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脱贫得早,群众基础也好,好多家都有自己的产业,日子过得滋润着哩。”甘肃康县碾坝镇寺底下村党支部书记巩勤贵见到记者高兴地说,“村口的袋料木耳生产基地是全县最大的,每天都有50多个工人在上班。”

致富经蝎子养殖_蝎子养殖致富案例_致富经蝎子养殖成功案例

↑康县碾坝镇寺底下村地栽木耳示范基地。(夏一寒 摄)

寺底下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村庄四面环山,好似一个聚宝盆,在一条小溪的陪伴下欢歌笑语不断,幸福生活如梦。行走在村内,道路宽阔,家家户户的院子干干净净,房前屋后、山坡沟边各色鲜花竞相绽放,把原本就很美丽的村庄映衬得更加如诗如画。

在村口,记者看到一辆大型卡车正在装木耳菌袋,来来往往的工人至少有10个。“现在正给舟曲发货,我们4月15日签订了150万袋的合同。”康县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李宁说,“我们不仅生产木耳菌袋,还在云台、太石、迷坝、碾坝等乡镇培育发展木耳基地,把管理、采摘、销售融为一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

在该公司务工的寺底下村村民瞿春梅告诉记者,她从2017年开始就在这里打工,一天工资80元,中午还管饭,今年已经上了40多天班了。虽然工资不高,但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

金强公司负责人何小梅介绍,他们今年还要扩建1500平方米的培养房,总产量争取突破600万袋,为全县的袋料木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蝎子养殖致富案例_致富经蝎子养殖_致富经蝎子养殖成功案例

↑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宁正在检查袋料木耳菌袋的生长情况。(焦杨红 摄)

巩固脱贫成果,稳定群众收入是关键。康县碾坝镇在特优产业培育发展中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各色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良好。位于袁坝村的长丰可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农作物秸秆颗粒燃料,可谓是正儿八经的“朝阳产业”,是变废为宝的环保产业。

“生物可再生燃料是继电、天然气之后的第三种环保产品,市场前景很大。我们把农户家里的麦草、苞谷杆、板栗壳等农作物废弃物收购进来,加工制造成不含硫的环保燃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更防止了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公司总经理张富德说,“我们公司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去年的产量只有100多吨,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等条件成熟了,我们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

“我们村是2018年打造的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完备,水电路网样样齐全,群众都很满意。产业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袁有荞家的黄酒厂、张兴德家的养牛场、曹明荣家的养猪场等等,效益都挺好的。去年我们村上还带领群众发展栽种了200多亩花椒、100多亩油菜。”袁坝村村主任袁有义说,“按照镇上的要求,我们要把潭家沟古村落保护起来,结合红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致富经蝎子养殖成功案例_致富经蝎子养殖_蝎子养殖致富案例

↑康县碾坝镇袁坝村美丽乡村一角。(夏一寒 摄)

“我们镇在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把产业培育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支撑和促农增收的重要途经,全面深入稳步推进产业向多元化、效益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思路,已形成了‘企业带动、基地支撑、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敲定谋划了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抓项目建设的手法来抓产业培育,实行一个产业项目,一班人马,一套方案,把产业培育与项目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坚持招引和培育并举,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发动产业承接主体投入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持续巩固促进农民增收。”康县碾坝镇党委书记熊涛说。

随着康县市政路的拓宽贯通,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推进提升,多元特优产业的发展壮大,碾坝镇的发展定会大踏步向前。(经济日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焦杨红 王凤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