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柳洪华):杜仲,单科单属单种的活化石植物,中国独有的宝贵植物资源。杜仲叶子、花可加工为茶,皮能入药,具有降血压、强筋骨、补肝肾的功效,同时对降脂、降糖、减肥、通便排毒、促进睡眠效果明显。《神农本草经》中对杜仲的记载为“久服,轻身耐老,强健肢体。”被称为“植物黄金”的杜仲,如今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科研对象。
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联合主办的2018年“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上,“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及其精粉功能食品开发”项目经过预赛、复赛后成功进入决赛,并最终获得本届大赛的金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陕西仲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CEO、项目负责人朱铭强在决赛现场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介绍项目相关情况。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及其精粉功能食品开发”项目负责人朱铭强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摄影 王莹)
用科学技术拓宽杜仲推广种植之路
长期以来,中国的杜仲栽培种植一直以乔林栽培为主。这种模式栽培密度较小,树体高大,导致其种子、叶片采集困难,产业化成本高。若要利用树皮或者枝木,就需要毁林,严重影响生态保护,不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栽培。诸多难题制约了杜仲在北方地区的大面积种植。
“为克服传统乔林栽培模式的缺陷,我的导师苏印泉教授发明了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将杜仲高大乔木改为矮化林木,降低杜仲种植的技术要求,提高机械化程度高,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朱铭强介绍说。
为了尽快推广杜仲叶林栽培模式,朱铭强在苏印泉教授和孙润仓教授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杜仲资源高值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12月,陕西仲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也应运而生。“团队的初衷就是‘杜仲兴国’,农民通过种植杜仲可以解决经济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又能为地球增加一份绿色。最终实现‘杜仲兴国、兴民、利天下’的目的。”朱铭强说着自己杜仲事业的初心。
据了解,朱铭强团队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和生物能源开发利用,致力于杜仲资源在大健康领域的综合开发及精深加工。目前,团队已有特聘专家5人,技术骨干15人,并获得了相关发明专利30余项。朱铭强团队研究发现,由于西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好,有效成分合成效果好,西北地区种植的杜仲中有效成分含量是汉中和宝鸡等传统地区的1.5倍左右,同时也发现杜仲对水分要求并不是很高,西北地区适合种植。
“杜仲的种植主要是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在乡村振兴方面,采用新型的叶林栽培模式,实现种植户的增收,进而对农村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二是在环境保护方面,以前杜仲的种植大多在陕西的南部地区,现在主要在陕北,甚至是新疆等西部地区,利用集成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杜仲在沙漠上种植,对中国的退耕还林、沙漠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做出贡献;三是用杜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朱铭强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杜仲树(摄影 朱铭强)
用杜仲助力脱贫攻坚 提升健康指数
要实现用杜仲开发出更好的健康食品这一梦想并不容易,首先要解决种植户的收入问题,这是扩大推广的基础。而农民是杜仲种植的主力军。
“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到扶贫工作,因此将‘杜仲+扶贫’相结合,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推动脱贫攻坚。比如新疆第六师的一位贫困户与我们合作种植了200亩杜仲,一亩地的经济收益达到了5200元,实现了稳定脱贫。”朱铭强介绍着扶贫故事。
叶林栽培模式不仅使以前每亩地100株的种植量提高到了每亩地2000株,经济效益也从以前的每亩地1200元增加到40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已在陕西、内蒙、新疆、河南和安徽等省份推广杜仲叶林种植基地2万多亩。2018年5月,陕西仲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陕西省神木市政府签约,在神木计划建设3000亩精准扶贫杜仲叶林种植基地。7月,与延安市延川县农业局签约建立精准扶贫产业基地。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示范基地(摄影 朱铭强)
除了帮助农民增收,让杜仲不断得到认可的还有它的健康功效。据了解,现代医学中证明杜仲对于三高人群、肥胖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大有裨益,在国际市场上杜仲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功能食品”之一。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将杜仲列为新资源食品,其健康功能也越来越被关注。“杜仲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利用杜仲的皮、叶、花制成的健康食品和保健品具有减肥、减缓衰老等功能。目前已有杜仲精品茶、杜仲多糖、杜仲饲料添加剂等17类产品。”朱铭强说道。
对于未来的项目规划,朱铭强表示,团队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方面雄厚的技术优势为依托,辐射到宝鸡、咸阳等周边地区;同时团队也会致力于新品种的培育,开发出更多杜仲系列产品,让杜仲系列功能食品和保健品产品能够更快的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