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
万亩红薯让日子更红火
连日来,在行唐县南桥镇2000余亩的沙土地上,60余名工人正忙着红薯育秧、插秧;十几个智能化暖棚内红薯秧苗旺盛健壮,郁郁葱葱。这里是薯你好行唐农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也是行唐县万亩红薯基地的一角。
“我们采用了小拱棚双膜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小温室内的温度,避免倒春寒对植株的影响。”薯你好行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钱立伟介绍,该基地从种植到收获全部采用有机生态种植技术,目前正在接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为期3年的全程管理监督,预计今年10月份就能获得有机认证。
据悉,由薯你好公司承租的智能化暖棚是南桥镇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典型工程,是行唐县打造万亩红薯基地突破瓶颈的关键项目,填补了行唐县脱毒红薯苗生产空白。年产新苗300万株,加上北区120亩冷棚扩繁,能够实现红薯基地自培自用,大大降低了外购薯苗成本,提高了红薯品质和附加值。
红薯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我把家里的沙滩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加上在家门口给公司打工,每月挣3000元工资,一年下来收入也不少,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西安太庄村村民田光荣说。
通过薯你好公司的示范引领和技术指导,南桥镇近两年新增农户种植红薯千余亩。今年种植面积又比去年有所扩大,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将村内愿意流转的农户土地集中给公司统一种植管理,或与公司签订保底种植协议,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将其他农户土地集中在一起自主经营,让“一户多块田”向“一村两块地”转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好基础。
“两红一白”(即红薯、红枣、牛奶)是行唐县特色产业之一。多年来,行唐县坚持产业优先,促进强农富民,把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来抓。
“立足资源优势,我县打造了万亩红薯基地。通过建设红薯示范片,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推进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行唐县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同时,该县出台了《行唐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规范种植、标准化管理的集中连片红薯种植基地,进行一次性补贴,去年补贴面积达到8073亩,补贴资金164.78万元。该县还积极延长农业产业链,支持红薯脯加工产业发展,年加工量达500余吨,实现产值达250余万元。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户增加了收益,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记者 刘立芳 通讯员 许建娜 赵京广)
元氏县
羊肚菌里好“钱”景
近日,记者走进元氏县南因镇南因村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静落田地,格外醒目,几名工作人员正给大棚盖遮光被,为羊肚菌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遮光被要每天早上7点升起,9点落下,合适的光照、温度等条件才能让菌更好地生长。”该基地负责人仝夕红说。据介绍,羊肚菌是“敏感”体质,要严格控制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温度等条件,二氧化碳浓度也不宜过高,因此,实时检测温室环境成为仝夕红的每日必修课。
温室大棚外的智能监控电子显示屏让仝夕红省了不少力。据介绍,温室里安装了摄像头、传感器等,通过显示屏可以随时掌握温室内各种条件数据,还有卷膜系统和灌溉系统,可通过手机调节遮光被、喷雾等来调节室内羊肚菌生长的温度、水分等。
掀开大棚门帘,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一朵朵黑褐色羊肚菌破土而出,多名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收割羊肚菌,丰收的喜悦洋溢脸上。“今年共建设了14个大棚,种植羊肚菌40余亩,亩产可达2000斤左右,陆陆续续可收割到4月中旬,整个春天都是丰收季。”说起产量,仝夕红露出了笑容。
近年来,元氏县不断推动农业产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零散化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升级,投入资金助力企业加入“智慧”元素,同时,加大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在重要农时节点,邀请省市农业技术专业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指导种植、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并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元氏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杜倩倩 通讯员 闫婷婷)
鹿泉区
中药材种植忙
日前,石家庄市鹿泉区李村镇前东毗村的农民们加紧进行中药材丹参种植。该村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民开展中药材种植,并采取水肥一体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