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顺昌芦柑大量上市。在仁寿镇顺昌金水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云纲和工作人员忙着将贴有“顺昌芦柑”标签的一箱箱芦柑装车外运。“如果不是早打品牌,今年的芦柑哪会这么好卖?”依托品牌,今年,张云纲的公司收获了马来西亚两家客商的订单。

在“中国芦柑之乡”顺昌,今年7万多亩芦柑丰产,预计产量8万多吨。随着近年来“顺昌芦柑”品牌推广力度加大,顺昌芦柑的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贴牌”的少了,“创牌”的多了,果农的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顺昌芦柑正从“寄人篱下”向“自立门户”转型。

困局——“寄人篱下”求生存

全年无霜期长、秋冬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顺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宜柑橘种植,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宽皮桔种植最适宜区和优质甜橙适宜区。当地产出的芦柑果色橙黄、皮薄细腻、肉质脆嫩、甜酸适口。

顺昌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廖炜原介绍,顺昌芦柑规模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经济效益好,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如今,顺昌全县种植柑橘11万亩,产量近13万吨,其中芦柑面积7.3万亩,产量8万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芦柑之乡”。

在芦柑种植之初,依靠优质的产品,果农足不出户,坐等客商上门,也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品牌对农产品影响越来越大,顺昌芦柑却错失发展良机。“当时大家只顾着埋头苦种,忽视了打市场,造成顺昌芦柑知名度低,受制于人。”廖炜原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收购商开始将顺昌芦柑打上外地品牌的标签,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

“明明是顺昌的芦柑,包装上却要印别人家的品牌。”对此,顺昌柑橘协会会长张金水很心疼。张金水是当地最早一批芦柑种植户。由当初200棵芦柑起家,到如今760亩,年产优质芦柑100多万公斤,他对顺昌芦柑曾经遭遇的困境深有感触。

“那时候,由于知名度不够,外地市场根本不认‘顺昌芦柑’品牌。”张金水说,“同样出自顺昌的芦柑,贴别人的品牌既好卖价钱又高,而打我们自己的牌子,客户就爱答不理。”

彼时的顺昌芦柑,一度陷入“寄人篱下”的窘境,成了外地品牌的种植生产基地,“借船出海”也成了顺昌芦柑种植户们的无奈之举。

突围——“自立门户”打品牌

如何让顺昌芦柑脱掉别人的“马甲”,穿上自己的“衣服”闯市场?不少果农开始思考。

张云纲就是其中一位。“要想打自己的品牌,首先要保证果品质量。”张云纲从改造果园入手,迈出了品牌化的第一步。

在金水农场柑橘示范基地,记者看到,果园绿色防控技术被广泛运用。“果园不打除草剂,全部由人工割草,不仅环保,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张云纲介绍,为控制农残,果园采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控措施,投放捕食螨,安装杀虫灯等。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建设,张云纲的果园荣获“全国园艺作物(柑桔)标准园创建单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所产芦柑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福建省优质农产品”等称号。

张云纲的努力只是顺昌果农的一个缩影。随着全县低产果园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料等技术不断推广,芦柑的种植技术规程、环境卫生制度、生产过程记录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的制定,顺昌芦柑的品质得到很大提升。

有了果品质量保证,一些企业、合作社开始注册商标,自打品牌,顺昌先后涌现了“长福”“森官”“闽绿”“顺南”“南绿”等一批柑橘商标,当地政府也借势推广“顺昌芦柑”这一公用品牌。

2008年,四川“蛆柑”事件给柑橘行业带来大危机,各地芦柑产量大减,而顺昌保持坚挺,一举成为全省产量最大的芦柑种植区。在果农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出口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以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省第2个“中国芦柑之乡”等荣誉接踵而至,顺昌芦柑品牌价值开始显现。

逆袭——走出深山闯市场

日前,在洋墩乡路马头村顺昌芦柑品牌监管仓内,一台无损伤测糖酸自动化智能分选机正在对芦柑进行智能化分拣。

“这台机器1分钟可以分拣500粒果,经过这条传送带,柑橘的甜度、酸度、规格、果皮等指标全部一览无余。”顺昌振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兴贵一边对自己的芦柑进行分拣包装,一边指挥工人将一箱箱贴着“顺昌芦柑”标识的优质芦柑装车。“这批货即将发往广州,供应各大生鲜超市、水果卖场。”陈兴贵说。

陈兴贵曾在深圳经营社区生鲜连锁超市,看到家乡柑橘产业发展迅速,便回乡当起了顺昌芦柑与终端客户之间的“红娘”。“目前,我已对接多家大型超市和天猫、京东、云集电商等渠道,一周订单量约30万斤,这几天都在忙着备货。”

品牌监管仓是顺昌培育“顺昌芦柑”品牌的一项强有力措施,实现了芦柑品质有效监管。陈兴贵说,这些优质果走向全国各地,增强了消费者对“顺昌芦柑”的品牌认同,从而提升知名度。另外,高标准的优质果促进了顺昌芦柑整体价格提升,也倒逼当地农业部门和果农进一步改进柑橘种植管理和技术,提升品质。

为培育柑橘品牌,顺昌县还连续举办柑橘节和优质柑橘评选,为农户提供展销平台。上个月在顺昌举行的第二届柑橘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全国各大城市的超市、水果销售门店、社区团购商等300多家采购代表。除了引进来,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和果农走出去。县领导带队到福州、河北、南京、北京等地参加展销会,或举办顺昌柑橘推介会,为顺昌柑橘代言。最近,顺昌县正在对接几家马来西亚客商,计划成立出口贸易公司,走外贸出口路子。

目前,顺昌有10家柑橘龙头企业、81个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商标30多个,其中14家企业、合作社的柑橘基地获得出口果园注册登记认证,全县柑橘年产值近4亿元。

短评

山货“出山”须品牌赋能

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是农业生产常见的难题。究其原因,是农产品缺品牌,市场知晓度低,竞争力弱。山货要想“出山”,打造品牌是关键。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在消费升级的当下,食品安全备受关注。面对市场上纷繁芜杂的农产品,品牌便成了消费者衡量优劣的标准。只有品牌叫得响,农产品才更容易被消费者熟知、认同、购买。

品牌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推手。有品牌,农产品销路好,农民才有高收益,才会在标准化生产上动脑筋,种出高品质的符合品牌要求的好产品。而品质的提升也能为品牌赋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农产品品牌打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持之以恒一起发力:政府搭台,做好服务;企业发力,勇闯市场;农民守好后方,种出优质产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山货“出山”,变成畅销商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