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步青本报记者陈兵

近年来,中国泥鳅养殖行业竞争激烈,形势严峻,不少地方的养殖户纷纷转行。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销售情况却相对稳定,为何?“这要归功于标准化养殖提升了赣榆小泥鳅的品质和竞争力,小泥鳅们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在国际大市场备受青睐!”赣榆区泥鳅协会会长张涛说。

赣榆区是全国著名的“泥鳅养殖之乡”“泥鳅出口之乡”,是全国最大的泥鳅养殖和出口基地。目前,全区泥鳅养殖面积达2万余亩,标准化养殖塘口9000多个,年综合产值7亿多元,其中,年出口创汇6000多万美元。全区已形成工厂化育苗、标准化养殖、出口包装服务等完整的泥鳅产业发展链条。2012年,赣榆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

“韩国有食泥鳅的传统,目前,赣榆泥鳅占韩国市场80%以上,年出口量6000吨左右。但韩国对泥鳅质量安全要求非常高,赣榆泥鳅出口韩国前后要通过70多种药物检测,规格上也有要求,大致15尾一斤。”张涛说。

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到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赣榆区为了提升泥鳅质量安全水平,大力进军韩国市场,区政府与连云港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力合作,按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引领,职能单位联动,泥鳅协会为载体、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坚持外销内销一个标准,重点建设了泥鳅标准化养殖六大体系。

完善出口泥鳅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赣榆区充分利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职能和技术优势,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即编写《泥鳅养殖与国际贸易》科普教材、制定出口泥鳅检验检疫规程、开展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研究,为全区泥鳅标准化养殖发挥了“指南针”作用。

建立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赣榆区对泥鳅养殖投入品管理采取了四项监管措施:一是对农业化学投入品、饲料进行备案管理,实施准入评估和定牌供应,并动态管理;二是对示范区内使用的农业化学投入品(饲料、药品)进行合格评估,及时公布“推荐使用药品、饲料合格清单”,建立投入品(药品、饲料)管理服务中心;三是对注册企业、养殖投入品供应商、养殖户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三级巡查机制;四是建立了泥鳅养殖管理信息平台,监管养殖塘口信息,确保从投苗到出口发运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

建设疫情疫病监测控制体系。赣榆区制定了疫情疫病监测计划和控制措施,明确了疫情疫病监测时间、地点、对象、实施部门,并积极开展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通过监测控制,赣榆区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疫病流行案例。

建立出口泥鳅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赣榆区建立了出口泥鳅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出口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养殖和出口记录体系,全区实现了对出口泥鳅养殖、化学投入品采购使用、收获、加工、包装、出口等各环节质量安全可追溯。

建立出口泥鳅预警通报与应急管理体系。赣榆区依托检验检疫部门,借助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对出口泥鳅质量安全实施了有效监测监控,覆盖养殖、出口全过程。检验检疫部门对风险监控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对农兽药残留等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通报,对风险控制结果进行跟踪验证。

健全宣传、培训、诚信管理体系。赣榆区高度重视泥鳅养殖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座、注册企业业务例会和宣传栏公示、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实地讲解等方式。今年全区已举办泥鳅养殖投入品使用管理、泥鳅养殖技术等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组织科技人员现场服务100多场次。

得益于过硬的品质,赣榆泥鳅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仅在韩国就拥有首尔、群山、平泽三大销售基地,“水中参”牌泥鳅享誉韩国。赣榆区墩尚镇是全国最大的泥鳅集散基地,泥鳅养殖面积1.2万亩,养殖池塘4900多个,从业人员4000余人,拥有18家泥鳅出口龙头企业,2016年全镇出口泥鳅308批次,共计5796吨,创汇3230万美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