,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

四、 收获与思考

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街道中心组开通了交流渠道,采取不同的引领方式,大胆尝试,努力创新,使全体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区举行的新教材培训中,肖舒老师、梅莹老师、陈少玲老师先后做了专题演讲;03年和05年分别在华窖小学、西门侨校举行了区性的课改研讨课;04年和07年,区教育局组织非专业老师进行转岗培训,我们街道有两位老师被邀为授课老师;论文、课例评选获汕头市级奖励的有5篇;区级奖励的有17篇。在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第一、二届小学生英语讲故事比赛中,蔡立宇同学获得一等奖,高盈盈、陈奕君同学获得二等奖、陈晓纯同学获得三等奖;通过专题研究和评价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期末统考中,街道各所学校的成绩日趋均衡,与其他街道镇的距离也在逐渐缩小,四年级的成绩已步入区的“中游”,率先达到教育组为我们制订的目标。

点滴成绩,让我们感受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目前,我们在课改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困难:1、目前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英语教师的配备暂时跟不上,造成英语教师跨班、跨级教学,工作繁重,难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个别学校严重缺乏英语专业老师,新聘的英语代课老师缺乏经验,导致起始年级学生没打好基础,过早失去兴趣,给高年级的老师带来非常大的压力。2、外地学生数量剧增,且流动率大,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绊脚石。

3、个别老教师对新课标、新课程的领会、实施还需一个适应的过程。以上困难既是压力,又是挑战,如果能认真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小学英语的课改路上一定能迈得更快!

加油!澄华!

第五篇: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课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袁口小学 罗福宁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全面提高学校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面对新的课改,开学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要求,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努力开展新课程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人为本,立足教师,着眼课堂,确保课改推进平稳 针对传统备课的弊病,结合课改的要求,我们尝试着进行了备课改革。我们主张:教师不要把主要精力用于书写教案上,而应更注重备课的过程;不是编写教案剧本,而应是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要重教法更重学法;不要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框架;不要求格式整齐划一,而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 ;在备课管理时不要只重形式性管理,而更重实质性管理。具体的备课流程为: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个人修改创新 。这样变传统备课的单兵作战为集体构思、分工创作;变传统备课的教案抄写为主为注重课后反思提升。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能在与同伴的交流探讨中获益,钻研、合作的教研风气蔚然形成。

二、组织课型研讨,搭建交流平台,在研究过程中提高。 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前提是把握好教材编排的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通识培训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学科教学研究,尊重权威而不盲从,课堂创新不浮于形式,紧紧抓住学科本质,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改变原来研究课只重正式授课,忽视试教过程;由校长、主任主要点评,教师被动接受的做法,针对不同的课型,从第一次试教开始,所有教师全程参与, 人人发表听课感受和教学建议,主任、校长帮助提升。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和实践讲课改理念一步步转变为可操作教学行为。

我校还采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在先进的课改理念下大胆实践,探索经验,进而促进教师对先进课改理论的理解,尤其是以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即定期交流汇报制、相互听课制、定期上课改实验课制、课改实验考核制,体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课改整体思路,效果显著。

三、关注学生发展,尝试更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 ,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春风化雨,浸润无声,与新课程共成长。

我们以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验中摸爬滚打,短短两年的时间" 就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生活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学生变化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实验班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学生明显喜欢学校,变得爱学习了。通过实验,教师们反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进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提高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班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用实验教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积极创造

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变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教师们尝试着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教师们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希望来一场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教师们尝试着正确地发掘新课程的内涵,整合地理解其要义,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营养套餐”;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教师们尝试着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自说自话”,多一些百家争鸣。

总之,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已初步摸索到了课改的感觉,悟出了理念,初步实现了学生“乐学”的喜悦。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固定模式, 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