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闸蟹的学名叫做中华绒螯蟹,与此同时还有这其他三种品种的大闸蟹。分别是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和直额绒螯蟹。直额绒螯蟹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台湾绒螯蟹。这四种大闸蟹的区别主要是通过大闸蟹的螯足背甲和棘齿上面。
相比后面两种大闸蟹,我们的中华绒螯蟹的个体相较日本绒螯蟹的个体要大上一圈,同时产量也更高,肉质更加鲜美,所以经济作用大的多,是我国主要的养殖品种。
我们平时称呼的河蟹其实就是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这两种大闸蟹。当然,在经过我们全国养殖之后,经过实践表明,无论是中华绒螯蟹还是日本绒螯蟹,在各种各样的不同水域中它们都是能够培育出品质优越的商品蟹。
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区分。它们可以按照地域细分为南北两大种群,南方的种群到北方的水域生活的时候,它的生长速度会变得异常缓慢。
北方种群到南方水域中也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且会和当地的蟹进行杂交混种,导致大闸蟹的品质不可控,质量混杂,导致大闸蟹的经济作用下降,所以大闸蟹的生长是和地域水域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绒螯蟹的南方种群普遍在长江水系中,因为在长江水系中生长速度特别快,体格也是最大的。有的极个别个体甚至能够达到860克的重量,肉质异常鲜美,同时膏脂肥美丰满。
在北方的水域中中华绒螯蟹其抗逆性很强,生长速度也很快,不过个体体格就远没有南方的大了。最大个体在440克以上。不过也是在螃蟹中的大个子了。
而日本绒螯蟹也被称之为合浦蟹,它在南方水域中也是和中华绒螯蟹一样,体格大,生长速度快,但是个体没有中华绒螯蟹那么的“夸张”不过最大的个体也能够达到400克以上。
到了北方水域以绥芬河水系的日本绒螯蟹中,它们在绥芬河水系中生长速度非常快,体格巨大,因为所在水域的原因,所以也会被称之为“俄罗斯大蟹”,最大的能够达到600克以上。
而台湾绒螯蟹也被称之为直额绒螯蟹。它们是原产于台湾省的东半步流入太平洋的河流中,分布在宜兰县到屏东县的南北之间,当然它们最有名的就是宜兰南澳溪产出的“南澳毛蟹”为著称。
同时因为体表颜色为青色所以也被当地人叫做“青毛蟹“,它们的习性和别的绒螯蟹不同,喜欢在春夏交接的时候洄游到海中交配产卵。而我们大部分的绒螯蟹都是在秋冬交接的时候才会洄游到海中交配生殖。
而且相比前面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两种绒螯蟹,台湾绒螯蟹的体积是要小一点的。而且比较扁平。所以可食用部分赶不上前两种大闸蟹。
最后一种就是狭额绒螯蟹,它们只分布在中国福建和北边沿海各省以及韩国西岸,体型是所有绒螯蟹中最小的。所以基本没有经济价值,也导致了没有人去养育它,所以相关的研究信息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