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百果园亮相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频道《致富经》节目。节目以《把成功秘诀戴在手指上的人》为主题,以大型专题片的方式,通过挖掘百果园创始人、董事长余惠勇的创业“秘诀”,展示了百果园如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水果零售品牌的故事。
节目一开始,就把目光聚焦在余惠勇手上一个戒指一样的东西上。在记者的追问下才知道,原来余惠勇心中每次默念两个字,就要用这个计数器记一次数;才刚刚早上八点,他已经按下了五百多次。
这两个字就是“利他”。余惠勇在片中自述,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食物又有限,所以总是等着大家都说“吃好了”之后,才将桌上剩下的食物都吃掉。这种淳朴的“利他”理念,后来也贯穿了余惠勇创业的始终,最终成为百果园得以吸收各方力量、最终铸成“大家的果园”的根本原因。
随之,纪录片又接着讲了三个故事。首先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一位农户种瓜的故事。
2015年,农户韩国富听说为余惠勇的海南公司供应冰糖蜜瓜效益非常好,就借了20万元,包了40多亩地种瓜,由于未按百果园的标准进行种植,达不到公司制定的果品糖度标准。而如果公司不收这些瓜,韩国富将损失30多万元。
事实上,韩国富的村子已经有很多农户通过给百果园种瓜实现了致富。经过沟通协商,百果园再次给了韩国富机会,依照百果园的种植标准和科学指导,最终种出了符合公司近乎苛刻的、层层检测标准的蜜瓜;而这不仅让他还清了债务,还实现了新的收益。
如今百果园在海南种植基地达两万多亩,并在全球布局了230多个水果基地,2017年的销售额过84亿元,全国拥有2800多家门店,百果园在种植端的倾力付出功不可没——就是这样一点点、一次次地深入种植端,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也让农户理解了公司理念和市场规律,最终成长为优质、长期的供应方。
之后,则是余惠勇面对经营压力,痛下决心设立行业标准、引发水果界革命的故事。
余惠勇2002年就开始做水果连锁店,当时这是全新的事物,并没有对标品牌,一切都靠摸索。而当连锁店开到上百家时,加盟商是盈利的,品牌方却不赚钱。后来余惠勇还去了香港向某著名经济学家请教,得到的回应是:从来没有谁把连锁化这种高度依靠标准体系的模式,运用在水果这种非标性的行业,两者的属性是天然的矛盾。
可余惠勇在被“打击”之后,却有了全新的思路——水果非标,那我们就打造一套标准!历史上有太多东西,都是别人没有而中国人却创造出来的例子。最终,百果园创立了“四度(鲜度、糖酸度、细嫩度、爽脆度)、一味(香味)、一安全(安全性)”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对于水果种植者看似是不利的——标准太多、要求严苛。但长期来看,却能让农户优化种植管理,生产品质大大提升,竞争力也就凸显出来了,高投入高产出,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了这套标准,加上余惠勇大刀阔斧地改革,百果园的连锁经营开始走向高速发展之路。
最后的故事,就是在这之后了。这就是余惠勇为了服务顾客而建立“三无退货”制度的故事。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消费体验,百果园实行了“不好吃凭小票退货”政策,而余惠勇发现还是有顾客弄丢了小票而无法退货的情况,他索性制定出新政策:无小票、无实物都可以无理由退货。
三无退货政策必然会出现恶意退货,在当时无疑给管理层和一线员工都造成不小的压力。而事实证明,这种把风险从顾客转嫁给企业的政策,结果是正向的,百果园的品牌美誉度和销售额都齐头并进。
通过《致富经》挖掘出的这几个故事,百果园的掌舵者余惠勇为什么能够带领企业成为中国甚至全球水果零售行业的领先品牌,原因也就有了大致轮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利他文化”,这已被余惠勇作为最重要的创业经验反复默念、深入骨髓。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儿,愿意和上到农户、供应商,中到同行、企业员工,下到顾客的整个产业链进行分享、让利,这种文化和基因使得百果园具备了独有的包容性和竞争力。
《致富经》这档中央电视台开播17年的长青王牌栏目,在全国农业创新、三农创业领域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也不是第一次聚焦百果园、聚焦余惠勇。2018年1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颁奖盛典上,余惠勇就被评选为“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此次,余惠勇带领下的百果园如何通过修炼内功、精细化管理、整合果品全产业链,在世界零售舞台上绽放光彩,则通过节目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未来百果园还将如何践行“利他”理念、振兴中华果业、引领果品零售更深度的变革,也注定吸引更多业内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