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同体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近年来,我区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推进共建型、协作型模式的教共体建设,以城带镇、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今年,我区更是跨越地区制约,与宁波市海曙区多所学校建立跨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破解义务教育在均衡、质量方面“乡村弱”问题,探索“教育共富”海岛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滋养各个课堂。

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有哪些_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是什么_优质均衡经验材料

同步课堂 推动优质资源共享

共享特色课程

互学互鉴共成长

“三月三,三月三,海水梗蓝蓝,小囝忙捡螺……”在沥港中心小学和宁波市孙文英小学教室内,同时响起了舟山渔民号子这一独具舟山海洋文化特色的渔歌声。虽然隔着屏幕,但两地学生并未感到陌生。同学们跟着演出视频,认真聆听舟山方言的歌词,哼唱曲调,并模仿划桨等舟山渔民号子表演的特色动作,两地稚嫩的歌声跨越空间融汇于一体。

得益于今年两校结成跨区域教共体结对学校,像“舟山渔歌”学唱活动这样的特色共享课程陆续在两校之间展开。除了这两所学校,定海、宁波两地教共体结对学校均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课程。

在宁波,山潭中心小学师生代表来到宁波市翰香小学,与该校师生一起参与“牙签搭高”等科学趣味活动,两地学生两两组队,用牙签和超轻粘土进行搭高比赛,体验不一样的科学趣味课堂,师生们还参观了屠呦呦旧居、孙传哲故居等学校附近深厚的科学人文景观;在宁波市海曙区石碶街道冯家小学,来自柳行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与该校学生一起体验非遗瓷画制作,并到宁波博物馆参观恐龙展;基于足球办学特色的宁波市孙文英小学,则是以一场足球友谊赛迎接沥港中心小学的足球小将们,以绿茵场上切磋球技,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定海,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足球队的学生们与大丰中心小学开展了足球友谊赛,并参观大丰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一起采摘当地特色农产品,体验劳动的乐趣;宁波市海曙区田莘耕中学部分师生来到金塘中学,参观校内的毓秀园劳动实践基地,饶有兴趣地辨认基地内李子、桃子等各类果树和农作物,接地气的特色课程获得了师生们的点赞……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我区与海曙区共有4对小学和2对初中结成对子,组建跨地区“教共体”,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共谋发展,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促进“教育共富”。“教共体并非强校输送优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单向度影响,而是双方重视审视自己,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特色资源的双向融合,共享共用。”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两地在开展跨区域教共体活动所达成的共识。通过两校间的“走亲”,共享当地特色课程,并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不仅能架起两地学生的友谊桥梁,还能成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的特色一环,画好德育“同心圆”。

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是什么_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有哪些

教师交流 优化全区师资结构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教学教研提质增效

教研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探索活动,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同步课堂则打破了地域性造成的教育壁垒。在定海区与海曙区开展跨地区教共体建设中,各结对学校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同步课堂等持续开展,让教学、教研质量不断提升。

今年5月,语文和心理学科教共体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在宁波市海曙区田莘耕中学和金塘中学同步开展。在语文学科教研活动中,田莘耕中学执教教师从多个层面为在座学生解读《石壕吏》,通过视频将音画实时传输至金塘中学的课堂,这里的教师们齐聚一堂,听得聚精会神。一堂课毕,两校相关学科教师从教学内容、形式等方面作点评,并开展交流探讨。“就算是同一个学科,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所以能开展这样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很难得,我们能学习到更多好的教学技巧。”金塘中学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已是两校第二次开展云端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田莘耕中学的教师们为金塘中学的教师们就如何设计课程、增强课堂互动、打造魅力课堂,拓展了思路、提供了经验,也达成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

今年以来,不仅两地结对学校教研活动实现了同步,不少课堂也实现了同步教学。10月11日,定海五中七年级学生迎来了一堂从未体验过的默读训练课。该校结对学校——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的执教老师通过互联网,跨越两个课堂,协调两地学生,以独学-对学-组学-群学的学习形式,对七年级教材内的《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3篇课文进行授课,通过勾划关键词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默读能力的训练,并根据文体的差异给出相应的学习表格,让学生在独学时抓住重点。新颖的学习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们提供了不一样的学习思路,也让听课的教师开拓了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是该校教师对于实施跨区域教共体建设后带来变化的总结。

推出涵盖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线上同步课堂,让两地学生同一节课上,共同思考,一起探索;由海曙区学校相关学科带头人牵头,制作提供包含上课内容、操作研究方法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拓展课,增强结对学校学生的思考策划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两地共开展同步课堂60场、线上教研活动60场。

优质均衡经验材料_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是什么_均衡优质经验材料有哪些

观摩课程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赋能教师成长

优化均衡师资结构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让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这是教共体建设的目的之一,这其中,如何平衡优质的师资力量是重要一环。

今年5月起,定海6所学校的6位教师前往各自结对学校开展实地跟岗学习。“感受到这里的教育资源确实很丰富,而且他们的科学教研组有着较强的团队凝聚力,这也是优质课的必备条件之一。”大丰中心小学科学教师骆嘉炯回忆起他在海曙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的跟岗学习经历时说,跟岗学习期间,他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程,参与了教材研讨和各类教研活动等,不到30天的时间却让他收获颇丰。其中,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科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局限于利用演示文稿、视频等手段,还会准备很多相关的材料和制作教具,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象,引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也为自己后续在科学课程设计和准备等方面提供了借鉴。同时,科学教研组不仅会在学校内部开展听课活动,也会与其他学校开展听课活动,互通有无的交流也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学习到了好的方法与经验。

今年以来,在定海与宁波开展的跨区域教共体建设中,除开展教师跟岗学习外,两地79名教师开展了师徒结对,在后续展开线上传授指导;海曙区的12位名师,牵头分别到定海结对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集结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教授课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海曙区15名教师赴我区的结对学校开展执教活动,让教师“单兵作战”变为“合力协作”。

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同样重要。去年以来,我区还在辖区内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学校建设教师交流工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如今在柳行中心小学执教数学学科的教师王楷胤,3年前作为交流教师从檀枫小学教育集团檀枫校区来到这里。“2020年被分配到毕业班,但是因为海岛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那一年花了特别多的时间帮他们补基础。”有着10余年教龄的王楷胤是我区骨干教师,并在去年获评省教坛新秀。来到海岛学校,他发现学生学科基础薄弱、青年教师占比较大,让他坚定了以自己的力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学科水平的决心。“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针对实际的学情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王楷胤说,在开展教研活动的同时,他还会在旁听课程时录制视频,将视频分段式为青年教师评课、提出相关建议的形式,起到提升教学水平的效果。

仅去年,我区就有舟山小学、舟嵊小学等4所核心校的8位老师到受援校任教,干中心学校、北蝉中心小学等3所受援校中有5位教师到核心校学习。今年8月,通过双向选择,又有8名教师踏上交流之路。教师、课程、活动等在教育共同体间“转”了起来,部分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逐步实现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均衡配置,全区的师资结构更为优化合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