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902044911232.png

1578902050196824.jpg

苹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每家每户必备的水果。陕西的苹果产量占据中国苹果生产的首位,位于陕西省北部的志丹县,曾经是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如今大力发展的苹果产业已成为志丹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8年我国的苹果产量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西部黄土高原产区(陕西、甘肃和山西)的苹果产量严重下降,全国产量为 3100万吨,而其他内外问题也导致志丹县发展苹果之路十分艰难,如何让果农放心种植,提高产量,脱贫致富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d1ac851ce6ccf97c941a4795cdc09f0a_quality,Q_90.jpg

2007年以来,志丹县委、县政府抢抓“苹果北扩”历史机遇,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进行培育。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能人、农民工、大学生等有识之士返乡创业,通过集体产权改革、“三变改革”、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农村集聚,推动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高标准发展。

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年,志丹县委出台一号文件《志丹县关于激励扶持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的十条措施》将志丹苹果产业建设推向了新高度,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到每年7000万元,专门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果农也更加努力,今年志丹县苹果整体价格及销售情况比较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同时加强外出学习取经,配强技术团队,全民普及抓培训,提升了果园管理技术。此外,强化投入保障举措。始终坚持投入保障先行的原则,全力支持产业发展薄弱环节。

a7784ec05b242311ab99cd0d8e14fb59_c53cd94c55e9eb38f33de1fa8fc7fec1x796x533x71.jpg

忧患又在哪里呢?

据调查,志丹县果农缺乏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苹果产业前期投入成本高,产出收益慢使注重短期利益的果农缺乏生产积极性;在气候上,春季多发的山地冻害严重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实际收益波动大,这种不稳定的预期也导致果农在投入上犹豫不决。此外,政府补助的缺少导致果农缺乏积极性,大片果园荒废;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志丹县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技术力量薄弱也导致农业技术、管理经验严重匮乏。

由政府牵引回乡发展苹果产业的青年人才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盲目扩张的问题,资金、技术、劳动、管理和土地等要素配比失调,导致粗放经营和资源浪费问题。目前志丹县苹果产业经营主体以散户为主,集约化水平低,果农所承包的亩数较小,大部分所经营的土地尚未流转,无法规模化生产。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的补偿机制,不少流出土地的村民成为“农业工人”继续种植苹果,其收益仅来自雇主支的工资,导致果农的利益受损。

志丹县大部分的苹果直接销售并未分级,收购价格被中间商压低,导致好货贱卖。志丹县现有智能选果线2条,在建1条,总体数量较少。其次,冷库数量总体较少,现有小冷库88 座、大型气冷库 4 座,且各个乡镇仓储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志丹苹果以低价的就地销售形式被外地果商收购,进入中高端市场后的高定价所产生的利润被中间商赚取,志丹果农利益严重受损。同时,果农组织化程度低,在与收购商议价时处于劣势地位。生产分散直接导致收购分散,果农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无法保障合法利益。

目前志丹县不少乡镇采取电商销售模式,但效果不佳。由于产量小,品种单一,没有创立优质品牌且宣传手段落后,销量并不乐观。同时,高昂的物流成本压缩电商利润,难以形成降价空间和定价优势,整体竞争力不足。其次,线下销售的渠道闭塞,无法顺利打开市场。政府对产业规划不够完善,未来发展仍充满挑战。

即使志丹县这几年的苹果产业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当地苹果产业尚处于初创期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苹果产业在生产端和后整理端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尖锐。产业快速发展之下的弊端日益明显,未来20-30年时间志丹县果农们如何度过初创期的难关进入稳步时代,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帮助下规划蓝图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9a7fbc48a2c7f72633b488c303f756fa_20151026104456307.jpg

如何解决?志丹可以这样做:

明确返乡创业的对象,合理培育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自我积累。政府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将返乡创业的重心聚焦那些尚无法在城市内稳定生存,但具有一定的资金与技术,且主观上在城乡之间观望的人群,给予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此外,在现有的散户群体中,充分挖掘有资金、有技术等具有大户潜力的散户,在政策上配以相应支持,逐步引导其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自主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劳动生产率的内生动力,从而避免过于依赖外部人才的输入方式来维系苹果生产。

保障果农生产权益,促进果农积极生产。政府不仅要引导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种植苹果对致富的重要性,消除农民“种植苹果是应付政府任务”的思想,还需要通过一些利益导向的替代性途径解决农民在初创期积极性弱的问题。并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在地膜、防雹网、苗木、肥料等环节进行适量补贴,健全保险机制,帮助农户抵御生产与市场风险。针对果农生产情况的差异性,提升政策制定的精准性,不搞“一刀切”的“平均主义”。还可以将劳动投入与村集体组织的最终产出结果挂钩,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因无法计量生产环节的劳动产出而导致的“出工不出力”现象。在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劳动入股的激励模式。

提升果农议价能力,保障果农自主增收,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可通过兴建冷库以改善果农的仓储能力。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大户自建冷库,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冷库,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建设大型冷库。同时注意冷库的选址,促进大小冷库的合理布局。对于村集体经济的冷库,建议进一步明晰冷库的产权、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模式。另一方面,引导建立苹果销售协会,规范协会运作,凝聚果农一致对外,集中搜集市场信息、建设产品品牌、统一销价等来提高果农议价能力。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提升产品市场价值,壮大市场营销队伍,壮大市场营销队伍。在做大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邀请大经销商、大电商经营管理人员、大学商学院教职人员以及发达地区政府部门相关同志来当地开展培训;选派政府干部、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果业经理人前往高校、大经销商考察调研,不断提升营销本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苹果产业链,探索“苹果+旅游”模式,助力产业融合。可将苹果种植、采摘、科普融入旅游园区,有序引导大户自办采摘园,统一收费标准。还可将果园打造成植物园,针对苹果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农业科普教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